摘 要:隨著國家城市化發展戰略的提出,城市中基礎設施正不斷完善,為城市居民的生活提供了諸多的便利。但是,由于部分基礎設施的建設時間較早,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過分追求城市經濟效益的推升,導致城市中老城區與新城區呈現出格格不入的狀態,嚴重影響了城市的全面發展。
《城市管理與科技》雜志是由北京市市政管理委員會主管、北京市市政管理委員會信息中心主辦的國內外公開發行的綜合性期刊,是國內城市管理領域一本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刊物,現已被多家期刊數據庫全文收錄。
在這種背景下,城市管理人員應加強對城市老城區公共建筑的更新改造,實現對城市空間的優化應用,為城市居民提供更為全面的公共服務,從而增加城市的吸引力,鼓勵更多的農村人口進入城市發展,為城市的發展提供更為充足的人力資源基礎,推動國家城市化發展進程的加快。關鍵詞:老城區; 公共建筑; 更新改造;
老城區公共建筑更新改造工作應堅持的原則
1.1 適用性原則城市中公共建筑的建設目的是為城市居民提供公共服務。因此,針對老城區公共建筑的更新改造也應充分體現為人民服務的目的[1]。城市管理人員應加強與城市內民眾的溝通交流,依據城市內民眾的實際需求,對老城區的公共建筑進行更新改造,使老城區的公共建筑更能滿足民眾的實際需求。除此之外,城市管理人員還應加強對新城區與老城區的對比,為老城區公共建筑更新改造工作提供正確方向的指引,使得老城區公共建筑更能適應城市的發展狀況,全面提升城市的服務質量。
1.2 綜合性原則在對老城區公共建筑進行更新改造時,需要綜合性考慮多方面的因素,從而保證更新改造工作的有序進行。一方面,城市管理人員應對老城區的歷史文化、政治權利等非物質信息進行收集,從而對老城區的公共建筑進行重新布局,保障更新改造后的老城區公共建筑可以為全體民眾提供統一的服務,保障每一位公民的合法權益;另一方面,城市管理人員應對老城區的空間布局、交通設施等物質因素進行分析,從而提升老城區的空間布局,提升老城區的土地利用效率。
1.3 地域性原則不同地域的文化差異,決定了每一座城市都擁有其獨特的美感,這也是城市競爭實力的重要體現。城市管理人員在對老城區公共建筑進行更新改造時,應堅持城市的地域特色不動搖[2]。一方面,城市管理人員應對老城區的歷史文化進行調查研究,從而在對老城區公共建筑進行更新改造時,加入一些具有當地文化特色的因素,提升城市整體的文化底蘊;另一方面,城市管理人員還應對民眾的審美觀念進行分析,從而保障老城區公共建筑的更新改造符合當代民眾的審美要求。
1.4 可持續發展原則隨著環境污染及資源短缺問題的加劇,國家制定并推廣實施了可持續發展戰略,各城市管理人員在對老城區公共建筑進行升級改造時,應順應時代發展需求,加強對節能環保技術的應用,推動城市的可持續發展。一方面,在老城區公共建筑更新改造過程中,城市管理人員應加強對清潔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并將節能技術應用到公共建筑之中。例如:聲控燈、太陽能燈等;另一方面,城市管理人員應加強對綠色環保施工材料的應用,不僅可以有效降低對周邊環境的污染,而且可以保障老城區民眾在享受公共服務時的安全。
2 城市修補背景下老城區公共建筑更新改造方式現階段,通過對眾多建筑改造工程施工現場的調查研究發現,建筑工程的更新改造方式一般分為以下幾種:基于原立面的改造、擴容式的更新改造以及包裹式的更新改造等,老城區公共建筑更新改造施工單位應依據公共建筑的不同,合理的選擇恰當的施工方式。
2.1 基于原立面的改造基于原立面的改造,是指在不影響老城區公共建筑原構造的基礎上,通過對公共建筑的原立面所占比例的微量調整,提升老城區公共建筑的整體質量。首先,老城區公共建筑更新改造施工單位可以通過對建筑表面飾面材料的調整,提升公共建筑的整體美感,使其更符合民眾的審美觀念;其次,老城區公共建筑更新改造施工單位可以通過增刪功能性附件,提升公共建筑的服務范圍,為民眾提供更為全面的公共管服務;最后,老城區公共建筑更新改造施工單位可以通過布置具有當地文化特色的裝飾構件,使老城區公共建筑更具地域性特點。
2.2 擴容式的更新改造擴容式的更新改造,是在不破壞老城區公共建筑的前提下,增加新的結構形式,從而擴大公共建筑的面積,可以同時為更多的民眾提供服務[3]。這種老城區公共建筑的更新改造方式可以通過對公共建筑外部形體的調整,使其更具時代特色,有利于新城區與老城區的融合發展。但是,這種更新改造方式無疑會增加老城區公共建筑的占地面積,因此需要施工單位加強對當地空間尺度的分析,提升空間的利用率。因此,在決定使用擴容式方式對老城區公共建筑進行更新改造時,施工單位應加強對公共建筑附近環境的調研。
2.3 包裹式的更新改造包裹式的更新改造,是指在原有公共建筑的外部增加另一層建筑表皮,從而提升公共建筑的時代特色。這種更新改造方式需要通過附加龍骨的方式進行,對原有公共建筑的破壞較小,施工難度較小,施工成本較低,受到了廣泛的普及應用。在對老城區公共建筑進行包裹式更新改造時,施工單位應依據公共建筑提供服務的性質合理的選擇建筑表皮的種類。常見的建筑表皮一般分為以下幾種:金屬表皮、玻璃表皮等。
3 結語綜上所述,隨著時代的發展,城市中老城區已逐漸展露出與時代發展需求不適應的問題,嚴重滯后了城市的發展速度,拉低了城市的整體美感。城市管理人員應認識到老城區對城市發展狀況的負面影響,在建筑更新改造相應原則的指引下,積極開展老城區公共建筑的更新改造工作。在更新改造過程中,城市管理人員應針對公共建筑的不同種類,合理的選擇更新改造方式,為城市內民眾提供更高質量、更為全面的公共服務。
參考文獻[1]王欣,王先君,徐穎.城市老城區更新改造的規劃研究與探索———以臺州市路橋老城區為例[J].安徽建筑,2015,22(2):25-26.[2]朱桂成,丁煒.民族地區老城區改造更新的規劃策略研究———以吉木薩爾縣北庭舊城為例[J].住宅與房地產,2017(26):15-16.[3]佚名.老城區改造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分析[J].居舍,2018(20):23.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