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城市化建設的深入,我國建筑工程項目逐漸增多,建筑工程規模也在逐漸增大,在施工過程中,高層建筑施工、復雜機械設備的使用使得工程項目風險因素逐漸增多,一旦安全管理不規范,就極易導致施工安全事故的發生,影響工程建設效益和質量。新時期,構建預警管理體制已經成為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控制的關鍵所在。鑒于此,文章結合筆者多年工作經驗,對預警技術在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的應用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議,僅供參考。
關鍵詞:預警技術;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問題;應用研究
引言
預警管理對提高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水平及效果方面發揮出的顯著作用。建筑施工企業應積極引進預警管理技術,構建適用于本企業的安全預警管理信息系統,強化施工安全管理,提高建筑行業生產的安全性,促進我國建筑行業健康、穩定發展。
1、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風險預警管理的分級管控
以建筑工程項目負責人為主導,設置預警管理分級管控組織架構。成立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小組,負責安全風險預警管理工作。要求統一領導、全員配合、自主開展安全風險排查及預防工作。在安全風險識別過程中,要求全員參與,并覆蓋全員、全環境和全過程,確保施工安全風險點被全面監測。風險識別對象涵蓋施工環境、施工設備、工藝技術、人員行為等,詳細記錄風險控制的過程,如風險點的識別、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及后果預估、風險評定等級、相應的預警措施等。風險等級的評定以賦值形式劃分,從高到底劃分為重大風險、較大風險、一般風險、低風險四個等級。各單位依據生產安全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緊急程度和發展勢態,進行預警和報告。預警管理的重要性:首先,預警管理的應用能夠很大程度提升工程整體的安全管理水平,風險預警管理能夠做到超前預知風險,顯著提升工程的安全管理效率,大大降低事故發生頻率。其次,建筑工程中的預警管理無形之中實現了管理組織調度管理水平的優化目標。調度管理中心是建筑工程中的信息集散中心,合理應用安全預警系統能夠幫助其全面掌握工程施工安全信息,方便管理人員及時做出決策。第三,預警管理的應用顯著優化了管理人員的整體工作效率。通過應用安全預警管理技術,各部門領導的工作狀態更加積極,進度提升較快,很多繁瑣的溝通環節得以省略,安全管理效果顯著。
2、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問題
2.1建筑施工人員缺少安全意識
近幾年來,我國的建筑工程項目不斷增多,有效推動該行業的持續發展。但安全事故的產生也逐漸增多,造成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工作人員自身缺少相應的安全意識。建筑施工工作量相對較大,而且工作難度較高,許多工作人為了貪圖更高的報酬來參加該項工作,但許多施工人員并未經受過相關專業的培訓,對于一些基本的操作內容的掌握不夠熟練,這也極大的提高安全事故產生的概率。另外,一些企業在相關工作人員的指導上相對較少,并未及時的對他們展開安全教育工作,管理人員沒有盡到自身的責任義務,對現場的管理工作也不夠嚴謹,從而導致安全事故的頻頻出現。
2.2物料使用不夠規范
工程項目施工需要大量的物料作為支撐,物料的質量對于工程建設質量和安全具有較大影響,一旦價值材料本身質量不達標,就會降低整體質量,并引發一定的安全隱患。故而在項目施工前,建設單位會根據工程項目的質量標準進行材料選擇設計,并在規范采購的基礎上,進行材料進場控制和保存管理,然而受經濟利益驅使,部分建設單位會采用劣質材料進行工程生產,其在材料進場檢驗中選用質量較高的材料樣品,而未達標材料則私下運往場內進行施工,這使得工程建設質量受到較大影響,降低了工程項目的安全性;同時,施工器械也對工程項目的安全管理具有一定影響。現階段,工程項目的體量不斷增大,其施工難度也逐漸增加,實際施工中,為提升工程施工效率,保證工程建設質量,人們會采用大量的機械設備和儀器進行輔助施工。一方面,機械設備調度不合理容易導致施工干擾現象發生;另一方面,較多設備在使用過程中需進行精準度控制,然而當前建設單位普遍重使用輕管理,這使得設備磨損較為嚴重,不僅降低了設備本身的穩固性,而且對施工質量造成較大影響,造成了安全事故發生。
3、預警技術在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的應用研究
3.1人員風險監控
人員是建筑工程安全風險監控的主要對象,在施工現場,施工人員及管理人員眾多,每一項個人行為都有可能給工程帶來安全風險。該住院部項目在施工過程中引進智能監控系統,利用遍布施工現場的高清攝像頭,全面監測施工場區內所有人員的操作行為。在智能監控系統數據庫中存有施工操作標準信息,通過高速對比和計算,分析場區內所有人員是否存在異常行為,并自動做出預警,通過廣播系統或移動監測終端提醒現場管理者進行管理。施工現場智能監控系統搭建方法。施工過程中,管理人員應發揮“大腦”作用。根據建筑項目的特點,抽選具備相應經驗的人員組建管理團隊。在開展施工作業之前,應重點關注安全風險預警管理;明確高風險的作業點;掌握各類信息化管理設備的操作技巧,從而提高施工管理人員的安全責任意識,做好現場人員及工序的協調工作,以免出現現場指揮失誤,降低施工安全風險。
3.2環境風險監控
施工環境風險監控應貫穿整個施工過程。開展施工活動前,應對施工地的現場環境及當地的自然條件、氣候等特點進行全面的環境安全系數評估,從而獲取在當前施工環境下,各項具體作業的執行難度。結合分析結果,對機械設備的種類、型號、數量等進行優化調整。施工過程中,應凸顯環境預警監測系統的優勢,提前獲知當地的水利及氣象信息,如施工當地附近水系的水位變化、極端天氣預測等。結合施工現場的地質特點和環境特點,采取相應的自然災害預防措施,及時對施工進度方案做出調整,事先設置排水溝渠、支護系統、圍擋裝置等,減少不可抗力自然災害所造成的損失。
3.3設備風險監控
①確保設備日常檢修保養的質量,加強設備檢修頻率,保證設備始終處于安全運行狀態。②計算每臺設備的故障率,劃定故障率安全紅杠,對于故障頻發的設備予以更換或大修處理。③及時進行設備更新。建筑工程的大型機械設備的使用頻率較高,設備損耗速度快,企業應及時更新老舊設備。④嚴格控制帶病設備占比。施工過程中,不可避免會存在一些已經出現故障但不影響正常使用的設備,為最大限度降低設備安全風險,需對這部分設備的比例做出嚴格控制。⑤強化安全防護類設備質量。安全防護設備對保證施工安全的作用巨大,提高防護設備的性能和質量,即使在安全事故發生時,也能對施工人員起到最大的保護作用,減輕安全事故帶來的人員及經濟損失。
結束語
總而言之,引起建筑安全事故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可能是某一項因素引起的,也有可能是多項因素共同作用產生的。所以,在安全事故出現時,需要全面考慮可能引起安全事故的原因,并探索針對性的處理方案。與此同時,還需要構建科學的預警管理模式,加強預警管理,盡早的識別潛在的安全隱患,開展診斷分析工作,進行全面監測,進而降低經濟損失,避免人員傷亡,推動建筑事業的健康長久發展。
參考文獻
[1]楊文廣.施工安全事故誘因與預警管理的探討[J].工程建設與設計,2018(13):316-317+320.
[2]于江.施工安全管理中風險預警機制的建立[J].技術開發,2018,45(11):66-67.
[3]劉鋒.施工安全事故誘因與預警管理[J].海峽科技與產業,2018(06):93-95.
[4]司小飛.施工安全事故誘因與管理措施[J].價值工程,2018,37(17):24-26.
[5]趙雷濤.工程施工安全風險預警[J].工程建設與設計,2018(10):133-134.
推薦閱讀:鐵路評工程師需不需要發表論文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