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法學概論是思想政治教育專業(yè)的核心主干課程和學位課程,是高校開展法治教育的基礎課程,也是高校開展意識形態(tài)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課程。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為消解法學概論教學內容陳舊、教學方法傳統(tǒng)與高校學生不斷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不相適應的矛盾,必須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教學的全過程,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信仰,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法治思維能力。
本文源自韓橋生; 張文, 大學教育 發(fā)表時間:2021-06-01
[關鍵詞]法學概論;教學改革;教學方法;立德樹人
法學概論是思想政治教育專業(yè)的核心主干課程和學位課程,是高校開展法治教育的基礎課程,也是高校開展意識形態(tài)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課程。習近平同志指出:“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內心的法律。”[1] 在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的大背景下,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學概論課程教學,不僅是課程建設本身的需要,也是推進中國法治建設的需要。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學概論課程教學的必要性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要求
2016年 1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了《關于進一步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建設的指導意見》,明確要求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運用法律法規(guī)和公共政策向社會傳導正確價值取向,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建設和法律教育中。2018 年 5 月,中共中央印發(fā)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建設立法修法規(guī)劃》(以下簡稱《規(guī)劃》)。《規(guī)劃》強調,力爭經過5到10年時間,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全面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筑牢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礎。首先,開展法學概論課程思政建設,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學概論課程教學的全過程,是法學概論課程開展課程思政建設的突破口和關鍵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整個社會意識形態(tài)的凝聚與共識,從三個層面明確表明在新時代建設什么樣的國家、什么樣的社會以及培養(yǎng)什么樣的公民。時代發(fā)展要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依靠多種方式進行傳播,法學概論課不僅是思想政治教育專業(yè)的重要課程,更是向學生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直接有效途徑。其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靈魂。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建設和法律教育,兩者相結合既能促進法學概論課的體系化建設,又能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建設,是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的必然要求,亦是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的重要途徑。
(二)法學概論的課程屬性決定
法學概論是思想政治教育專業(yè)的基礎課,主要講授法學一般理論和我國主要法律制度[2] 。當前,面對各種社會思潮的沖擊,該門課程關系著學生法律意識的提高與法治觀念的增強,是高校貫徹落實關于建設法治國家決策的重要載體、途徑與手段,這一屬性決定了該課程所承擔的使命。其一,法學概論承擔著向高校學生灌輸與時俱進的法律專業(yè)知識的任務。黨的十九大以來,全面依法治國在國家治理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而具體到高校則要求學生具有法治思維與法律知識。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該課程也要隨著國家要求與社會需要不斷將自身內容進行完善與豐富,并“以此培養(yǎng)高校學生對我國現(xiàn)行法律規(guī)范有一個體系化的基本認知,養(yǎng)成簡單卻有效、基本而恒久的法治意識和法治思維,強化社會責任意識和規(guī)則意識”[3] 。其二,法學概論承擔著將高校學生培養(yǎng)成具有正確法治思維能力實踐者的任務。當面臨是非善惡時,學生能從法律的角度對事物進行深刻的分析,真正做到理論聯(lián)系實際,認識法、了解法、遵守法從而弘揚法。其三,法學概論承擔著將看似“枯燥無味”的內容變得生活化、實際化的重要任務。對于思想政治教育專業(yè)的學生而言,本課程不僅是一門法學入門課程,從實際用途來看,更是一門法律專業(yè)知識普及課。該門課程要求學生掌握的知識點較多,使得將如此多的知識點如何轉化成學生通俗易懂的內容成為法學概論教學改革的一個必經過程。
(三)高校學生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fā)展之間的矛盾。”[4] 這也說明青年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同樣有了更高追求。法學概論課作為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載體,更加應該與學生的需要相結合。其一,高校的思政課是落實和抓好立德樹人的重要一環(huán),習近平同志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提出:“要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工作的主線,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huán)節(jié),貫穿基礎教育、職業(yè)教育、高等教育各領域。”[5] 這一要求是根據(jù)時代的發(fā)展與高校學生各方面發(fā)展需要所確立的,而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學概論課教學過程是實現(xiàn)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有效方式。其二,面對各種思潮的沖擊,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學概論課教學過程是滿足高校學生價值選擇的需要。改革開放以來,青年的價值觀經歷了解構與重建的過程,一方面,在各種社會思潮的誘導下,例如精致利己主義、消費至上主義、歷史虛無主義等思潮,使得一些青年陷入重估一切價值的困境[6] ;另一方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建設逐漸引領青年的價值選擇,向著社會所需要的方向發(fā)展,這也正是青年自身發(fā)展所需要的價值導向,同時也是法學概論課程教學改革所要努力的方向。其三,高校學生進入社會,雖然不全是成為專業(yè)從事法律服務工作的人士,但卻需要專業(yè)的法律知識來作為他們所從事領域工作的保障。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學概論教學過程有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法治觀,幫助學生更好地思考人生和社會。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學概論課程教學的價值
“法安天下,德潤人心。法律有效實施有賴于道德支持,道德踐行也離不開法律約束。法治和德治不可分離、不可偏廢,國家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協(xié)同發(fā)力。”[7] 法學概論課程思政建設的總體思路是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學概論課程教學的全過程。
(一)強化課程的價值導向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思政課的實質是接受理論的主體通過傳播主體和傳播中介對理論進行反映、擇取、內化、外化等的多環(huán)節(jié)構成的、聯(lián)結的、完整的活動過程。經過這一過程,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可以被內化為接受主體的思想信念和行動指南, 并外化為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追求和踐行。”[8] 作為主流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科學性、主導性、人民性等特點,這些特點反映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訴求和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因此,在課程教學上做到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學概論課程教學的全過程,可以強化課程的價值導向,通過導向作用將學生價值觀判斷逐漸引入符合社會期待的方向發(fā)展。例如,對刑法這一章的教學,以核心價值觀中的平等、法治精神為航標,幫助學生深刻理解罪刑法定、適用刑法平等、罪刑相適應的價值邏輯,讓學生認識到中國刑法從形式到內容的真正平等性、真實性,也認識到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可以堅定學生對正確價值觀的選擇,堅定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信念。
(二)優(yōu)化課程的教學內容
法學概論課教學內容主要包括法理、憲法、行政法、民法、刑法、經濟法、勞動法、國際法、訴訟法等,具有覆蓋面廣、知識點多、內容更新快、實踐性強、應用范圍廣等特點。由于教學內容較多,如何讓學生進行系統(tǒng)性的學習成為教學改革研究的重點與難點。以往法學概論課的教學內容,教師主要是就法律知識點進行講授,缺乏價值主導性。要解決這一問題,必須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學概論課程教學的全過程,并根據(j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重新梳理課程的教學內容和教學體系,明確課程教學的重點、難點,有針對性地優(yōu)化教學內容,對于不同的章節(jié)根據(jù)其教學特點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例如,第一章屬于導入式的內容,其具有系統(tǒng)性的特點,應采取系統(tǒng)分析法,系統(tǒng)分析法律與道德的關系,讓學生認識到法的理念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相通之處。民法的教學過程中應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導向,系統(tǒng)闡述中國民法制度的“中國特色”,中國民法制度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內在契合性、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統(tǒng)一協(xié)調性,分析維護公共利益原則與社會主義集體主義道德原則之間的關系。勞動法關系每一個學生今后步入職場如何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可采取分組討論法,讓學生分組討論經典案例,講清楚勞動法相關規(guī)定背后的核心價值觀意蘊,讓學生認識到社會主義和諧勞動關系與資本主義剝削勞動關系的差異,辯證看待勞資關系,真正理解以勞動者為本的深刻內涵。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學概論課程教學的全過程,既保證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導下進行教學思路設計,又保證讓學生更加有效、透徹地理解各個知識點。
(三)提升課程的育人功能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 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fā)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9] 要以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著眼點,強化教育引導、實踐養(yǎng)成、制度保障,發(fā)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創(chuàng)建、精神文化產品創(chuàng)作生產傳播的引領作用,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社會發(fā)展各方面,轉化為人們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10] 。立德樹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務,而要完成這一根本任務,需要每一門課程都按照立德樹人的要求進行教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大學生不僅要有德,還要懂法,在實現(xiàn)國家富強、民族復興的過程中要主動承擔起弘揚法治精神的責任,這樣才能讓社會秩序變得更加井然有序。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學概論課程教學的全過程,能全面把握“德”“法”統(tǒng)一關系,走出西方 “德”“法”二分的局限,在中西對比中讓學生充分認識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制度的優(yōu)越性,樹立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信仰,堅定學生“四個自信”。
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學概論課程教學的路徑
整體而言,當前高校法學概論課程教學偏重于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yǎng),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與教育部對課程思政的要求和期待還有差距,沒有很好地發(fā)揮本課程在立德樹人方面的特殊作用。為此,法學概論課程教學在新時代背景下,內容需要進行重構,教學方法也需要在原有基礎上不斷豐富,在總體上進行優(yōu)化。
(一)梳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學概論課程的內容
教師可以將“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與法學概論中憲法、行政法、刑法、民商法、經濟法、社會法、訴訟與非訴訟程序法等部門法的具體內容做對照,梳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各部門法律價值追求之間的共通之處,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導向,突出法學概論課程內容蘊含的“中國精神”。以二者的共同之處為切入點,實現(xiàn)二者的融合共生,并以此為基礎,把握課程教學內容的重點和難點,形成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導向的教學體系,從實質上理解國家治理的本質。在系統(tǒng)的教學體系之下,讓學生準確把握二者之間的邏輯關系,深刻認識“法”與 “德”的關系;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法學概論課教學設計的主要內容,注重教學目標和價值導向,實現(xiàn)法律規(guī)范和道德規(guī)范的有機統(tǒng)一。
(二)優(yōu)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學概論課程的方法
方法至關重要,只有找到融入的方法,才能取得實際的效果。要充分理解法律的背后蘊含的道德要求,道德的最低層次要求即是法律。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的制定、實施過程的體制、機制和方法,靈活運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學概論課程的價值導向法、古今比較法、中外對比法、實證分析法、系統(tǒng)分析法、邏輯分析法、案例教學法等方法。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案例教學法,這一方法能從現(xiàn)實的角度讓學生將所學的知識點更加具體化與形象化,激發(fā)學生主動思考,層層辨析,使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現(xiàn)實生活在法律的中介下實現(xiàn)有機融合。在教學過程中,各種方法的使用不是單一的,需要根據(jù)各章知識點綜合考慮、靈活運用、交叉使用。這樣做,一方面,方法的綜合使用有利于帶動學生的積極性,豐富教學形式;另一方面,能讓方法之間形成合力,最大限度地讓學生吸收學習內容,達到教學效果。
(三)總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學概論課程的效果
通過教學實踐,系統(tǒng)分析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導向開展法學概論課程教學的效果,總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學概論課程的經驗,分析在課程思政建設方面的得失,特別是立德樹人的效果。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這既是對我國傳統(tǒng)教育思想的繼承和發(fā)揚,又是對黨持續(xù)“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教育理念的凝練和深化。對于法學概論課的教學改革研究最終都是要落實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務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歸根到底是要做人的工作,不能離開育人這一中心,為此立德樹人自然成為高校全過程育人的根本任務,思想政治教育是立德的有效途徑,專業(yè)教育則是樹人的重要渠道,立德樹人理念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專業(yè)教育有機融合,思想政治教育要結合專業(yè)教育,專業(yè)教育也要打造課程思政”[11] 。通過最終“樹人”效果檢驗教學改革的效果,并對其中不合理的環(huán)節(jié)進行調整。法學概論教學改革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必須始終堅持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指導下進行,因時而進,創(chuàng)新高校課程思政教學,使之逐漸符合課程思政的要求和期待。
四、小結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中華民族在價值共識領域的最大公約數(shù),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鑄魂工程。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顯著標志,還是國家長治久安的必要保障。立德樹人是高校的重要使命和職責,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學概論課程教學,不僅是課程建設本身的需要,也是推進中國法治建設的需要,更是高校立德樹人的內在要求。在新時代背景下,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學概論課程教學,需要重構課程教學內容,豐富課程教學方法,優(yōu)化課程評價體系,不斷提升融入的效果。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