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無視師德價值的人,是不可能真正做到自律的。
教師對學生的情感表達要適度,要做到愛而不寵、溫而不冷、嚴而不厲。
要做到自律,教師就要淡泊名利、克制私欲。
師德修養的最高境界是“慎獨”。
所謂自律,就是自我約束。與自律相對應的概念是他律,即外在的約束。從師德修養的角度來說,自律與他律都很重要,缺一不可。但相對而言,自律更可貴。這是因為自律是發自內心的、自覺自愿的、主動的約束,而他律則是來自外面的、不得已的、被動的約束。因自律而表現出來的師德行為是長久的,因他律而表現出來的師德行為是暫時的。因此,加強師德修養,關鍵是要做到自律。
要做到自律,教師首先就要高度認同師德的重要價值。對師德價值的認同度越高,自律就越嚴格。一個無視師德價值的人,是不可能真正做到自律的。師德的價值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其一,師德能夠促進學生道德水平的提高。學生的向師性比較強,在學生心目中,教師就是他們學習的榜樣,既是知識的榜樣,也是道德的榜樣。所以高尚的師德必然會對學生道德水平的提高起重要的促進作用。其二,師德能夠促進教師自我價值的實現。自我價值的實現以社會價值的實現為前提,而社會價值的實現以個人為社會做出的貢獻為基礎。所以,人們若要實現自我價值,就必須為社會做出貢獻,貢獻越大,自我價值也就越大。師德是教師為社會做貢獻的巨大動力,也是實現自我價值的動力。師德水平越高,教師為社會做貢獻的動力越足,其自我價值的實現也就越充分。所以,師德能夠促進教師實現人生的自我價值,使教師的人生更精彩,更充滿活力。其三,師德能夠促進全社會道德水平的提高。這種促進作用主要通過三條途徑來實現。一是通過廣大教師參與社會活動來影響社會;二是通過報紙、電視、廣播、網絡等媒體對優秀教師事跡的宣傳來影響社會;三是通過受到師德熏陶而養成良好品德的學生來影響社會。可以說,師德高尚的教師,不僅是學生的道德楷模,也是全社會的道德楷模。師德不僅對學生有示范作用,對全社會也有示范作用。所以,師德能夠促進全社會道德水平的提高。
要做到自律,教師就要用師德的要求,嚴格約束自己,主要體現在嚴格約束自己的言語、情感與行為。嚴格約束自己的言語,即嚴格約束自己所說的話。教師道德的師表性決定了教師不能信口開河。面對學生,教師所說出的每一句話都應慎重,要以是否有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為準則。凡是可能出現錯誤導向的話,與教師身份相背離的話,傷害學生自尊心的話,影響人際和諧的話都不能說,教師要管住自己的嘴。有的教師就是因為說話不注意,影響了師生關系,降低了自己在學生中的威信。嚴格約束自己的情感,是指教師對學生的情感表達要適度。熱愛學生是師德的重要規范,是教師的天職,是教育的基礎,但愛學生也要把握好“度”,要做到愛而不寵、溫而不冷、嚴而不厲。對待異性學生,教師更要注意“度”的把握,絕不能做有損師德的事情。嚴格約束自己的行為,就是指教師要嚴格控制自己的所作所為、一舉一動。教育無小事,教師無小節。教師的一舉一動都會對學生產生這樣或那樣的影響。因此,教師一定要嚴格約束自己的行為,凡是有損師德的事堅決不做。為此,教師不僅要有強烈的師德意識,還要有堅強的師德意志。意志薄弱的人,經不住誘惑,難免做出有損師德的事情來。所以,教師加強師德修養必須從知、情、意、行等方面著手,全面修煉自己。
要做到自律,教師就要加強自我教育。從強化自律的角度看,教育和自我教育都很重要,二者都有促進自律的作用,但相對而言,自我教育的作用更大。自我教育是實現師德自律的內在的、強大的動力。自我教育是一個過程,這個過程主要包括四個環節,即自我反省、自我批評、自我監督與自我改正。自我反省,就是教師以師德規范為行為標準,檢查自己的缺點和錯誤。人都是有缺點的,犯點錯誤也在所難免,關鍵是別犯大錯,而且犯了錯誤要勇于和善于改正。可以說,人都是在不斷克服缺點和錯誤中成長的。教師要經常進行自我反省,及時發現缺點和錯誤,以免因缺點和錯誤的積累而損害自己和他人。能經常進行自我反省的人是一個嚴格要求自己的人,一個積極向上的人,一個有自知之明的人。自我批評,就是教師按照師德的要求,對自己的缺點和錯誤進行批判與評價。自我反省的目的在于找出缺點和錯誤,而自我批評的目的則在于認識缺點和錯誤。認識越深刻,越透徹,改正的決心就越大。而認識的深刻與透徹又是建立在對缺點和錯誤的深刻分析的基礎之上的。所以教師要用師德的原則和規范深刻剖析自己的缺點和錯誤,找出其產生的思想根源,真正提高認識。自我監督,就是在改正缺點和錯誤的過程中自己監視自己,自己督促自己。自我監督是改正缺點和錯誤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有了自我反省、自我批評,還必須有自我監督。如果沒有自我監督,即使有了自我反省和自我批評,也未必就真能改正缺點和錯誤,很可能出現自我原諒與自我寬容的情況。因此,自我監督是必不可少的。自我改正是自我反省、自我批評及自我監督所要達到的目的。已有的缺點和錯誤改正了,還可能出現新的缺點和錯誤,需要進行自我反省、自我批評、自我監督與自我改正。所以自我教育過程實質上就是一個自我反省、自我實現、自我監督、自我改正的循環往復的過程。因此,自我教育應經常進行,師德水平才能不斷提高。
要做到自律,教師就要淡泊名利、克制私欲。如果我們仔細分析一下,就會發現,許多違背師德的現象都是因為過于追求名利與私欲。可以肯定地說,一個追名逐利、私欲膨脹的人根本不可能做到道德上的自律。淡泊名利,并不是要教師摒棄名利,而是要把個人的名利看得輕一些,把教育的發展和學生的成長看得重一些,絕不能因為追求個人名利而損害教育的發展和學生的成長。克制私欲,并不是要教師消除私欲,而是對私欲有所控制,不讓私欲膨脹,因為私心太重的人就會不擇手段地追逐名利,從而給社會和他人帶來危害。能否做到淡泊名利、克制私欲,與人們樹立什么樣的義利觀有直接的關系。古人提倡先義后利、見利思義、義然后取,反對見利忘義、唯利是圖、以利害義。社會主義義利觀主張把國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個人的合法利益。所以作為人民教師,就要始終把教書育人、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放在首位,把主要時間和精力用在工作上,為教育事業多做貢獻,從而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要做到自律,教師就要長期修煉自己。自律作為一種良好的品質,必須經過長期的修煉才能養成。自律一時并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堅持自律。要做到長期自律,持之以恒,養成自律的良好品質,應從三個方面做起。一是要立志。從當教師的第一天起,我們就要立志做一名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的人民教師。這個志向確定后,我們就要堅定不移地堅持下去。二是要踐行。踐行是師德修養的最佳途徑。要養成良好的自律品質,關鍵在踐行。只有把師德要求真正付諸實踐,在實踐中體驗,在實踐中磨煉,在實踐中提升,自律品質才能牢固樹立起來。三是要達境,即達到一個比較高的道德境界。師德修養的最高境界是“慎獨”。“慎獨”的基本意思是當一個人獨處無人監督時,他也能謹慎從事,嚴格要求自己,不做違反師德的事。教師要做到“慎獨”的確不容易,但也不是絕對做不到的。實際上,有許多優秀教師都做到了。他們無論在人前還是人后,都能按照師德的要求約束自己的行為,他們就是自律的模范。在長期的師德修養過程中,他們已經形成了穩固的師德素質,良好的師德行為已成為他們的習慣。真正的自律,就應做到“慎獨”。
推薦閱讀:《七彩語文(教師論壇)》是由國家課程標準小學語文實驗教科書(蘇教版)編委會主辦的小學語文教師的專業讀物,它堅持貫徹黨的基本路線和教育方針,堅持“探討語文真諦,傳遞語文教改信息,展示語文教研成果,交流語文教學經驗”的辦刊宗旨,努力為語文課改實驗服務,努力為語文教師專業成長服務。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