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新世紀學校工作的重要任務,具體體現在各科教學之中,作文教學也是如此。目前,作文教學處于低迷狀態,學生寫作興趣不高,作文水平低。主要原因就是教師寫作指導因循守舊,按部就班:人云變云,眾口一詞,不重視教法上的創新,更未注意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一套教法傳了幾代人,數十年不變,才導致作文教學死水一潭,毫無生氣。如果再不在教法上尋求突破,再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后果將不堪設想。所以就作文教學本身而言,更就新世紀教育工作的任務而言,我們在作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都是當務之急。那么,在作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呢?本文試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個人的見解,希望借以引起語文界同仁的重視。
一、意上的創新古人云:文以意為先,意是文章膽。立意新穎的文章才能力挫“群雄”,脫穎而出,才能吸引讀者,充滿魅力。中學生作文往往喜歡模仿范文,觀點陳舊,落入窠臼無新穎感而言,因而學生腔十足,考試時肯定難拿高分。久而久之,不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健康形式,創新思維的火花漸漸趨泯來滅。
在作文教學中,教師要利用給文章立意的方式培養學生逆向思維、發散思維和求異思維的能力,從而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可以從人們普遍認同的觀點上提出不同的觀點,如對成語“班門弄斧”的理解本足貶義的,可引導學生得出“弄斧”還需到“班門”的結論,培養學生逆向思維和求異思維的能力,可以用對同一事例從不同角立意的方式進行訓練。比如對寓言“濫竽充數”的分析,可從齊宣王的角度寫,可從南郭先生的角度寫,也可以從吹竽者的角度寫,還可從齊緡王的角度寫,立意是不同的,從而培養學生發散思維的能力。立意上的創新,是作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是高考拿高分的決竅,切不可忽視,要加強之方面的指導和訓練。
二、選材上的創新有了好的立意,只是作文成功的開始,選擇什么樣的材料,怎樣選擇材料才是問題的關芻。學生作文往往在這方面缺乏創新意識,選擇的材料都是一些“陳谷子、爛芝麻”。雷鋒的事例用了幾代人,講崇高品質似乎除了雷鋒再也舉不出其他例子,同時代聯系不緊。我們的學生也成了不食人間煙火的老古董、老學究,可是又缺乏老學究的文學功底,筆下寫出的東西當然無人愿看,更談何拿高分。
在作文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選材上的創新,讓他們關心現實,深入生活,從現實中獲得時代氣息濃、活生生的材料,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這樣既使學生增強了創新意識,又能提高寫作水平,在高考拿部分,何樂而不為呢?
同時,還要善于點鐵成金,化腐朽為神奇,對一些老材料(包括教材中的材料),要引導學生發現其創新價值,想人之所想,用人之所未用,使老材料能證明新觀點,解決新問題。同充滿時代氣息、切合社會現實的新穎材料相比,這也是一種新穎,是化腐朽為神奇的新穎,更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三、篇章結構上的創新立意有了,材料也選好了,篇章結構方面的問題就是顯得重要起來。學生作文在這方面也是守舊有余,創新不足。古人云:“文似看山不喜平。”而學生寫起來一般都是平鋪直敘,一竿子打到底,元曲折離奇可言:讀起來也就平談無奇,索然寡味,教師可利用這一情況對學生進行創新訓練,培養其創新能力。
結構上的創新訓練可從多方面進行,倒敘插敘和補敘方式的運用,是避免平鋪直敘、增加讀者閱讀興趣的有效手段:欲揚先抑、欲褻先貶手法的運用,是增加人物形象的魅力。塑造人物形象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有尾呼應,前后照應是使文章結構嚴謹的得力的措施:懸念式的開頭,含蓄性的結尾是激發讀者探奇心理和充分想象的保證等等這一切,都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當然,對于提高學生寫作水平來說更是不可或缺的,要引起學生的高度重視。需要指出的是,篇章結構上的創新要在學生掌握了文體概念的是基礎上進行。不同的文體有不同的特點,不能忽視這些特點來進行所謂的創新。不然的話,學生寫出來的東西只能是非驢非馬的“四不象”。這種創新是不可取得,后果也是惡劣的。
四、語言運用上的創新新鮮的語言,生動活潑,雅俗共賞的語言,典雅,富有文采的語言是文章成功的基礎。學生作文缺乏的正是這些。常常是好的立意,新穎的材料,精巧的結構都毀于語言的干癟、蒼白無力上。不講究遣詞造句,不追求詞語的簡潔精練,不謀句式的靈活多變,口里怎么說,手上怎么寫,甚而至于條理不清,雜亂無章。這種情況在中學生習作中是司空見慣,亟待改進。在作文教學中,教師應在培養學生語言運用上創新能力方面下功夫。
一方面,引導學生在詞語運用上的創新。漢語是世界上詞匯最豐富的語言之一,挑選最能反映文章思想內容的詞語本身就是一種創新能力。同時,成語、俗語、諺語、歇后語等高度凝煉、生動形象、讀者喜聞樂見的詞語一旦進入習作,將使得文章言簡意賅,以嶄新的面貌出現在讀者面前,使文章增色不少。當然,這種創新要在培養學生養成積累詞語的習慣的基礎上才能達到目的。
另一方面,創新還可在句式的選擇運用上進行,一篇文章如果句式單一,只能給人呆板凝滯的感覺,影響感染力。應該指導學生進行各種句式變換的訓練,在習作中根據內容的需要,恰當地使用常式句或變式句,整句或散句,長句或短句,奇句或偶句。使得文章句式靈活多變,讀起來舒緩有致、抑場頓挫,體現其在句式上的新穎來。
五、寫作手法上的創新要使得文章的立意新穎,語言的生動形象,在很大程度上離不開表現手法的運用。而這方面正是培養創新能力的最佳選擇。因為聯想、想象能力是任何創新不可缺少的能力。作文課恰好為培養這種能力提供了最好的場所。可以這么說,作文課的教學目的除了傳統的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之外,最主要的就是培養學生的聯想、想象能力,即創新能力。
另外,象征手法的運用,同聯想,想象密不可分,也是創新能力的體現。要指導學生在聯想、想象的前提下的運用象征手法,力求立意的新穎和構思的精巧。
為使得文章的語言生動形象,各種修辭手法的運用也是必不可少的,這里特別要指出的是比喻手法的運用,更需用在創新。比喻手法運用得嫻熟,不光對于寫用,就是說話也獲益匪淺,教學中加強這方面的訓練。
總之,作文教學為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我們語文教師要不失時機地很好地利用這個有利條件,為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更為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而探索、而努力。
論文發表網提供教育類期刊論文發表和寫作的指導!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