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畫一般是指以兒童為創作者所完成的繪畫,它是兒童在成長過程中的生活體驗,通過眼睛觀察、大腦思考、內心感動,并結合手、眼、腦的協同作用,所畫下具有內心情感、生活經驗,兒童善于表現成人所不易注意的另一個世界這個世界是現實與理想的結合,帶有很強的想象成份,下面小編介紹一篇關于兒童繪畫的論文。
摘 要:本文主要闡述在兒童畫美術教學中存在著總是以成人畫的審美觀來要求兒童畫,一味地注重繪畫的結果,忽視了繪畫過程的普遍現象,要改變現象一定要走進兒童的內心世界,在美術創作中引導學生學會綜合運用一定的美術知識,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新能力。
關鍵詞:興趣;想象力;觀察生活;尊重童趣;創造力;
兒童畫注重表現的是內心的世界的感受,所以,兒童畫應該是兒童生命的圖像,它應該是自由自在、輕松自然的,沒有任何的條框,它是兒童內心世界的一種獨白,是人類藝術的一種稚拙的原始感覺。
常有人認為兒童畫是繪畫的初級階段,對兒童畫橫加指責,這不象那也不象,要他們服從嚴格的基礎訓練。有的家長讓孩子老畫一種東西,弄得孩子沒法畫下去。還有的不讓孩子畫畫,抹殺其創造力,這些都不對。
兒童畫有其自身的發展規律,也存在著個體差異。傳統的教育方法是教孩子怎樣畫,新的教育方法是教孩子怎樣自己畫。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對兒童畫進行教學:
1、培養學習美術愛好
喜歡畫畫是孩子們的天性,他們天生都有表現才能,有極強的表現欲,我們應對孩子在畫中表現出來的天真、稚拙、淳樸的藝術語言,給予充分的鼓勵和贊美,讓他們在鼓勵聲中樹立自信,在贊美聲中發展和培養勇于創新的個性。從一定意義上說,培養兒童學習的興趣比教給他知識要重要。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呢?我認為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多舉辦活動,適當表揚,不斷肯定學生的優點與成績,用欣賞的眼光對待學生。只有這樣,才能使得學生以愉快的心情來共同配合老師的指導教學,達到師生雙邊活動的高度統一,達到興趣與愛好的融合、情感與知識的升華。并且盡量展示兒童的作品,聽孩子介紹他的畫。如果您覺得孩子的畫只是一堆涂鴉,那么就請孩子介紹一下,他畫的是什么,聽了孩子的介紹,你也許會驚訝,原來畫中有如此多的內容,并不像你所看到的畫面那么糟糕。讓兒童在愉悅之中,展現自己的繪畫才能。
2、誘導兒童繪畫的想象力
想象是兒童畫的靈魂,兒童處在一個認識世界,學習世界的感性認識階段。他們無生活積累,無經驗沉淀。他們眼中的世界是一個未知世界。是一個充滿幻想、五彩繽紛的世界,他們沒有成人繪畫的條條框框,兒童畫在造型、構圖上帶有很大的變形因素和主觀隨意性。無論是構圖形式,造型處理,色彩配置,還是表現方式等無不需要兒童的想象,這個想象對畫畫兒童是真實的。在兒童畫教學中就應鼓勵啟發兒童展開想象的翅膀,不斷提高創造力。
兒童的想象力非常豐富,在孩子的世界里沒有他們想不到的,孩子們的天真、好奇、熱情常常讓大人感到難以理解、無所適從,跟成人受社會習俗制約的生存空間及受理智理念控制的思維空間相比,孩子們的世界廣得叫人憧憬,美得讓人流連。
3、引導學生學會觀察生活
繪畫的源頭是生活,一切美好都來源于生活。所以正確引導學生去觀察生活是非常必要的,因此作為兒童畫教學就必須輔以生活內容引導,也就是實物訓練,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繪畫對象的美,體會所畫東西美在何處,并對繪畫對象進行提煉,豐富兒童畫小鳥和動物就要他見到各種各樣小鳥。可以帶去動物園參觀。兒童畫跳繩活動,可以組織跳繩游戲。兒童畫樹木花草,可以帶去郊游等等。通過實物、實地活動,完全可以在兒童畫的基礎原型上增加新內容,達到圖形表現與圖畫意義表達的有機融合,成為一幅好的兒童畫。
4、提升孩子的審美意識
兒童對美的事物感受帶有直觀性,雖然還很幼稚、膚淺,但已有了初步的審美意識。他們喜歡色彩鮮艷、形象夸張的事物。羅丹說過,“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 生活中的美充斥在各個角落,要培養孩子學會發現,學會欣賞。隨著孩子們生活閱歷的增加,教師應不斷地引導孩子拓寬自己的視野,通過接觸更為廣闊的生活空間去了解生活中存在的更多更美好的事物,讓孩子們觀察感受到更為豐富的創作素材。使他們置身其中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興趣來表達自己的體驗和情感。激發兒童的美,創造美的興趣。
總之,兒童畫教學要從兒童的自身特點出發,走進兒童的內心世界,正確引導兒童的審美觀,激發兒童創作靈感,培養兒童的創造性思維,尊重孩子們創作中的自主空間,讓他們面對這個世界去發現自我、展現自我、超越自我。
閱讀范文:教育論文征稿貧困地區職業教育
摘要 本文意在提醒人們,要實現整個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必須縮小東西部經濟文化差異,要實現西部的快速發展 必須把職業教育放在舉足輕重的位置上,大力發展職業教育來加快西部經濟文化的健康快速發展,從而最終實現步調一致、齊頭并進的經濟文化大繁榮。
關鍵詞 貧困地區 職業教育 探究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