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是山蘊玉而生輝,水懷珠而川媚,以情感教育促進語文教學的發展,并能創造出一種情感交流的意境,不留痕跡,就像絲絲細雨,滋潤學生的情感。很多教師也針對語文教學進行過一些研究,本文是一篇教育期刊投稿范文,主要論述了中學語文教學的情感教育。
【摘 要】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是一個相互欣賞的過程,更是教師與學生,學生與作者,文本與學生產生精神上的和諧共振過程。語文教師應優化課程資源在語文教學中對學生施以情感教育,去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人文素養。
【關鍵詞】素養,朗讀,情感教育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還應通過優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進學生和諧發展,使他們提高思想道德修養和審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由此可見,語文教學具有人文情感體驗的特點,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是一個相互欣賞的過程,是教師與學生,學生與作者,文本與學生產生精神上的和諧共振過程。
語文教師應是情感教育的設計師、遷移者。語文教師運用情感教育的方法,把傳授知識和學生接受知識這種相互的思想交流和心靈活動和諧統一,使教師、學生、作品三者情感產生共鳴,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內驅力,從而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
如何做到在語文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的理念,從下幾個方面進行探討:
一、教師復現場景的方式,展現文章的人文相關畫面
“教師的個人范例之于學生的心靈是任何東西都無法替代的最有用的陽光。”教師采用朗誦文章和文章畫面相結合的方式。讓學生觀看文章的相關畫面,教師用符合文章的聲音和輕重緩急、抑揚頓挫的節奏去感染學生。學生在這種氛圍中自然能“情動于中而形于言”,文質兼美的作品是作者真摯情感的外化。只有真情最容易打動學生稚嫩而又單純的心靈,學生會因情感氛圍會為哭斷長城的孟姜女而哭泣、為以身化蝶的梁山伯和祝英臺而惋惜、為怒沉江底的杜十娘而同情、為血染詩箋的石評梅而激憤。那些膾炙人口的佳作名篇之所以能使人愛讀或流傳不衰,不僅因為其語言文字美、意境美,更因為文中滲透著作者真摯的情感。在情感氛圍中,懷情而教,抒情而學,領情而悟,引情而動,從而可以建構起一個獨特的語文情感教育人文素養平臺。
二、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進行情感陶冶
多媒體語文教學是一種集信息、聲音、畫面于一體的教學手段,營造教材文本里面蘊含的情感氛圍,讓學生主動走進文本,體悟作者的情感。在教學中靈活運用多媒體教學,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積極意義。如我在教朱自清的《背影》時重點強調了父親過月臺的動作,用形容父親舉止行為的詞語來體現父愛的偉大,“蹣跚、探身、攀、縮”通過背影折射生活中感動的細節,可以讓學生即興演講“感動細節的愛”,聯系現實生活中父母的點滴小事,平凡的愛是真摯無私的,一位學生講述了自己的母親在深夜依然忙著給自己準備上學的日用品。在親情的回想中,我播放了《父親》的音樂,使學生走進自己親情世界。
三、文本朗讀情感體驗式,探究文章的情感
教材文本朗讀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創造性閱讀能力,鼓勵有創意的表達的最佳途徑之一。
語文朗讀學習主要有重情感體驗和感悟的特點。語文教學中教師只對教材介紹大概,然后讓學生自讀課本,并寫出文章感悟隨筆,這樣能夠使學生深入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情感,聯系相關知識。如我在上閱讀拓展課時,在介紹完作者簡介和寫作背景后,讓學生重點品讀具有強烈情感的段落,因此學生讀《離騷》為屈大夫而哭泣,就想到憂國憂民;讀《史記》為太史公而哭泣,就想到仕途坎坷;讀《紅樓夢》為曹雪芹而哭泣,就想到黑暗現實。
語文朗讀活動更多的是一種開放性的群體活動,多個參與學習的個體之間的交流、溝通在學習中的作用至為關鍵。個體之間尋求心靈的契合點,從而形成一種以自主為前提,相互合作、探究的合作學習方式。海明威在《死在午后》提出了“冰山原則,冰山在海里的移動很莊嚴宏偉,這是因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其余在水面下的八分之七則要細細地去體味,感受和聯想”。任何文章的情感精華往往只有通過切身的體悟方能得到,多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去體味,才能產生情感的共鳴,提高自身的精神境界。
情感教育架起一座心靈的橋,對中學生的內心情感成長有重要影響,如同鐵匠鋪里燒得很旺的爐火熔掉了鐵條上的雜質,鐵質就變軟了,等到它純化了,就會對它敲打和加壓,然后又用清水淬火,使它再度硬化,成就了精鋼。這就如同是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學生在反復情感體驗中,提高,體驗,再提高,再體驗,最終升華為自身的純正品質。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情感狀態產生一種巨大的循環力,影響少年的智慧和全部智力活動”。“美是一種心靈的體操――它使我們精神正直,良心純潔,情感和信念端正。”新課改氛圍下的語文教育活動,應該是一道靚麗的人文風景,更是生活的影子,因為語文本身就體現了生活的影子。語文教師需要用真誠去引導每一顆渴望求知的眼睛,讓他們享受豐富的情感教育體驗,從而發展個性、健全人格,提高學生人文素養終極目標。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鄭忠信,王文平.外國文學新編教程.南方出版社.2000年版
[3][蘇]C?索洛韋伊奇克編.蘇霍姆林斯基論教育.安徽大學工辦聯問題研究所.1984年10月版
優秀教育期刊推薦《教育研究與實驗》刊登教育科學研究成果,關注教育熱點問題,致力于教育改革實驗和實驗技術的開發,報道中小學教育實驗最新動態。讀者對象為中小學教師、師范院校師生及教育科學工作者。主要閱讀群:全國教育行政人員、教育科研人員、師范院校以及中小學校。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