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將思政教育思想融入鋼結構施工課程中,是課程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必然要求,同時有利于建筑行業轉型升級。在課程思政教學改革過程中,構建模塊化內容,以真實案例為載體,根據教學技能模塊內容深度挖掘思政案例和思政元素,并通過案例分析、頭腦風暴、模型拼裝等教學方法進行實施,實踐表明,學生參與度大幅提升,取得良好教學效果,具有向同類課程推廣的價值。
關鍵詞: 課程思政; 職業素養; 鋼結構施工
遲朝娜, 山西建筑 發表時間:2021-11-12
1 “鋼結構施工”課程思政教學改革背景
1. 1 高校思政教育建設需要
當前,各高校還存在不同程度的專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兩張皮”現象,很長時間以來,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主要依靠幾門思想政治理論課,難以取得最佳效果。 2016 年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習近平同志對思政課和專業課都提出了具體要求,指出專業課程要守好渠、種好田,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1]。 2020 年 6 月 5 日教育部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要求全面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綱要》指出要充分挖掘各類課程思政教學資源,推動課程思政全程融入課堂教學建設,發揮好每門課程的育人作用,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2]。
1. 2 行業轉型升級需要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中,推動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生態文明理論。同時,建筑業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著中流砥柱的作用,但是其在能源消耗、環境污染、生態破壞方面的嚴重問題與生態文明建設指導思想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為緩解和消除建筑業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的矛盾,建筑業必將迎來重要變革。發展綠色建筑與裝配式建筑是建筑行業轉型升級的必然趨勢。鋼結構作為 “綠色建筑”特征的建筑形式之一,在國家利好政策的推動下必然會成為建筑業綠色發展的突破點。
《鋼結構施工》課程作為高職建筑工程相關專業的專業必修課程,在培養鋼結構工程相關領域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方面承擔著重要的作用。在思想政治教育建設和建筑行業轉型升級的背景下,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2 “鋼結構施工”課程思政教學內容發掘策略
課程教學團隊基于工作過程、通過對企業調研以及畢業生的跟蹤調查、結合鋼結構行業的發展狀況、在精準分析從事崗位所需的能力基礎上,重新梳理和整合教學內容,將源于企業實際工作崗位的工作任務作為課程主體教學內容,形成識圖、算量、方案編制、質量檢驗四個技能模塊( 見圖 1) 。
針對不同教學內容特點,團隊精準挖掘思政元素,識圖模塊主要通過學生課后小組拼裝模型,培養學生團結精神、勞動精神和安全意識; 算量模塊主要通過案例分析法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方案編制模塊主要通過視頻賞析著名鋼構的施工組織設計,培養學生科技創新精神和國家認同感; 質量檢驗通過引入各種規范培養學生的規范意識和職業責任感,表 1 列舉了課程教學內容與思政案例的融合點。
3 “鋼結構施工”課程思政元素與教學內容的融合路徑
3. 1 優化設計第一次課,提高學生對國家、行業、課程認同感
第一次課對于整個課程至關重要,這一次課程除了介紹課程的基本內容、考核方式、學習要求等,還需要簡單介紹鋼結構工程的特點和應用,由于鋼結構起步較晚、在整個專業課程體系中比重較低,盡管國家已經出臺各種利好政策推廣鋼結構,但對于剛接觸專業課程的高職學生依然存在思想上對鋼結構重視度不夠的問題; 教學團隊在對學生學習情況充分調研的情況下,因勢而新選取思政案例,提高學生對國家、行業以及課程的認同感。主要通過以下路徑來實現:
1) 開宗明義引出讓整個世界震驚的中國速度代表“雷火神山”,與鋼結構工程施工工期短這一特點相呼應,看著醫院拔地而起的視頻,將“抗疫精神”的愛國主義精神、團結精神深入學生心中。
2) 通過對比“汶川大地震”時不同結構的破壞情況引 出鋼結構工程韌性好的優點,并指出鋼結構工程“九州體育館”不僅沒有發生大的破壞,而且還是當時的抗震救災中心,將人文精神深入教學內容,繼而延展世界自然災害頻發等現狀,引發學生思考人與大自然的關系。
3) 引入“中俄東線”輸油管道引出鋼結構密閉性能好的優點,擴展到近幾年中國在國際上的經濟、政治地位,學生感受祖國的強大。
4) 引入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理論和建筑行業目前的現狀,指出建筑行業亟需向綠色建筑轉型,同時布置課后任務學生自主查閱近五年來國務院、省市地區發布的鋼結構利好政策并分析原因,培養學生的學習精神、分析能力,同時提高他們對鋼結構行業的認可度和使命感。
5) 播放“9·11”事件視頻,學生分析世貿大廈倒塌的原因,引出鋼結構耐火性差的特點。同時借由恐怖組織的行為,延展到時下一些因憎恨社會而導致的惡性事件,學生頭腦風暴積極討論,意識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6) 講授鋼結構的應用時,引入大跨度鳥巢、高層建筑央視大樓、高聳建筑小蠻腰等標志性建筑物的建設,使學生感受國家的日益富強和科技發展; 同時,頭腦風暴討論,這些標志性建筑物的建設曾經引起了頗多爭議,原因是結構的復雜導致其并未充分利用鋼結構自重輕的優點,學生暢所欲言,發表自己的看法,增強學生的辯證思維。
7) 講授鋼橋應用時,引入發明專利最多、施工難度最大、用鋼量最大的超級鋼橋———港珠澳大橋,傾聽鋼橋建設過程中那些動人的故事,學生在感受國家日漸富強、科技日漸發展的同時,意識到科學的力量,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
8) 國家雖然大力推廣鋼結構建筑,但是其主要應用在工業建筑、大跨度建筑、高層建筑中,住宅占有率很低,同時指出這與我國的國策并不相符,讓同學們結合自身的看法討論,在討論中培養學生勇于創新,接收新事物的勇氣[3]。
3. 2 小組協作模型拼裝,培養學生的勞動精神和團結精神
“鋼結構施工”課程有兩個教學難點: 1) 識讀圖紙模塊; 2) 鋼結構施工工藝流程。建筑工程由于時效性和安全性等因素,真實場景難以再現,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主要依靠靜態的圖片和動態的視頻、動畫等工具,無法真實感知鋼結構構件的構造和施工過程。為此,創新采用簡易材料和工具,課后布置任務學生小組協作在識讀圖紙的基礎上進行裁剪、拼裝、固定等工作,并分工錄制、計算、裁剪、制作成視頻上傳教學平臺,在小組協作拼裝模型的過程中還原了企業的真實工作過程,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識圖能力、動手能力,同時培養了其勞動精神、實踐精神和團結精神,在拼裝模型的過程中,因為需要用到剪刀、大頭釘等裁剪和拼裝工具,也培養了其安全意識; 拼裝模型后學生需要自學視頻剪輯軟件制作視頻,拓展了學生在課堂內的專業知識,培養了其學習精神( 見圖 2,圖 3) 。
3. 3 以驗收規范為導向,提升學生的規范意識和職業責任感
在課程初期,準確定位學生為施工技術人員,其主要工作任務是從原材料進場驗收到竣工驗收的全過程施工質量檢驗。在學習原材料進場驗收時,引出 2021 年“3·15”晚會曝光的瘦身鋼筋,指出原材料的檢控是工程質量的第一道關卡,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和責任精神; 同時指出質量檢驗要有章可循,并引入《鋼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培養學生未來在工作崗位的規范意識,同時結合自己在日 常的工作學習當中也不能隨心所欲,要正確認識自由和約束兩者的關系,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念; 另外通過《鋼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的條款學習,發覺必須要學習更多的相關規范才能完全掌握理解,以此來培養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對知識的融匯貫通能力。
3. 4 以真實案例為載體,助力學生職業成長
課程以真實案例為載體,案例是主講教師在從事鋼結構施工管理工作的典型鋼結構工業廠房,案例資源完整,包括圖紙、工程量計算書、施工圖片等,教學團隊在教學過程中將教學任務與工作任務相對接,學習者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提升了自己職業崗位能力,學生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可以看到可見性成果,所學即所用,極大提高了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習者的職業素養和職業精神。同時,教師會適時的分享自己在企業工作中碰到的困惑和收獲,拉近了師生的情感距離。
3. 5 頭腦風暴討論,師生共同成長
除了課中的思政教學實施,在每次課堂結束后,以課后任務的形式,讓學生對教學內容進行總結,并發表在課堂中知識以外的心得體會,鼓勵學生暢所欲言,教師也會認真對每一個學生進行回復,這樣一方面加深了學生對知識點和技能點的理解,同時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另一方面,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任務完成情況進行自我評價,然后調整教學策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4 結語
教育的根本在育人,育人的核心在育德。在高等學校中學生 80% 以上的時間是用于專業課程的學習,這就要求專業課程教師不僅是要成為講授知識技能的傳道者,也要成為塑造學生品德修養的大先生[4]。在習近平同志思想指導下,在鋼結構施工課程中融入思想教育,將愛國精神、團結精神以及職業中的規范意識、安全意識恰當地與教學內容相融合,提高了學生的參與度,形成了較好的教學互動,教學效果大幅提升。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