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美育是培養學生審美、立美的能力,從而塑造人的認知、情感、意志,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都在于塑造人格及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作為全國 4 所工藝美術職業學院之一,利用天然的人才優勢和教育優勢,探索實踐美育與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美院模式”: 一是課程育心———美育課程和課程美育雙管齊下; 二是環境育心———“精致校園、特色校園、人文校園”春風化雨; 三是“非遺”育心———優秀傳統文化浸潤心靈; 四是網絡育心———迎合青年特點,專業資源豐富網絡資源; 五是科研育心———創新成動力引擎。
【關鍵詞】美院模式; 心理健康教育; 美育教育
金晶, 產業與科技論壇 發表時間:2021-10-31
一、美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關系
美育是培養學生審美、立美的能力,從而塑造人的認知、情感、意志,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教育,心育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人的身心健康發展,推進綜合素質全面發展的教育活動,兩者的根本目的都在于塑造人格及培養全面發展的人。
從古時荀子的“樂行而志清”、“禮修而行成”、“血氣和平”、“天下皆寧”、“美善相樂”,到近現代美育倡導者蔡元培的“純粹之美育,所以陶養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純潔之習慣…”,到 2018 年 8 月 30 日習近平給中央美術學院老教授的回信“美術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塑造美好心靈具有重要作用。”提出“做好美育工作,要堅持立德樹人,扎根時代生活,遵循美育特點,弘揚中華美育精神,讓祖國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長。”都表明了美育的意義所在。我國高等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那么通過美育途徑培養具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必不可少。
二、藝術類高職院校具備以美育促心育的優勢
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作為全國 4 所工藝美術職業學院之一,具有天然的人才優勢和教育優勢。一是學校幾乎每一門專業課程都滲透著人文和藝術精華,有著濃厚的藝術氛圍; 二是學校以積極心理學理論為基,創新構建“六位一體” 陽光心育模式,全員全程全方位,實現“全員育人、全員健心”。“三全育人”機制的構建,使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的心理健康教育得到全員普及,心理專兼職教師與藝術專業課教師、管理人員攜手,課內課外將學生健康心理的培養與美育融為一體,共同肩負起了陶冶學生心靈,提升心理素質的責任; 三是學校打造“一館”、“兩園”、“四室”( “一 館”即 “怡心 館”,“兩 園”即“空 間 怡 心 園”、“一米陽光心靈花園”,“四室”即 4 個省級特色成長輔導室) ,三平臺采用線上、線下雙路徑全面推進心育工作,注重內涵建設,塑創特色品牌,給探索美育與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美院模式”提供了良好基礎。
三、美育與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美院模式”的實踐探索
( 一) 課程育心———美育課程和課程美育雙管齊下。積極探索專業課程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相互滲透,精心設計繪畫、雕塑、廣告設計、室內設計、服裝設計、湘繡、中外美術鑒賞等專業必修課,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選講》《中國傳統美術造型賞析及創新設計》等選修課,開辦湘繡興趣小組,形象設計興趣小組、服裝設計興趣小組等,通過課堂教學和課外延伸,進行審美和立美教育,指引學生調動感官,用耳聽、鼻嗅、手觸、心想、口述,去感受品味每一件作品的美給人的心理帶來的愉悅和滿足。不僅要學會認識美欣賞美,而且激發學生主動在學習生活中表達美創造美。
公共課程充分利用藝術形式“訴情”的功能,建設《大學生成長輔導與素質拓展》《趣味心理學》《設計心理學》《基于體驗式教學的職業心理素質拓展課程》《創業實用心理學》《樂動女生成長課堂》等高品質心育、美育課堂。根據課程內容設置學習任務,啟發學生用繪畫、影像、手工制作等表現手段來表達內心的感受,如讓學生進行心理自畫像,通過畫筆和紙張的選擇、用筆方式和力度、線條長短粗細、色彩明暗、構圖位置等特征的分析,把學生間接體現在畫中的情感因素投射出來,為更深層了解學生的心態,發現學生的心理問題并及時干預提供有效途徑和依據。或讓學生用光影的表現手法、設計作品等擅長的表現方式表達所思所想及進行自我調適。
通過藝術課程的學習,不僅啟迪美感,對美的表達能力得到提升,而且能抒發情緒,緩解壓力,獲得成功體驗,增強自信,培育積極的態度情感和價值觀,感受課程所賦予的精神力量和教師給予的尊重、關懷、鼓舞和啟迪,促進人際交流,從而形成良好的身心狀態與社會適應能力。
( 二) 環境育心———“精致校園、特色校園、人文校園”春風化雨。與豐富的學校文化、本土文化相融合: 以人為本,秉持“致用致美”的校訓理念,打造“精致校園、特色校園、人文校園”,充分利用師生的設計特長,創設“會說話”的校園環境,把學校的心育理念和育人構想,用雕塑設計、景觀設計、室內設計等環境語言體現,寓育人之道于環境建設之中,感染學生思想、陶冶學生情操,使他們在這種語言“氛圍”中產生良好的內心體驗,促進學生形成積極主動學習的品質和良好品德,充分發揮環境育人的作用。讓一筆一畫、一針一線、一磚一瓦、一草一木、一顰一笑都欣欣向榮,賦予其鮮活的思想,有自己獨特的語言,發揮潛移默化的育人功能。
結合學校辦學特色,精心組織“5. 23”愛生節、5. 25 心理健康月系列活動、“畢業設計開放展示周”系列活動、校園文化藝術節、社團文化藝術節,美院好聲音、38 個特色校園社團等文化活動來實現從感受美到表達美,培養師生良好的氣質、性格和個性,以美啟真,以美儲善,使受教育者成為一個高尚的、豐盈的人。
( 三) “非遺”育心———優秀傳統文化浸潤心靈。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是湖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究基地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湘繡傳承與保護基地,擁有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非物質文化遺產湘繡代表性傳承人劉愛云大師工作室,黃永平陶瓷大師工作室等,已成體系在傳承發展湘繡、陶藝、竹藝、根藝等民族工藝和優秀文化,所以必須抓住國家、學校大力保護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契機,充分利用學校及相關資源,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用好用活中華非物質文化遺產這個重要根基和豐沃的土壤。
1. 營造氛圍。除了開設傳統文化相關課程外,指導成立書法協會、剪紙協會、手繪協會、漢服協會等形式多樣的社團,舉辦藝術講座和傳統文化講座,組織“非遺進校園”系列活動、參與益陽黑茶形象大使選拔活動、特色成長輔導室吉祥物設計大賽等傳統文化相關活動,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通過增加對大學生的傳統文化熏陶提升其審美趣味,溫潤師生心靈。
2. 走出課堂,參觀、采風。組織學生去非遺傳承地采風和參觀非遺博物館; 如蘇州博物館、中國絲綢博物館、調研苗族服飾和通道侗族織錦等,以社會實踐為著力點,深入民間學習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到非物質文化遺產所在地參觀,親身體驗和學習民間藝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培育美好高尚靈魂的養料。
( 四) 網絡育心———迎合青年特點,專業資源豐富網絡資源。根據“95 后”、“00 后”學生在網絡平臺使用上呈現的 “雙核多維”特點,打造“空間怡心園”、“一米陽光心靈花園”、衣畫裳繡特色成長輔導室微信平臺和學校官網版塊“心靈方舟”等網絡平臺,使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從平面走向立體化、從靜態變為動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專業特長,師生共同參與設計及運營,利用新媒體、廣告設計等專業的優勢,美化網絡平臺,豐富網絡內容,鼓勵引導廣大師生積極創作作品,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守護好廣大師生的網上精神家園。
( 五) 科研育心———創新成動力引擎。以項目為依托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與實踐創新。國家級輔導員工作精品項目、湖南省大學生心理素質提升示范校、合格心理咨詢室、《大學生心理健康》名師課堂、輔導員名師工作室、特色成長輔導室等項目的建設,探索了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詢服務、危機干預、平臺載體建設、師資隊伍建設的有效途徑和創新方法,推動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創新,培育了高素質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隊伍,推進心理健康工作的創新發展。
四、結語
建設美院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在教育教學中融入美育、在藝術創作中突出美育、在學術研究中重視美育、在服務社會中彰顯美育、在傳統文化傳承中發展美育,使美育的情感陶冶功能益于神經癥的預防,人格健全功能利于人格障礙的祛除,智慧啟迪功能有助于精神病的遠離,營造健康和諧有序的校園文化和理性平和的社會心理,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 面 發 展 的 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做出努力和貢獻。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