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教育類核心論文發表了高中歷史教學中的體驗式學習,高中歷史傳統灌輸性的教育方法效果不太理想,體驗式教學這種新的學習方法可以凸顯出學生的地位,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更好的接收知識,提高歷史的教學水平,以下是詳細論述。
【摘要】高中歷史教學要從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出發,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特點,設計教學內容,選擇教學方法,教學要偏重體驗,要鼓勵學生真正參與到歷史學習活動中來,體驗歷史,感悟歷史,從中獲得歷史知識。本文以高中歷史為例,對其體驗式教學策略進行具體分析。
【關鍵詞】教育類核心論文,高中歷史,體驗式學習,教學策略
高中歷史體驗式學習,是一種學習方法,同時也是一種學習理念,它更加關注教學的科學性,將學生的學習地位凸顯出來,學生能夠走進歷史,能夠切身體驗歷史,甚至可以用心靈與歷史對話,這是非常重要的,歷史是一個民族發展的記錄,對于一個民族未來的發展有著不可取代的意義,作為擁有5000年文化歷史古國的教育工作者,必須要積極承擔起傳承和發揚中華民族歷史的眾人,通過不斷創新和改革教學方法、教學理念,提高歷史教學水平,讓當代青少年對中華民族的歷史更加熱愛,感悟更深。
一、在情境中體驗
創建歷史情境,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體驗歷史,可以說情境教學與體驗教學是密不可分的。創建情境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對話、小品、故事等等,當然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與普及,目前在高中歷史課堂上,使用多媒體設備創建情境,效果會更好。多媒體設備創建教學情境,更加生動、具體,更加容易激起學生的歷史學習熱情,對歷史的體驗會更加深刻。比如:學習“九一八事變”的時候,教師將日本人殘暴行為的圖片制作成多媒體課件,同時配上音樂《在松花江上》,一邊播放可見,一邊讓學生自行體悟、感受,學生們看著自己的同胞和先烈,被日本列強無恥的殘害,聽著那震撼人心的“九一八、九一八,在那個悲慘的時候”,不少學生都會黯然神傷,甚至潸然淚下、義憤填膺。通過這樣的方法,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被激發、被點燃,對這段歷史的理解和記憶更非常清晰。
二、在探究中體驗
與情境教學法一樣,探究教學也是體驗學習法的一個有效手段。高中學生對中國歷史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教師根據學生掌握知識的特點,通過一定的引導、提問,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在探究的過程中,發現問題,體驗問題,解決問題。這個過程學生都參與其中,因此對歷史知識的掌握更加扎實。比如:在教“國民革命運動的發展”這一節課時,當復習到北伐戰爭時,把課本中的北伐戰爭形式示意圖用多媒體制作成動態圖,三大軍閥控制的地區分別用藍色、綠色、黃色涂上,革命根據地用紅色,讓學生觀察地圖時分析北伐戰爭所面臨的形勢,這時讓在座的學生是當時的指揮官,這一仗該如何打?這種情勢下,學生們會進行激烈的討論,這樣把原來靜止的、枯燥的內容變的直觀形象,使課堂變的生動活潑,提高了課堂的效率。
三、在交流中體驗
交流是體驗的一種重要環節,在進行體驗學習時,教師必須要基于學生充分的交流分析時間,學生將自己的想法、經驗說出來,將自己的感受描述出來,然后教師以及其他學生給出自己的建議,大家一同討論,這個時候一個人的感受就成了大家的感受,這些真實的體驗就好像得到了“發酵”一樣,效果會擴大,一個人的思維、感受是有限的,但是交流使這種思維的局限被打開,被釋放,交流中,學生不僅可以發現自己的不足,還能夠將自己的有效體驗傳遞出去,最終實現全體學生的共同進步。教師在落實體驗教學的時候,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交流時以小組為單位開展,最后自己進行總結教學,這樣的交流效率會很高,并且課堂秩序也能夠得以維系。比如:“近代中國的中美關系”教學,教師與學生一同參與交流,但是僅僅憑借課本上的資料是不夠的,在確定了交流的題目之后,課前教師布置資料搜集任務,利用網絡、書籍等手段,對針“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等資料進行搜集,然后課上教師讓各小組將自己搜集的資料拿出來,大家一同分享、交流,在歷史的長河中,學生們一點一滴的進行捕獲著,最終功夫不負有心人,他們從零碎、散亂的資料中找到了主線,理順了脈絡,體驗到研究的快樂,提高了教學的有效性。體驗式學習,更加符合高中學生的思維特點和學習特點,高中生的邏輯思維、分析能力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很多問題和知識可以自己獲得和總結。教師在學生體驗的過程,適當點撥,教會他們總結問題的方法和技巧,學生們自行體驗的學習效果,往往比教師死板、單一的口頭陳述效果好得多。
參考文獻:
[1]戴艷婷.高中歷史學習資源建設的路徑探討[J].好家長.2016(07)
[2]卓問.建構高中歷史高效課堂的有效途徑探究[J].考試與評價.2016(02)
[3]王石磊,張海波.新課改理念下高中歷史概念的有效教學[J].新課程(中).2015(12).
作者:朱玉強 單位:甘肅省徽縣第一中學
推薦期刊:《中國高等教育》(半月刊)創刊于1965年,是教育部所屬的全國惟一的高等教育指導性、綜合性期刊。本刊是教育部及各業務司與高等學校溝通的重要紐帶和橋梁,其前身是創刊于1965年、復刊于1982年的《高教戰線》,1986年正式更名為《中國高等教育》,陳云同志題寫了刊名。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