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要時刻肩負起社會發展的偉大旗幟,將學生培養成為新時代高素質人才。為此,為了深刻貫徹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高校必須重視基層黨建工作,黨建工作者在黨的領導下,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并在工作中結合工匠精神,打造一支高素質、強專業的工作隊伍,為學生日后發展成才提供堅實的后盾。就工匠精神與高校基層黨建工作的協同融合展開論述,闡述工匠精神在黨建工作中的積極作用,分析目前工作存在的不足之處,并結合工匠精神的內涵,提出加強其應用的具體對策,從而提升黨建工作質量。
本文源自童煒稷, 現代職業教育 發表時間:2021-07-02
[關 鍵 詞]新時代;工匠精神;黨建工作;具體對策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這幾個字是對工匠精神最好的詮釋。新時代背景下,工匠精神的提出為黨建工作者明確了工作要求,作為社會發展的中堅力量,高校黨建工作對學生行為認知起到了積極的作用,這就促使高校黨務工作者要始終貫徹黨提出的新要求,對黨建工作不斷優化,提高自身專業素養,提升隊伍內部凝聚力,從而推動黨建工作的順利開展。
一、工匠精神對高校基層黨建工作的積極作用
(一)提高黨建工作者的專業能力
愛崗敬業作為工匠精神的核心,也是對黨建工作者的基本要求,高校黨建工作者在進行工作時,一定要明確工作方向,對黨建工作要始終飽含熱情,對未來發展充滿信心。刻苦鉆研、勤能補拙,在工作中亦是如此,工匠精神促進了黨建工作的順利開展,黨建工作者通過不斷學習,反思提高自身專業能力,借助一切可利用的資源提高工作效率,利用靈活多樣的工作方式,讓黨建工作從生活出發,從學生出發,對其給予最合適的教育,秉持工匠精神,明確工作目標,全心全意服務學生履行黨的責任,提升個人工作能力,打造一支優秀的黨建隊伍,從而更好地保證黨建工作的質量。
(二)提高黨建工作的針對性
黨建工作不僅需要工作者對崗位充滿熱情,更重要的是要具備工作靈活性,面對不同的問題能夠靈活應對。高校學生由于行為認知、思想觀念不同,對黨、對國家的認識存在差異,作為黨建工作者決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教學模式,始終將學生作為黨建工作的最終目標。工匠精神的內涵絕不是停留在工作上,而是以內涵來推動工作開展。為此,在工匠精神的影響下,黨建工作者在進行黨建工作時,要順應時代發展,根據高校學生現階段行為認知,制訂針對性工作方案,推動黨建工作高質量的同時,將黨建知識全方位滲透到大學校園中,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為社會經濟建設提供更多“三高”人才。
(三)為黨建工作提供新的源泉
高校黨建工作不僅需要黨建工作者具有愛崗敬業的精神,更要全身心投入工作中,深刻貫徹工匠精神,不斷對其進行創新,要像一顆釘子一樣,哪里有問題,就往哪里鉆,直至解決。通過結合信息技術的優勢,制訂靈活多樣的工作方式,不斷提高自身能力。此外,工匠精神有效地改善了工作環境,黨建工作者通過不斷的學習與反思,總結工作存在的問題并及時進行調整,保證工作效率的同時,順應時代發展,借助網絡平臺,加強黨建管理工作,進一步培養黨建工作者的創新意識,使其融入工作中,不斷提出新的工作方法,促進黨建工作全方面、多角度地滲透到學生日常生活中,提升黨建內涵,培養工作者對崗位的熱情,全面提升隊伍人才質量,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提供堅實的后盾。
二、目前黨建工作存在的問題
(一)黨建工作者能力差距大
高效黨建工作要緊跟時代發展步伐,通過對工作方式的不斷優化,從而提高工作質量。從目前隊伍人員來看,由于缺乏相應的管理制度,隊伍內人員水平參差不齊,再加上高校黨建隊伍人才流動性大,新人居多,就會產生一種既要給新人培訓,又要完成任務“兩頭跑”的尷尬局面,隊伍內人員身心俱疲,工作效率受到影響。除此之外,人員專業能力的不足、人才配比不穩定、任務分配時難度跨度大等問題,都影響了黨建工作的開展。工作缺乏靈活性、定位模糊等已經成為工作常態,面對工作也只是應付了事,沒有進行相應的滲透,難以促進工作的開展。
(二)隊伍結構跨度大
高校基層黨建隊伍還存在一個明顯的問題就是隊伍結構零散,跨度大,剛入職的工作者缺少培訓、任務分配不均衡等問題充斥在黨建隊伍中。從隊伍人員組建來看,主要是由高校思政教師、輔導員、部分學生干部組成,加上門檻過高,導致隊伍人數不足,教師不僅要開展教學工作,還要騰出時間整理黨建的相關工作,這種忙碌的環境下,黨建工作質量不僅無法提高,還會影響教師教學工作。此外,學生干部的參與,理應來說為黨建隊伍注入了新鮮血液,工作開展也更加具備活力,但從目前狀況來看取得的成果沒有達到預期成果,學生剛參加工作時對工作定位不準確,加上教師空閑時間短,沒有辦法對黨建相關知識進行講解,在任務分配時就會滿頭霧水,學生工作壓力日益增大,黨建工作進展也止步不前,從而影響了隊伍發展。
(三)工作形式過于單一
黨建工作隊伍人員年齡跨度大,多數為中年教師,思想認知已經保持穩定狀態,對現如今網絡技術也只是閉口不談,單純地采用教育課程、校園文化宣傳等傳統的方式進行黨建工作的開展,這種方式過多地消耗人力、物力,而且“多付出、低回報”的成果打擊了黨建工作者的自信心,阻礙了黨建工作的順利開展,甚至部分學生黨建隊伍發展與社會產生脫節,還一味地依照老文件進行組織學習,在這種枯燥、單一的環境下,黨建工作者提不起興趣,社會責任以及創新意識也沒有辦法正確建立起來,黨建隊伍沒有辦法注入新鮮血液,隊伍結構也在不斷地走下坡路。久而久之,黨建工作逐漸走向形式主義,高校學生身心發展也受到了一定的阻礙。
三、新時代工匠精神與黨建工作融合的具體措施
(一)完善黨建制度,實現人員科學管理
作為高校黨建工作者,首先要明確自身立場,始終堅持黨的領導,黨心不能變,為了提高隊伍質量,黨建工作者要完善相關管理制度,實現從嚴治黨,嚴格處理,以身作則做好表率,開展工作才不會存在偏差。其次,黨建隊伍一定要調整入職門檻,不能過于隨意,黨建工作與其他工作不同,需要工作者以嚴謹的態度,對崗位要充滿熱情,甘于服務人民,不僅如此,要考慮隊伍結構,汲取不同年齡段的人才,確保隊伍結構的穩定性。在管理方面采用輪班制,建立督查小組,嚴格按照規章制度,凈化隊伍內部壞風氣,實現科學管理。
(二)優化工作方式,實現黨建工作全覆蓋
黨建工作是一項長期、內容冗雜的工作,需要黨建工作者不斷地進行鉆研學習。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為黨建工作者開展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為了深刻貫徹工匠精神,黨建工作者要不斷對隊伍結構進行優化調整,結合當代社會發展需求,舍棄傳統的金字塔隊伍結構,黨建工作者可以根據社會形勢,采用“M” 型隊伍結構,上級領導要成為團隊的核心,融入隊伍中,對基層工作人員的工作進行指導、改進,定期進行培訓來提升隊伍整體質量。此外,在進行工作分配時也可以采用“一幫一”“一幫多”的結構,讓經驗豐富的工作者帶領新人進行工作學習,縮短彼此差距,減少階梯跨度,幫助每一位工作者都能有所提高,從而提升工作自信心,日后工作更加飽含熱情,磨煉身心,成為新時代黨的接班人。除此之外,黨建工作者還可以借助信息技術的優勢,搭建網絡工作平臺,將互聯網作為媒介,連接各個高校的黨建隊伍,彼此互相學習探討,定期開展網絡交談會,共同學習黨建黨章的相關知識,從而提升工作效率。
(三)制定新時代考核制度,提高黨建工作者工作效率
隨著社會主義步入新時代,黨建工作要時刻與社會發展相結合,適應社會發展潮流,不斷革新考核制度,確保黨建工作者時刻處于最優狀態來開展相關工作。黨建工作者要不斷對自身工作進行反思,充分貫徹工匠精神的內涵,從而提高自身能力,保證黨建工作質量。例如采用“自審”“幫審”的科學考核制度,根據隊伍人員配比,兩到三人為一組進行審核,在工作的同時進行記錄,開展總結大會是針對前半年工作遇到的問題,并且對小組內其他成員的問題以及優勢進行總結,幫助黨建工作者系統地調整工作方式,不斷提升個人能力。此外,上級領導還要設立監管小組,通過對基層工作的考察,分析現階段黨建工作者普遍存在的問題,進行整理制訂學習方案,集中統一地進行講解,從而提升整體工作質量,保證工作效率,為基層黨建工作的開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四)培養創新意識,打造專業過硬的黨建工作隊伍
創新作為一個隊伍的靈魂,也是隊伍工作的活力,只有真正具備創新精神,黨的精神才會傳播得更遠,才能更加感染如今的高校學生,其靈魂才能得到升華。工匠精神為黨建工作明確了方向,那么創新就是對工匠精神的升華,因此,作為黨建工作者要不斷對工作方式進行優化,融入創新意識,改善傳統工作環境,提升隊伍凝聚力,打造一支優秀的黨建隊伍。如今網絡的普及,對學生生活以及黨建工作提供了許多便利。為此,黨建工作者可以在網絡平臺上設立意見箱,廣泛收集學生意見,進而調整自己的工作方向,完善自身能力,實現黨建工作的高效開展。
四、結語
高校黨建隊伍要時刻將學生放在工作重心上,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將立德樹人作為工作準則,結合工匠精神,從而提高黨建工作質量,為社會發展增添新的活力與人才。黨建工作者要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優化隊伍結構,利用網絡上豐富的資源進行工作改進,從學習中培養創新意識,在工作中體現工匠精神,促進高校學生全面發展,為社會發展增添一份保障,為國家發展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