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信息技術是隨著新課程改革新興的一門學科,它是把計算機作為課程的學習工具來學習的,它的一個重要功能是通過這門課程的學習,培養信息素養,使學生能夠有效的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資源來改善自己的學習方式,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
關鍵詞:信息技術 激發興趣 學科整合
Abstrac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s with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of the emerging one subject, it is the computer as the tool to the study of the course of the study, it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function through the course of study, the information literacy training, enables the student to the effective utilization of information tools and information resources to improve their study way, to adapt to the demand of social development.
Keyword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erest stimulating discipline integration
信息技術是隨著新課程改革新興的一門學科,它是把計算機作為課程的學習工具來學習的,它的一個重要功能是通過這門課程的學習,培養信息素養,使學生能夠有效的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資源來改善自己的學習方式,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筆者從中小學開設信息技術課程的意義、怎樣才能上好信息技術課和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三個方面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學校開設信息技術教育的重要意義 在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工作會議上,陳至立部長指出:實現教育信息化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社會經濟發展對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推進教育現代化的基礎和條件。在基礎教育新課程的改革中,我們一定要把培養學生應用信息技術的能力放在重要位置。信息技術與應用是以計算機為代表的具有一定程度智能化、高效率的電子手段與設備。它包括計算機、數據庫、聯機網絡、電子印刷、電子郵件、電子商務以及衛星通訊等。它們的興起成萬倍地提高了人類社會的信息生產、存貯與傳遞能力,使人類社會進入了信息化時代。開展信息技術教育實踐活動不僅僅是一種純粹的對技能的教育,而是一種新的教育模式的重建,是通過對信息技能的教育,不斷提高人們文化素養與信息意識的水平,即通過對信息技能的教育,全面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因此,對中小學進行信息技術教育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 二、怎樣才能上好一節信息技術課
下面就信息課程各教學環節的處理,談一下我個人的拙見。 1.激情創境,調動主動學習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在信息技術課中,我們只有使學生們成為“樂之者”,才能進入最佳學習的境界,取得最佳的學習效果。如何使學生成為“樂知者”?我在教學實踐中是通過以下三種方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樂學、愛學的。 第一、感官刺激。教師可以通過展示精心設計的課件,演示各種與教學有關的文字、圖片、聲音、動畫等等,并且內容盡量與學生的生活相貼近,讓學生感興趣。如在《送去最美好的祝福》一課,教師就是先讓學生欣賞了許多用PowerPoint制作的精美賀卡,然后教師啟發學生:“你們想不想親手制作這樣精美的作品?”激起學生的求知欲。
第二、游戲激趣。教師可以通過游戲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主要是針對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小學生的天性是活潑好動,勇于探索,對新鮮的事物特別敏感。經常讓他們學習一些枯燥的信息技術知識和重復地操作一些計算機技能會減少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扼殺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如何讓他們提高對電腦的興趣?在課堂教學中利用一小部分時間介紹些益智游戲,如:"推箱子"、掃雷等既要動腦筋,又要靈活運用鼠標的游戲,讓小學生在游戲中學到很多知識,掌握很多電腦操作技能,而且還能讓學生在課外念念不忘對電腦的學習,一有機會就會自己主動地操作電腦,又達到課堂教學延伸的目的!
號外:本站提供教育論文發表指導!
第三、語言激勵。教師在教學中運用富有哲理和情趣的教學語言,生動形象的比喻,不僅能活躍課堂氣氛,而且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迪學生的思維,從而使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例如:在鍵盤上有一塊"橡皮",你知道在哪兒嗎?你能把你的姓名"寫入"計算機里嗎?你會像魔術師一樣變出幾個一模一樣的圖形嗎?等等。這樣通過信息技術教學和實踐培養了學生的信息素養。 三、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當前教育改革中的一個熱點問題。2001年10月,教育部部長陳至立在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會議上指出:“在開好信息技術課程的同時,要努力推進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教學的整合,鼓勵在其他學科的教學中廣泛應用信息技術手段,并把信息技術教育融合在其他學科的學習中。各地要積極創造條件,逐步實現多媒體教學進入每一間教室,積極探索信息技術教育與其他學科教學的整合。” 目前國內關于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說法與定義很多。綜觀這些觀點,我們可以將目前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定義分為“大整合論”和“小整合論”。
“大整合論”主要是以專家學者為主的,側重于站在課程整體的高度看待“整合”。他們認為“整合”是將信息技術融入到課程的整體中去,借助于現代信息技術,改變課程內容和結構,變革整個課程體系。“大整合論”觀點有助于從課程整體的角度去思考信息技術的地位和作用。 “小整合論”則是以一線教師為主的,偏重于從教學實踐層面看待“整合”。這種觀點將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等同于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信息技術主要作為一種工具、媒介和方法融入到教學的各個層面中,包括教學準備、課堂教學過程和教學評價等。這種觀點是目前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實踐中的主流觀點。
信息技術教育不應只限于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應將信息技術教育貫穿到學校教育的各個方面,特別是加強與其它課程教學的有機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的教學方式的變革。真正做到“讓信息技術走進每一間教室、走進每一堂課”。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