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摘要:在管理過程中,把教師的培養和晉升,以及任用與教師平時的評價與考核充分地結合起來,做到公平公正。學校要不斷地在實際中把考核制度健全起來,加強考核管理,注重考核工作的時效性,從而激發教師工作的積極性,推動教師教育工作水平的提高。
本文選自《新教育時代》雜志立足中國,放眼全球,遵循教育規律,利用現代教育思想和技術手段引領中國教育發展。突出廣大教育工作者在課程教育教學過程中的新理論、新觀點、新方法和新經驗,探索課程教育教學改革過程中的新思路、新特點。集學術性、實用性、權威性、前瞻性與專業性于一體,旨在推廣教育新理論、新經驗,為廣大教育、科研工作者提供學術交流平臺,全面深入推動素質教育。
一、構建以人為本的工作氛圍,調動教師工作積極性
1.1寬厚仁愛
在管理教師時,要注重秉公辦事、公平公正、人人平等的原則,絕不能出現遠近之別,管理者要具有以誠待人和寬厚容人的胸懷,決不隨意指責人,更不以勢壓人。積極地幫助一線教師解決困難,使他們感到溫暖,安心工作。對待犯錯誤的教師和職工,要講究方式和方法,以包容的態度,感化他們,激勵他們加強自身修養,努力工作,構建團結有愛、互助和諧的良好管理氛圍。
1.2激勵培養
學校還應把物質和競爭,以及情感和榮譽等等切實可行的激勵機制建立起來,以期實現對教職工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進行調動,把“教學能手”“學科帶頭人”等評比獎勵制度建立起來,有利于激發教師潛能的發揮。管理者要爭當當代伯樂,發現人才和培養人才,把優秀的模范典型樹立起來,形成教師向榜樣看齊,爭做榜樣。倡導教師無上光榮的風氣,激發教師成功的欲望,從而積極地注重提高自己素養。
1.3隊伍建設
學校為了適應科技興國和人才興校的戰略的實施,應該充分注重提高教師的創新意識,以及注重更新教育的觀念和思想以及方法,注重師德修養的提升,竭盡全力地把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提高上來,造就一支高素質的教師人才隊伍。教師素質提高的關鍵是精湛熟練的業務,是以高尚的師德為基礎條件,以科學的管理作為后盾的。塑造好人才首先應該塑造好自己,樹立正確的職業道德觀,培養敬業愛崗的精神,注重為人師表和師德形象,這是教師首先應該做到的。學校應該把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業務水平的提高切實落實到實處,對教師參加各種形式的進修和學習給予積極的支持,并有目標有計劃地把多層次多形式的培訓活動開展起來。強化全體教師的培養,向青年教師重點工程傾斜,積極打造骨干教師名師工程,推動教師不斷地追求和學習,提升自我,為創名校、打造品牌戰略的實施添磚加瓦。
1.4考核評價
在管理過程中,把教師的培養和晉升,以及任用與教師平時的評價與考核充分地結合起來,做到公平公正。學校要不斷地在實際中把考核制度健全起來,加強考核管理,注重考核工作的時效性,從而激發教師工作的積極性,推動教師教育工作水平的提高。不要使考核走于形式,注重運用多種方式,及時對教師的各種情況進行掌握,結合過程評價和終結評價,注重付出的過程,做到準確、全面、合理、公正的進行評價。
二、樹立以生為本的新理念,強化學生管理力度
2.1生本原則
學生是學校教育管理的主體,學生是學校教育實施管理的著眼點。學校為適應人才培養的需要,應積極地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管理新模式,從“一切服從學生”的教育理念出發,堅持“生本”原則,培養學生自尊和自強以及自立意識,構建師生平等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在教師的積極引導下,使學生真正地成為學習和生活的主人。
2.2愛的教育
愛生是教師管理好學生的根本所在。教師要充分地把愛與嚴有機地融合在一起,愛生是嚴格要求的基石。教師對學生進行愛的教育,是教師熱愛教育事業的具體體現,這種愛不能局限在個人的狹隘感情之中,要具有廣闊的胸懷,出于對學生的一種責任感,對其成才的一種助力,這種愛要在一定的度中呵護學生的成長,要愛中有理。教師在教育教學的全過程中貫穿愛的理念,用愛心溫暖學生,同時還有關注學生愛心的培養。
2.3個性差異
對于學生的個性差異教師要給予尊重,正確的引導,對于學生的個性發展,教師要創造條件予以積極的鼓勵。培養學生彰顯個性,勇于創造的意識。對學生的個性差異要正確地對待,包容他們的失敗,采取鼓勵的措施,培養他們積極進取樂于成功的信心,使后進生在寬容的氛圍中激發奮進。
三、樹立責任意識質量意識,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3.1質量第一
學校生存發展的根基就是教學質量,也是學校長期的艱巨的核心任務所在。教職員工要具有“質量第一”的意識,不斷地強化責任感,注重教師教學質量和學生學習質量的提高,向管理要效益,堅持把教學常規落實當重點工作來抓,培養良好的教風學風,樹立品牌意識,為精品人才的培養獻力獻策。
3.2激活課堂
課堂教學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學校應積極地倡導師生“向四十五分鐘要質量”的活動,在課堂上,教師應充分地調動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以學生為主體,實現師生互動,寓教于樂,寓教于理,構建輕松的課堂氛圍。培養學生積極學習的勁頭,根據學生的個性和特長,因材施教,正確引導,構建學生個性發展的平臺。注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大膽探索,運用啟發式等先進的教學方法,實現師生合作學習模式,以多媒體教學手段為依托,激活課堂,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
3.3因材施教
教師應充分地掌握每名學生的實際情況,了解其個性的發展和差異,從而公正、客觀、全面地評價學生,既要看到他的缺點,又要看到他的優點,從而為對被教育者因材施教提供有力的根據。對待多樣性的學生,要積極地激發他們的長處,給予他們信心,充分地發揮他們的個性,注重全面的發展,避免出現偏見,以學生優劣劃分等級的局面。
四、結論
學校教育管理是極其復雜和具有綜合性的系統工程。在學校教育管理工作中,應圍繞以學生為本的新理念,不斷創新,不斷地把各項規章制度進行建立健全,推動管理機制科學化,促進管理水平的提升。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