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的位置在一定的時空里定格了相互之間的關系,學生之間逐步培養良好的同學關系,形成良好的“小群體”需要一個時間過程,這就要求學生的座位保持一定時間的相對穩定狀態,而且要考慮學生之間的成績差異與相互配合,優生能否帶動學困生共同進步,成績稍微等同的,讓他們取長補短,共同提升。盡可能地找到每個學生的“最佳位置”。
1、注意力的水平低,上課思想不集中。學困生注意力的持久性和穩定性都比較差。
五年級的學生注意力一般能保持25分鐘左右,而學困生的注意力的持久性往往只能達到10至15分鐘,就會產生注意力疲倦,他們的注意力就渙散,因而錯過課堂上老師講課中的重要內容。所以這類學生和優生同桌,優生能起到帶動作用促使學困生學習。
2、聽覺記憶能力弱,不能進行全面的課堂筆記。在課堂上,老師所講的關鍵知識點,需要記錄的,他們聽見了,卻不能保持在腦海里,內容就記不全了。而課堂上的時間非常寶貴,很多內容不可能再三重復,所以一些學困生不能及時進行全面的課堂筆記。課后同桌可以幫助補上筆記,這對優生是個復習鞏固,對學困生是查漏補缺的過程。
3、思維水平低,上課聽不懂。由于一些學困生基礎較差,對很多知識不理解,有些連老師在課堂上所講的話都不能完全聽懂。再加上思維惰性,也就是聽到老師在課堂上提出了問題,他們往往習慣地等待其他同學說出答案,自己則不愿意思考,努力尋求解答。為什么會這樣呢?其實一開始,學困生們也喜歡積極思考的,只是由于難的問題他們總也想不出來,簡單的問題又總沒有其他同學想得快,時間一長,學困生們的積極思維總也得不到肯定,就慢慢養成了思維惰性。俗話說,“腦子越動越靈。”而學困生們則越不動腦越不愛動腦。思維能力就長期停滯不前。課上討論時,你說我聽、我說你聽,同桌的思維可以達到共識。
4、自我管理能力弱。上課不能管好自己,東摸摸西看看的還在迷戀自己下課時玩的游戲,用的玩具等等,不能集中注意力。同桌可以提醒或給一定的提示讓其注意力回歸課堂。
5、理解能力弱,需要個別輔導。在課堂上,同學與同學之間的理解能力是有差異的,學困生對老師所講的知識有時是不完全理解的。他們需要進一步的解釋,而課堂的時間是有限的,所以他們的課堂學習效率會受到一定的影響。但同桌課后可以給以一定的幫助。
性格互補法
針對學生性格正處于成長期階段,有相當的可塑性和變化空間,將不同性格的學生安排在一起,可以起到性格互補的作用。在班級中獲得“一席之地”是進行正常學習的最基本條件,也是他們應有的權利。所以在座位問題上公平對待每個學生才是合理和合法的。會及時向全班學生表明我對座位安排和調動的原則和立場,要求學生理解和配合。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