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社會還有好多對乙型肝炎病毒有不正確的認識,乙型肝炎病毒是傳染病但是不屬于遺傳病,所以大家放心,目前我們早就有了安全的乙型肝炎病毒疫苗,盡管現在有很多的數據顯示全國多少人攜帶病毒,但大家不要恐慌注射了乙型肝炎病毒不用擔心。
【摘要】 兒童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臨證要點:(1)把握兒童特殊性,重視兒童期及肝臟自身的生理病理特點,選擇治療方向;(2)辨體、辨證、辨病論治三者結合;(3)堅持藥食結合的原則;(4)藥物療法及非藥物療法結合,靈活運用或制定聯合治療方案,保護患兒的身心健康,提高療效,最終延緩疾病進展,阻斷或減輕成年后的一系列進展性肝病。
【關鍵詞】 兒童慢性乙肝;中醫治療;體會
在我國兒童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90 %以上的成人慢性乙肝患者源自兒童期感染。兒童慢性乙肝大多沒有典型的臨床癥狀,或無任何不適,即所謂無癥狀慢性乙肝。常在檢查時被發現,雖不影響正常的生活、學習,卻表現出HBV復制活躍,HBV|DNA定量水平很高,肝功能正常或異常。但兒童無論是在生理和心理特點方面,還是在社會和家庭角色方面,均是一個必須給予特別關注的群體。兒童HBV慢性感染在疾病自然特點及治療策略的選擇方面與成年患者相比有其特殊性。把握和處理好這些特殊性、保護兒童患者的身心健康、減少和預防其長大成人后發生嚴重肝病的風險是臨床醫生應積極思考的問題。筆者臨證多年,反復摸索,采用中西醫結合等綜合治療的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現將體會報道如下。
1重視兒童期肝臟自身的生理病理特點,選擇治療方向
祖國醫學認為小兒“臟腑嬌嫩,形氣未充”“五臟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壯”,且“稚陰未充,稚陽未長”,屬“純陽之體”,表現為“陽常有余,陰常不足”。結合現代醫學,兒童肝臟相對較大,肝臟含血量及血流量比成人多,含氧量高,營養成分多,再生能力和康復能力也比成人強;同時在病理狀態下對缺氧的耐受力差,各種酶合成能力弱,各種代謝、合成、分解能力不如成人,加之小兒“脾常不足”,故肝病患兒多伴有消化系統癥狀,如乏力、面黃、惡心、厭食、大便稀等。這些癥狀屬中醫的脾胃不和、脾胃虛弱之證。兒童患肝病又影響脾胃,使之功能下降,再加上小兒屬“純陽”之體,肝病病因以濕熱為主,故臨床上兒童患乙肝多以脾胃虛弱、肝脾不和、肝胃不和、濕熱內蘊者居多。在治療中多以清熱利濕為基礎,兼以健脾和胃、調理氣血、疏肝柔肝等法。
2辨病、辨證、辨體論治三者結合
辨病,是通過一系列臨床現象,客觀檢測,準確地判斷病因和病位的過程。因此,它是兒童慢性乙肝臨床治療的基礎和前提。辨證,是在辨病基礎之上通過患者的臨床特點等相關資料,進一步準確地判斷疾病性質,從而貼切地進行治療的過程。兩者是密不可分的。但是在臨床上兒童慢性乙肝多無任何不適,治療時常陷入無證可辨、無從下手的境地。因此在實際工作中筆者常辨病、辨證、辨體論治相結合。辨體就是辨體質類型,即根據患兒年齡、性別、稟賦、習慣、地理環境、母體孕期、喂養、出生時的情況及生長發育等因素形成的不同的體質進行治療。辨體論治也是中醫治療疾病的重要環節,是中醫獨特的臨床思維方法。即使患同種疾病,可能由于時間、地點、不同的身體狀況等因素,造成臨床上形形色色的表現。因此,強調因時、因地、因人制宜的原則,強調“觀其脈證,隨證治之”,它的實質是高度注重治療中的特殊性。因此在臨床上筆者常通過望、聞、問、切的手段廣泛而全面地收集體質資料,采取王琦教授的九分法,即平和質、氣虛質、陽虛質、陰虛質、濕熱質、痰濕質、瘀血質、氣郁質、特稟質,從調整體質入手,調整功能狀態,改善體質,辨體用方,辨體用藥。
3堅持藥食結合的原則
藥食結合即藥物治療和飲食調養相結合。由于藥物治療具有康復作用強、見效快的特點,是臨床治療疾病的主要措施。但是慢性乙肝患兒服藥的依從性差,特別是長期服用中藥湯劑不易。因此在臨床選擇用藥過程中要遵循用藥從簡、配伍宜精、把握劑量、以輕制勝、掌握療程的原則。同時還可以依據中醫理論調整飲食,有選擇地合理地攝取一些食物或藥物,做成藥膳,即常說的食療,可發揮藥物和食物的協同作用,增強療效。張錫純《醫學衷中參西錄·治陰虛勞熱方》有“病人服之,不但療病,并可充饑,不但充饑,更可適口。用之對癥,病自漸愈”的記載。因此筆者常根據兒童不同的體質,選擇不同的食物或藥物。如氣虛質者選健脾益氣的大棗、小米、淮山藥、蓮子等;氣郁質者選理氣解郁、調理脾胃的大麥、蕎麥、玫瑰花等;痰濕質者選健脾利濕的茯苓、薏苡仁、鯽魚等;陽虛質者選溫補脾腎的核桃仁、枸杞子等。通過食物和藥物配合,以食借藥力、藥助食威。在日常生活中選1~2種品種熬粥或單獨燉服,或代茶飲用,這種方法對大多數兒童及家長均樂于接受。
4 藥物療法及非藥物療法結合,提高療效
兒童慢性乙肝病情復雜,應當綜合多種治療方法,采取不同途徑,以提高療效。在目前的各種治療方法中外治法常被忽視。但中醫的一些外治手法如針灸,無論是臨床還是實驗研究都證明,它可以改善機體免疫功能,具有雙向性調節作用,可以促進改善肝臟機能狀態,增強肝細胞的機能活動。筆者在實踐中也深有體會,針灸是藥物治療的一個重要補充,比單純的藥物治療療效更好。因此筆者在中西藥治療的基礎上,采用針灸,特別是穴位注射的方法,取得較好的效果。這不僅可以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還可減少一些藥物的不良反應、擴大某些藥物的適應證。此外,艾灸、藥物外搽都是筆者常用的治療方法。從文獻看,目前用于肝病的外治療法還有穴位貼敷法、灸療法、鼻療法、臍療法、灌腸和肝病治療儀等療法。外治法拓展給藥途徑,與內治法相得益彰,不良反應少,具有無需經過肝臟代謝、安全、簡便驗廉的優點,更受到歡迎。
總之,兒童慢性乙肝的治療是個棘手的問題,同時也是一個系統工程。臨床治療過程中既要考慮到兒童的生理病理特點,還要結合兒童用藥的依從性,臨證時靈活運用或制定聯合治療方案,其根本目的是提高治療的效果,最終延緩疾病進展,阻斷或減輕成年后的一系列進展性肝病。
小編推薦優秀醫學期刊 《醫學臨床研究》
《醫學臨床研究》(月刊)創刊于1984年,是湖南省衛生廳主管,中華醫學會湖南分會主辦的現代醫學綜合性期刊。雙月刊,國內外公開發行。內容高、中、初三檔俱備,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題材新穎,欄目豐富,信息量大。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