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在發展高新技術產品出口貿易的過程中面臨著很多的障礙,阻礙了湖北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貿易的進一步發展。通過對湖北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貿易發展現狀的研究,挖掘其中問題并提出對策:發展多元化國際營銷渠道,制定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規劃,增強企業的創新能力。
《上海市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雙月刊)2003年創刊。是上海市經濟管理干部學院主辦的哲學、社會科學類綜合性學術理論刊物,國內外公開發行。本刊堅持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指導,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和“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方針,堅持實事求是、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嚴謹學風。
一、湖北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貿易發展現狀
(一)出口規模分析
2010-2016年湖北省高新技術產品的出口額分別為3686億美元、2242億美元、3232億美元、4611億美元、5536億美元、557億美元、941億美元,除2011年有所下降之外,其他年份均上漲,產業的升級改造和政策的支持鼓勵是促進湖北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額不斷增加的重要因素之一。截至2016年,湖北省有特色高新技術基地28個,省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11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2個,專利數量在我國排名第八,關于高新技術方面的論文發表數量在我國排名第四。與此同時,湖北省在自主知識產權方面發展較好,很多高新技術企業在品牌建設方面下足了功夫,包括光纖和通信方面的產業、激光和生物產業等。
(二)出口結構分析
在市場結構方面,自2015年開始,湖北省政府和企業協力拓展海外市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階段湖北省高新技術產品主要出口市場是歐美、日本以及部分發展中國家和欠發達地區,其中歐美和日本市場規模較大,處于領先地位,其他市場為輔,占比都還很小。
在產地結構方面,湖北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主要是以武漢為主,其次是宜昌、荊州、襄樊以及黃石。武漢是湖北省的省會,因此高新技術產品出口規模占全省一半多;宜昌、荊州、襄樊以及黃石高新技術出口總額之和達到30%左右,相對較多;其他地區出口規模占全省的比重不足1/5.
在產品出口結構方面,2017年1-5月,湖北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規模就達到239億美元,占對外貿易出口總額的29%.在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結構方面,湖北省出口的高新技術產品主要是手機、集成電路、液晶顯示板以及家電等產品,特別是湖北省光谷產業園建成后,以及TCL等家電集團進駐武漢市后,更是進一步促進了液晶顯示板以及家電產品的產量增加。
二、湖北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貿易中存在的問題
(一)高新技術產品規模較小
盡管近幾年湖北省在高新技術產品發展方面得到了迅速的提升,但與其他省份相比出口額還是不大。2016年出口規模為941億美元,在全國所有省份中排名第13位,同年出口規模排名靠前的三個主要省市是廣州、上海、浙江,出口額分別是21363億美元、11698億美元、7908億美元,占比353%、194%、131%,廣州、上海、浙江三地臨海,且經濟開放比較早,所以在高新技術方面發展得比較快。相比之下湖北省僅占比16%,高新技術產品規模還有待進一步的提高。
(二)行業分布明顯失衡
2016年湖北省電子計算機、辦公設備等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占比較大,而醫療設備、儀表儀器等占比很小。與此同時,湖北省2017年前三季度手機出口增長414%,集成電路增長209%,液晶顯示板增長804%.因此可以發現,湖北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盡管總體在不斷上漲,但是產業之間的差距還是比較大的。而且,盡管電子計算機和辦公設備占比大,但是這些產品的技術含量并不是很高,比如集成電路技術實力和國外相比還是遠遠不足。高新技術產品行業分布的失衡,以及出口產品技術含量不高的現狀,使得湖北省的高新技術產品出口貿易整體缺乏實力。再加上為了擴大出口總量進行的低價競爭,擾亂了市場秩序,形成惡性循環,給湖北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造成不良影響。
(三)基礎性研究投入明顯不足
盡管湖北省在發展高新技術方面不斷努力,但是其科研投入還是遠遠不夠。以2016年為例,實驗研究投入的比重比較大,占總投入的77%;但是基礎研究投入相對較少,僅占363%;應用研究投入不足30%.而發達國家的基礎研究投入基本在20%左右,湖北省依然停留在研發初期階段,缺乏創新型研發。形成這一狀況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是政府在科技研發方面給予的政策優惠和支持力度不夠;二是高新技術企業在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的過程中,過分追求數量而忽略質量,在技術的使用過程中,未能充分消化和吸收,而且科技人才培養欠缺,且人才容易流失,導致人才的瓶頸問題,使湖北省科技研發水準較低。
三、促進湖北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貿易發展對策建議
(一)發展多元化國際營銷渠道
1繼續鞏固傳統市場。歐美日傳統市場對于湖北省外貿出口發展非常重要,全省出口企業已在這些國家和地區建立了一定的客戶群基礎,銷售網絡構建得較為完整。因此應在發展新興市場的同時,鞏固傳統市場,多元化發展湖北省對外貿易。
2積極開拓東歐市場。東歐國家和地區與我國距離較近,運輸方式多樣,方便出口。同時,東歐國家政治環境相對良好、政局比較穩定、客戶支付能力較強。與此同時,湖北省與東歐國家間的產業和經濟結構存在較強的互補性。
3大力拓展亞非拉等新興市場。雖然湖北省大部分出口產品的技術水平并不高,難以進入發達國家市場,但在亞非拉等欠發達第三世界國家有著較為廣泛市場,湖北省機電產品和電子信息產品在該類市場可以占據有力的地位。因此,應優化營銷策略、改善營銷方法、細分市場、做好定位,積極開拓新市場。
(二)制定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規劃
制定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規劃對湖北省高新技術產業出口貿易的發展非常重要,現階段湖北省高新技術產業在全國還比較靠后,和浙江、廣東等省份比較還略顯不足,因此,要加快提升湖北省高新技術產業綜合實力,就必須擴大和合理布局產業規模,做好以下幾點,一是以省會城市武漢為中心,形成產業帶;二是以現階段的高新技術產業為基礎,集中力量壯大光纖、激光、數控、生物工程等高新技術產業;三是借助國家的光電子產業基地、生物產業園等基地,努力突破技術障礙,創建“產學研”一體化發展模式。企業與企業之間要通力合作,相關聯的產業之間也應積極進行聯合,形成規模化、集群化的發展,從而進一步提高湖北省的高新技術產品國際競爭力。
(三)增強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
1加大科研投入力度。湖北省應加大基礎和應用研究投入,將基礎研究投入提升到10%以上,應用研究投入增加到30%以上。同時,還應適當增加社會研發投入比例,進一步加大湖北省科研投入的資金,增強湖北省高新技術企業科學技術研究實力。
2提高技術引進效率。第一,湖北省政府對外資的使用必須考慮到當地的實際發展情況,不能盲目引進,應該結合本地區實際情況以及國家的相關政策,有計劃、有目標的利用外資,比如采取一定的鼓勵政策,將外資引向通信行業、生物制藥等行業,通過對外資的有效疏導,進一步壯大本地科研能力,也可以全面協調提高湖北省高新技術產品的出口貿易綜合實力。第二,充分發揮跨國企業的技術轉移作用,學習跨國企業的先進技術創新和使用能力。本地企業可以多和跨國企業接觸、交流、學習、借鑒,制定合作規劃,有步驟、有質有量、循序漸進、按部就班地開展和跨國公司的技術交流與學習。第三,處理好技術引進和技術消化兩方面的經費投入比例。在技術消化方面也要適當給予資金支持,比如建立培訓機構或者科技信息溝通平臺,提高統籌協調能力;在技術創新和消化方面,及時更新重大技術目錄,技術方法以及操作工藝應及時更新換代,調整研究發展的方向。第四,加大人力資本投入,增強企業的技術研發、技術模仿和吸收能力。應加強人才的培訓和引進,做好薪酬績效,以及人員的考核激勵,為實現高新技術人才結構優化,企業還必須樹立“以素質和質量取勝”的觀念。
[參考文獻]
[1]段紅華.湖北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策略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5(9):158-159.
[2]張亮,朱霆.湖北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發展研究[J].商業文化(學術版),2015(3):178-179.
[3]吳友軍,費國燕,韋雨軒,鄔莉.湖北省區域創新能力現狀及其原因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6,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