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政府大力推動BIM技術發展,BIM的價值日漸突顯,課程設計中BIM技術的應用還未深入,無法滿足BIM技術的行業需求。文章分析了房屋建筑學課程設計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結合BIM技術的優勢,從改革措施、實施效果方面入手,圍繞BIM技術在房屋建筑學課程設計中的應用進行探索,鞏固了學生的理論知識,提高了學生的實踐技能。
【關鍵詞】BIM;房屋建筑學;課程設計
賈彩虹; 何培玲; 張偉; 沈正, 科技視界 發表時間:2021-10-25
0引言
房屋建筑學課程設計既是學生對房屋建筑學課程理論的全面體現,又是學生進一步理解建筑設計理論、了解建筑設計步驟、學習建筑設計規范的重要環節[1]。其目標是加強學生對建筑設計及建筑構造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工程的規范意識和工程方案的表達能力,在動手實踐的過程中培養學生敬業、精益、專注、創新等方面的“工匠”精神,加強新知識、新技術、新方法的使用,創造出有價值的勞動成果。在建筑信息化的新形勢下,隨著BIM技術的推廣普及,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改進教學方式方法,已經成為必然。
1課程設計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1.1時間少,工作量大,效率低下
房屋建筑學理論課結束后,安排課程設計,課程設計時間僅有1周,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學生需要在理解領會任務書、查閱設計資料的基礎上,進行方案構思并最終確定方案,深化方案并出圖,時間非常緊張。在房屋建筑學課程設計中,采用手工畫圖或CAD畫圖的方法,確定方案,繪制建筑物的平面圖、立面圖及剖面圖等,學生構思方案、確定方案、深化方案所需時間較多,導致多數學生未能按作圖規范進行出圖,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設計效果,將主要精力放在了圖紙的不斷修改上[2]。
1.2學生不易發現方案中的錯誤
手工畫圖或CAD畫圖皆為二維平面,如果學生對建筑沒有極高的想象力,則很難按照繪制平面圖、立面圖、剖面圖,等等,容易出現繪制圖形與實際不符的問題[3]。由于學生對于專業知識及構造內容沒有深度掌握,空間想象力不足,容易出現平立剖等圖紙不統一。
由于房屋建筑學課程設計通常安排在大二下學期,學生還沒有學習結構方面的專業知識,對于框架結構中軸網、柱、梁、板、墻,只有概念上的了解,沒有深入理解其相互關系,因此剖面圖中梁的繪制最易出錯。
比較常見的錯誤還有:立面圖中在室外臺階容易畫錯,建筑物懸空在地面上,外墻的底標高沒有跟室外地坪齊平;屋面排水容易出錯,學生對挑檐溝外排水的構造做法沒有直觀認識、坡屋頂的屋脊線容易畫錯;樓梯詳圖踏面踢面個數、休息平臺寬度等容易出錯。
1.3考核重結果輕過程
考核通常以最終的二維圖紙為主,出圖不規范,不易直接看出學生的設計思路;部分學生出現方案雷同,甚至有學生抄襲網上的方案。
2BIM技術的優勢
2.1可視化的三維模型,提高學生的成就感
通過BIM技術生成的三維模型,具有直觀、形象、易于理解的特點,容易發現不合理的地方,提高設計的科學性與合理性;其搭積木的特點,能夠增強學生動手能力;三維模型的展示性,學生相互間方案易交流,好的方案能起到引領作用,激發學生優化方案的熱情。
2.2不同專業的協調性,培養學生的工程素養
BIM技術擁有協調性特點,可以實現各個專業知識內容之間的有效協調[4],學生能及時發現建筑和結構的碰撞問題,減少錯誤,優化設計方案,增強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專業能力,培養工程素養。教學信息化是通過信息化手段來支撐教學內容與方式的展現,解決師生之間的互動,解決學習效果的測評。
2.3模擬性和可出圖性,利于考核
模擬性可以模擬建筑物的造型,還能模擬出建筑具體細部的構造材質和構造的具體做法[5],如可以將設計說明中墻體的保溫層、樓地面材料、屋頂的排水做法等用模型精準表達出來,讓學生進一步明白設計說明的作用,提高對建筑細部節點構造的理解。答辯考核時,能更好地區分學生的成績。可出圖性可以直接生成各類圖紙,修改模型時,圖紙中的構件及標注聯動變化,保證了圖紙與模型的一致性,最終考核時,教師的精力就可以集中在出圖的規范性。
2.4同步性,提高課程設計效率
在建模過程中,如平面圖修改門窗位置、高度、尺寸等,則相應的立面、剖面、詳圖中都會同步改動,保證圖紙的一致性的同時,顯著提高效率;容易出錯的樓梯繪制,只要在平面圖中輸入或修改相關參數,就能生成需要的樓梯詳圖,并且容易理解。
3改革措施
3.1改革教學方式
在課程設計中,利用三維模型,有效提高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教師容易看明白學生的設計思路,針對學生設計方案中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指導;對某個學生的指導,其他學生也能很好理解教師的意圖。教師在指導節點構造設計時,充分利用BIM技術可視化特點,三維模型觀察配合二維圖紙講解做法,學生通過對模型的觀察,可以提升自己對建筑造型、節點構造的掌握,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在指導過程中,學生易于理解,大幅提升教學效率。
3.2改革考核方式
重視過程性考核,課程設計中間設置答辯環節,以課程設計1周時間為例,在前一周的周五布置任務,周一至周三的上午采用Revit軟件進行方案設計,周三下午采用Revit軟件投屏的方式進行匯報和答辯,周四上午修改方案,周四下午和周五出圖。匯報時首先要求學生先以三維模型開始介紹方案的整體思路,如占地面積、層高、層數、造型等;其次用平面圖講解軸網尺寸、墻、柱、房間布置、疏散通道等;再次用剖面圖說明梁、板、樓梯等布置;最后用立面圖說明其立面造型和材質等。學生在講解的過程中可以及時發現方案的不足,掌握更多建筑構造知識;也有助于教師及學生之間不同方案的交流,激發創造力;鍛煉學生的語言和圖形表達能力及應變能力,同時避免了方案的雷同和抄襲。
4實施效果
4.1提高課程設計效率
采用BIM軟件進行課程設計,設計過程中隨時能夠查看三維模型,能夠準確地找到繪圖中的不合理之處,及時修改,修改的關聯性,極大節省了方案優化的時間,提升圖紙準確規范的同時還能夠提高繪圖效率。部分學生對剖面圖的形成及繪圖要求理解不深刻,一知半解,應用BIM軟件一鍵就能生成剖面圖,通過對比不同的剖面圖,進一步理解了剖切位置、剖切方向、剖切深度的含義,繪出工程需要的剖面圖,降低了學生繪圖工作量,提升了學生對相關課程知識的領會理解。
4.2提升房屋建筑學課程設計的地位
BIM技術是一種數字信息的應用,是貫穿于建筑工程設計、建造、管理全過程的數字化方法,實現建筑全生命期關鍵數據共享及協同,是實現建筑業轉型升級、促進綠色建筑發展、提高建筑業信息化水平有效途徑。結合BIM技術,學生以自己設計的三維建筑模型為例,可以將本專業的實踐環節串聯起來,切實提高學生的實踐及創新能力。房屋建筑學課程設計在土木工程專業的實踐環節中,起著重要的基礎作用。房屋建筑學課程設計的作用如圖1所示。
5結論
在房屋建筑學課程設計中應用BIM技術,提高了學生對建筑的理解,增強了工程意識,提高了學習效果。國家正在大力推廣和普及BIM技術,應用型本科院校,應加快將BIM技術融入課程設計的教學改革步伐,轉變和創新教學方式,培養復合型BIM人才,推動建筑業的快速發展。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