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兩篇農業工程類初級職稱論文投稿范文,第一篇論文介紹了生豬養殖業疾病防治措施,就生豬養殖業中疾病的防治進行了分析。第二篇論文介紹了農業種植因素在農業種植結構的影響,論文總結出農業種植結構的影響因素,從而提出相應的措施。
《生豬養殖業疾病防治措施》
摘要生豬養殖是畜牧養殖的重點產業,既增加了農民收入,也成為了農村經濟重要來源,在生豬養殖中,由于各類因素的影響,會出現不同類型的疾病,影響了生豬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基于此,就生豬養殖業中疾病的防治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生豬;養殖業;疾病防治
豬肉是人們喜歡的一種食物,它能提供人體需要的營養物質,近幾年,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升,對豬肉的需求越來越大,已經成為人們餐桌上的必需品。豬肉的大量需求促進生豬養殖業規模的發展,擴大化的生豬養殖規模給養殖戶帶來了可觀的經濟利益,但是生豬疾病的預防也給養殖戶帶來一定的困擾,在養殖場中,只要一頭豬生病別的豬就可能被傳染,疾病會快速蔓延,給養殖戶帶來不小的經濟損失。
1生豬疾病防控中存在的問題
1.1目前流行的生豬疾病
在養殖業中,生豬疫病較多發,并且傳染性較強,一般一頭豬生病以后若不及時的處理,會很快的影響到其他的豬。養殖場中經常出現的生豬疫病有流行性感冒、豬肺炎、傷寒、豬鏈球菌病等,生豬的疫病在一年內容易多發,不受季節、氣候的影響,也不能很有效的預防,因此要及時的查看養殖場中生豬的情況,一旦出現問題要及時的做出處理[1]。在生豬疾病治理過程中,過多藥物的應用易使豬體內形成抗體,相同的疾病可能上一次用藥有效,而下次再發作時就不能有很好的療效,所以要根據疾病發生的程度做出合適的防治措施,避免疾病的擴大,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
1.2生豬流行疾病產生的原因分析
生豬養殖場一般以個體戶為主,沒有很專業的生豬養殖知識,并且財力、物力、人力有限,在生豬疫病的預防方面,經常是參考他人的成功經驗,但是并不是成功的疾病防治經驗對于所有的養豬場都有效,從而讓養殖戶處于被動的地位[2]。同時,為了預防生豬疫病,不少的養豬場制定了自身免疫防控措施,這對于預防生豬疫病起到了一定的幫助,但是免疫防控方案的制定必須結合豬場的實際情況,按照既定的計劃進行,避免半途而廢。另外,接種疫苗也是預防生豬疾病的有效措施,在接種疫苗的前期,養殖戶一般都很積極,但是忽視疫苗后期的防治工作,有些豬雖然接種了疫苗,但是疫苗的規格不達標,沒有發揮應有的效力,也易導致疾病發生,還要注意的是養殖場內的衛生不達標、不科學的養殖方式等也會造成生豬疾病的發生,因此,人們要合理的預防,減少生豬的患病概率。
2有效預防生豬養殖業疾病的措施
2.1做好養豬場衛生的清潔及消毒工作
要想有效預防生豬疾病的發生,衛生的清潔和定期的消毒工作是非常必要的。生豬的排泄物較多,給衛生的清潔帶來一定的困難,過多的排泄物不利于生豬的健康成長,增加生豬患病的概率,因此要做好圈舍的清潔工作,定期打掃圈舍,并做好消毒工作,必要的情況下可以在養豬場內放置抗菌類藥物,這樣可以大大減輕生豬患病的概率。養殖場要長久保持清潔、衛生,這樣才能起到較好的作用,因此要責任到人,每天定期打掃衛生,養殖場的領導也要做好監督作用,要不定期抽查衛生,為生豬的健康生長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例如,豬丹毒疾病的潛伏期較長,可在豬體外潛伏較長時間,這也為疫情的傳播提供了條件,易導致其他豬患病,要解決這一問題,需要對豬舍進行徹底的清理和消毒,及時清理豬糞便與排泄物,在豬飼料喂養與飲水上,從全局角度進行管理,定期消毒與檢測,必要情況下,可以在豬飼料中添加一系列的抗病藥物,強化對結腸炎、痢疾等疾病的防范效果[3]。
2.2引入健康的生豬品種
現階段,多數的養豬場是自產自養,獨自培育健康的種豬,但是為了促進種豬品種的改良,獲得更優良的種豬品種,在允許的情況下,養豬場可以從外部引進品質好的種豬,以改良原有的種豬品種。在進行種豬購買的時候,一定要做好調研,要到正規廠家購買,并且認真分析比較種豬的品種,進行血清的檢驗,只有檢驗合格的種豬才能放心的引入養豬場,不能貪圖便宜而引進質量不達標的種豬,為養豬場帶來更大的麻煩。
2.3定期接種疫苗
按時接種疫苗可以有效預防疾病的發生,接種疫苗時,疫苗的質量對于疾病預防的效果起著重要的作用,只有正規合格的疫苗才能有效預防疾病的發生,不合格的疫苗不僅不能預防疾病可能會引發疫病,給養豬場帶來損失,因此在接種疫苗時要選擇正規廠商的疫苗,并按照規定的要求進行接種,接種完成后要對接種的結果檢測,保證豬體內的疫苗水平達標,從而起到預防疾病的效果。
3結語
總之,我國的生豬養殖戶眾多,生豬養殖疾病的多發給養殖戶帶來很大的困擾,合理的預防疾病不僅可以有效保證廣大養殖戶的利益,也可以為人民群眾提供放心健康的豬肉,有效提升廣大人民的生活水平。
參考文獻
[1]童武,周艷君,肖少波,等.2010年國內部分省份豬場常見病毒性疾病的病原學調查[J].中國動物傳染病學報,2011(5):1-7.
[2]封麗然.豬傳染性胃腸炎的防治措施[J].中國畜牧獸醫文摘,2011(6):24.
[3]劉芳.養豬場疾病控制技術[J].中國畜牧獸醫文摘,2012(1):7.
作者:劉健思 單位:威寧縣麻乍鎮農業服務中心
《農業種植因素在農業種植結構的影響》
摘要:近年來,我國農業快速發展,多數地區農業發展都有了一定的進步。然而,仍有一些地區的農業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依然沒有跟上現代農業的腳步。因此,本文就以廣西為例,結合其農業發展現狀,總結出農業種植結構的影響因素,從而提出相應的措施,為廣西農業的發展提供依據。
關鍵詞:農業種植;種植結構;因素
隨著我國農業的快速發展,部分地區存在盲目開發和利用自然資源的現象,影響著農業的可持續發展。以廣西為例,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其農業種植結構不是很理想,還需要進一步調整和完善。而影響其發展的主要因素有土壤、水資源、肥料及科學技術等,因此,必須要采取相應的措施,完善其農業種植結構,以此來促進廣西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一、農業種植各因素對種植結構的影響
在農業種植過程中,影響其結構的因素有很多,如果沒有對其進行合理的控制,不但會影響其種植結構,還會加大農業生產負擔,影響農業發展。就廣西地區而言,影響其種植結構的主要因素有土壤、水資源、肥料及農業技術等。
(一)土壤
廣西地區屬于亞熱帶地帶,其土壤呈酸性,土層比較濕潤,并且土壤缺磷,還有濕冷的特點,適合種植常綠闊葉林或者常綠落葉混交林。土壤類型主要包括黃壤土、紫色土及水稻土等。廣西地區受其土壤資源和氣候環境的影響,其土地資源多為山地、梯田式,而且宜山林地比較多,比較適合發展農牧業。對于已經耕種的土壤來說,可以施用有機肥料,也可以用一些石頭或者磷肥等來進行農田的基本建設,以此來防止土壤被侵蝕。
(二)水資源
廣西屬于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雨量比較充沛,是我國降雨量最豐富的城市之一。該地多為陰雨天氣,擁有豐富的地下水資源。據相關數據顯示,廣西的水資源,來源于降水量和地表徑流量,年降水量達1100mm,人均擁水量達3800CBM。而且該地不但水資源豐富,而且水質也比較好,有利于農田的基本建設。然而,正是其降雨量比較大的優勢,尤其是每年的4-9月是廣西的雨季,其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0%~85%,發生洪澇災害的可能性非常大,如果發生洪澇現象就會給農作物帶來極大的損失,還會給農作物帶來病蟲害的傷害,影響著其農業種植結構,從而影響農業的發展。
(三)肥料
目前廣西地區的土壤因為大量使用農藥、化肥及除草劑等,使得農作物出現了營養缺失的現象,影響著廣西地區的農業產量,也影響著其種植結構,同時也破壞著廣西的生態環境。而且廣西農藥使用量依然在逐漸增加,一些農作物經常出現農藥殘留的現象,過度使用肥料還給周圍的水體帶來了不良的影響,加快了生態環境的惡化。加之病蟲害現象的增加,從而影響著廣西農產品的質量,影響著其種植結構。同時,一些化學肥料的過度使用,還會使其農業生產遭到破壞,發生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土壤僵化現象,從而使得農作物的營養成分流失,久之使得土地不在適合農業生產,從而使得其農業種植結構發生了改變。
(四)農業技術
目前,我國新型的農業技術在全國都得到了推廣和普及,使得農業種植向現代化、規模化、及產業化方向發展。然而,廣西在應用農業技術方面卻不容樂觀。如一些新型的農業機械不但沒有被廣泛普及,而且由于農民知識有限,未有效利用這些新型的農業機械。加之廣西政府的不重視,也沒有將一些農業技術如植物保健技術、土壤保健技術等向農民進行普及,使得廣西農業依然處于分散式經營狀態,影響著廣西的農業種植結構。
二、完善農業種植結構的建議
廣西應結合其土壤結構特點調整其農業種植結構,合理利用水資源,減少化肥肥料的使用,合理使用農業技術等,來完善其農業種植結構,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一)結合土壤結構特點調整農業種植結構
廣西地區應結合其土壤的特點來調整農業種植結構。如應用土壤保健技術完善其土壤功能,讓一些比較僵硬的土壤變得松散,提高土壤的凈化能力。這種保健技術可以讓廣西的黃壤土中微生物數量有所增加,改變其缺磷、濕冷的特點,優化土壤質量,從而解決一些農作物不適合在廣西地區種植的問題,有效調整其農業種植結構。
(二)合理利用水資源
廣西地區的水資源比較豐富,因此應合理利用水資源,來完善其農業種植結構。如可以多種植水稻和甘蔗等,而且為了防止廣西部分地區出現洪澇現象,還要根據我國節能節水新能源的政策,采用現代化科學技術來完善其抗洪排水機制,降低自然災害對農業種植結構的影響,提高農作物抵抗自然災害的能力。
(三)減少化肥使用
廣西要想保證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必須要完善其農業種植結構,提高農業產量,優化農業資源配置。首先,在作物種植期間,應避免使用一些有害的化學藥物,以免影響生態環境;其次,應避免使用那些促進農作快速生長的化學藥物,這種化學藥物一般都是有害的,應按照有機農業的思路,采用科學的種植技術。有機肥料不但可以改善農作物的生長環境,還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因此可以減少化肥的使用量,避免有害的化學肥料影響著土壤結構和農作物的生存環境,為了讓農作物可以得到充分的營養,可以應用有機化肥。利用有機化肥來縮短農作物的生產周期,提高農作物的質量,從而提高農作物的產量。
(四)合理利用農業技術
農業技術包括很多種,如土壤保健技術、植物保健技術、新型農機技術。在廣西地區的農業發展過程中,應合理利用這些農業技術。首先,利用植物保健技術,幫助植物進行次生代謝,提供其次生代謝所需要的營養,以此來提高農作物的質量和產量。而且廣西地區受氣候的影響,易發生洪澇災害,利用植物保健技術就可以提高農作物的免疫力,從而預防病蟲害的發生,給農作物提供健康的生存環境。其次,土壤保健技術,不但可以改善土壤環境,還能對農作物的種植結構產生積極的影響,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同時,對于一些新型的農機技術,廣西政府應加大重視度,組織專家到種植現場進行指導,幫助農民做好技術培訓,提高新型農機的使用率,提高農作物的產量。
三、結語
對于農業種植結構來說,其種植因素對其有著直接的影響,因此必須要掌握這些影響因素,完善農業種植結構,促進農業的發展。以廣西為例,其影響因素是土壤、水資、化肥及農業技術等,因此,可以結合其土壤的特點,合理利用水資源,減少化肥的使用,合理利用農業技術,來完善其農業產業結構,從而促進廣西地區農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才翠.農業種植各因素在農業種植結構中的影響[J].大科技,2013(31):12-13.
[2]于艷華.農業種植各因素在農業種植結構中的影響[J].北京農業,2014(33):22.
[3]李威.分析農業種植各因素在農業種植結構中的影響[J].農民致富之友,2014(14):57.
[4]范金水,姚青海,吳金民.農業種植各因素在農業種植結構中的影響[J].農家科技,2013(6):5-7.
[5]趙贊國.分析農業種植各因素在農業種植結構中的影響[J].科學與財富,2015(32):230.
[6]羅俊,羅永柱,婁艷蘭,等.農業種植各因素在農業種植結構中的影響[J].河南農業,2016(29):28-29.
作者:劉月朗 單位:廣西岑溪市大業鎮農業技術推廣站
推薦閱讀:《土壤與作物》(季刊)創刊于2012年3月,黑龍江省科學院主管,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主辦,是我國又一個有關土壤學、農業生態學及其相關基礎學科的綜合性學術期刊。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