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摘要:農村人才總量不足,特別是當前農村經濟發展迫切需要的農技推廣型、生產開發型、經營管理型人才十分匱乏,這與廣德縣推進農村改革,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發展高產優質高效農業,改善農業生態環境,鞏固農業的基礎地位很不適應,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
引言
當今世界,人才資源已成為最重要的戰略資源,各類人才在綜合國力競爭中越來越具有決定性意義。農村實用技術人才是農業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直接實施者 ,是活躍在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第一線的實用型人才 ,是農村經濟發展的“領頭雁” ,培養一支“用得上、留得住、守信用、懂科技、擅經營”的高素質的農村實用技術人才隊伍是農村生產力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迫切需要。把開發農村實用技術人才作為整體性人才開發的重要內容,是促進縣域經濟發展的有效途徑,也是真正實現農業增效、農業增收的強有力保證。為適應“三農”發展新形勢,進一步了解、掌握全縣農村實用技術人才情況并做好開發工作,廣德縣農委會同相關部門到各鄉鎮,采取聽匯報、召開座談會、發放調查問卷、實地走訪等形式對該縣農村實用技術人才工作開展了調查。
一、全縣農村實用技術人才隊伍建設的基本情況和總體評價
1.廣德縣農村實用技術人才資源現狀
全縣農村現有各類農村實用技術人才8900人(不包括機關事業單位的專業技術人員)。其中已評定農民技術人員410人,獲得中高級技術職稱的農民技術員205人,發放綠色證書3200人。農村實用技術人才具體分布情況如下:
1.1生產能手
包括種植能手3700人,養殖能手900人,加工能手400人。
1.2經營能人
包括企業經營人才400人,農村經紀人800人,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帶頭人150人。
1.3能工巧匠
包括技能勞動型人才1800人,文體藝術類人才200人。
1.4基層干部
包括村組干部及其他參與集體事務管理的人才300人。
1.5其他
包括創業人員、招商人員等250人。
2.總體評價
經調查分析,廣德縣農村實用技術人才存在以下特點:一是總體文化程度偏低;二是女性人才偏少;三是生產能手、能工巧匠年齡普遍偏大;四是農業推廣、開發創業、經營管理人才還十分匱乏??偟膩碚f,農村實用技術人才總量不足,而且人才外流趨勢十分嚴重。
二、農村實用技術人才隊伍建設的主要做法及存在的不足
1.廣德縣農村實用技術人才的開發培養
1.1充分發揮農村實用技術人才的作用,成立各類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走出了一條以專業協會、合作社為載體,提供有關“三農”信息,防范市場風險,實現農民增收,降低政府執政成本的農村實用技術人才開發之路。
全縣各類農村實用技術人才在政府引導下,根據區域生產特點,成立各類專業合作經濟組織74個,其中專業技術協會44個,合作社30個。這些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都本著自愿、互助、互惠、互利的原則,不向政府要錢,還為政府分憂解難,為社會服務。一是開展科普宣傳和咨詢活動。每個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都把科普宣傳和咨詢活動作為自己的根本任務,既宣傳科學思想,又普及科學技術。二是開展科技培訓活動。每個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都把辦好科技培訓班、辦好示范教學點,作為自身發展的立足點。縣農委等單位也經常組織專家講課并帶領參觀示范點。三是開展信息傳遞活動。會(社)員之間經常傳遞生產管理信息、市場營銷信息、政府導向和社會服務信息。四是開展團結互助活動。在協會(合作社)內部共同解決困難,協會(合作社)之間開展相互聘任,使各協會(合作社)之間團結得更加緊密。
1.2堅持對農民技術人員開展種植、養殖和技藝性培訓
近年來,廣德縣在實施農業專業技術暨陽光工程培訓工程的同時,依托農口各部門、農廣校等在開辦了農民教育課堂,擴大了教育培訓力度。舉辦各類專業技術人員培訓班和實用技術培訓。依托本地的“田專家”、“土秀才”帶動廣大農民進行傳、幫、帶。培訓內容突出農村產業結構調整這一主線,緊緊圍繞糧油、林(竹)業、畜牧、名優水果等主導產業開展培訓,為發展農村經濟培養了大批農村實用技術人才。
1.3進一步完善了農民技術員、農業技術、畜牧獸醫等初級評審委員會
自開展農民技術員職稱評定以來,共評定各類農民技術員450人。同時,配合省農業、勞動等部門開展各類職業技能鑒定,并發放職業技能鑒定證書4000余份。
2.廣德縣農村實用技術人才開發存在的問題
隨著廣德縣農業產業化、農業標準化工作進入了快車道發展,迫切要求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逐步將農業和農村經濟增長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但是,目前廣德縣農村經濟增長中科技含量較低,農村人才總量不足,特別是當前農村經濟發展迫切需要的農技推廣型、生產開發型、經營管理型人才十分匱乏,這與廣德縣推進農村改革,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發展高產優質高效農業,改善農業生態環境,鞏固農業的基礎地位很不適應,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
三、確定農村實用技術人才開發目標
總體目標是,到2013年,全縣農村實用技術人才總量應達到2萬,占全縣總人口的3%左右。重點抓好農村實用技術人才隊伍的建設。一是依托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畜牧水產局、農機局,鄉鎮農村經濟技術服務中心、林業站等組織,加大培訓力度,不斷提高農業技術推廣人才隊伍的素質,適度擴大基層農業技術推廣人才隊伍規模,做到村村都有農技員。二是充分利用農村各種資源,建立農產品營銷網絡,發展各類農產品營銷合作組織,推動鄉鎮企業與營銷合作組織不斷完善選人用人制度,壯大農村營銷管理人才隊伍。三是鼓勵和支持種養能手參與農業科技示范場建設,創辦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領辦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和各類農村專業協會,推動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發展。四是鼓勵能工巧匠傳播技藝與技能,并通過承包、創辦經濟實體,組建專業化勞務隊伍等形式,輻射帶動周邊農戶學習實用技能,壯大能工巧匠隊伍。
四、采取得力措施,大力開展農村實用技術人才隊伍建設
1.及早規劃,組建機構
建議盡快制定《加快農村實用技術人才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及相關配套文件,做好今后一個時期農村實用技術人才隊伍的建設規劃。成立縣級人才工作領導組、農村實用技術人才隊伍建設領導小組,進一步明確各涉農部門在農村實用技術人才隊伍建設中的職能職責。各個鄉鎮成立勞動保障和人才服務所,為搞好農村實用技術人才隊伍建設提供組織保證。
2.培養人才,對農民技術人員開展種植、養殖業和技藝性培訓
規范完善各類專業技術培訓機構,突出抓公共知識的培訓,依托各職能部門開展相關專業知識的培訓。在農村人才培訓中,突出以鄉鎮為基礎,以培訓失地、無業農民為重點,主管涉農部門為主體,村組、支部、協會(合作社)為載體,將培訓課堂直接辦到基層生產一線,面對面與農民群眾進行傳授知識和技能;向基層農村選派具有一定管理經驗和專業技術的優秀人才開展幫扶工作,與廣大農民零距離接觸,共同尋求科技致富之路。開展務工農民崗位技能培訓,重點是對已在二三產業就業且崗位技術要求較高的農民工開展崗位技能等級培訓,使他們熟練掌握從業崗位的技能,實現穩定就業。進行農村后備勞動力培訓,重點是培訓有文化未能繼續升學的初高中畢業生以增強新增農村勞動力的就業能力。
3.制定農村實用技術人才認定標準,并在縣一級建立農村實用技術人才信息管理系統
全面調查、仔細分析,摸清全縣農村實用技術人才具體情況。通過自主申報、村組或企業推薦、政府審核等多種途徑,建立農村實用技術人才檔案。同時利用計算機技術形成數字化資料,并在政府相關網站上公布,實現人才資源的共享。這樣一來,既激活了人才選拔的機制,又能充分發揮農村實用技術人才應有的作用。
4.在各鄉鎮試點成立人才交流服務工作站,廣泛聚集農村實用技術人才
人才工作站以服務為宗旨,以互利為目的,不斷開發利用農村人才,為“土專家”、“田秀才”、種養能手等農村鄉土人才進行技術攻關、技術咨詢、技術互助、技術推廣等提供活動場所。人才工作站建立后,可以在服務互利中吸引、激活、培養和提高人才,更好地推廣農村實用技術。
5.進一步扶持各類專業合作經濟組織
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在如今小政府、大服務的發展趨勢下,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它不僅解決了農民缺信息、缺技術、缺資金、缺市場的問題,并且促進了農村產業結構調整,促進了農村勞動力的合理流動,促進了農村公益事業的發展。有條件的協會(合作社)還可以建立了黨支部,在優秀的會(社)員中發展黨員,使黨在農村基層政權建設得到加強,促進農村的穩定與發展。
6.統籌城鄉經濟發展,深化城鄉一體化人才工作
人才認定與選拔不設門檻,不限身份,做到人盡其才。
7.加強對農村實用技術人才隊伍建設工作的宣傳和表彰
注重培養、推廣一批在農村實用技術人才隊伍建設工作中涌現出來的先進典型,堅持精神鼓勵和物質獎勵相結合,表彰為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農村實用技術人才和農村實用技術人才隊伍建設工作的先進單位、先進個人,大力宣傳他們的先進事跡,努力在全社會營造尊重、愛護、激勵農村實用技術人才的良好氛圍。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