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體育
一、電影《馬拉松》創作背景
《馬拉松》這部電影是由現實中的真人真事改編而成,也是韓國電影界近年來一部難能可貴的作品,是一部充滿為情卻有發人深思的一部體育類電影佳作。本片導演鄭允浩第一次指導劇情長片便一舉拿下“韓國百想藝術大獎”的電影最高大獎和最佳劇本獎,這樣的殊榮絕不僅僅來源于觀眾的眼淚,在感動人心的故事背后是導演對于細膩生活的詮釋的掌控能力。作為韓國新生代青年演員,影片中的男主角趙承佑將自閉癥楚源這一角色刻畫的惟妙惟肖。在影片中楚源是絕對中心的角色,對于這一角色的刻畫也成為電影成敗的關鍵之筆,趙承佑能夠不拘泥于劇本的框架,在很多時候以自身的即興表演創造出不少閃光之處,比如在影片拍攝的過程當中恰巧有一架飛機橫空而過,當錄音師正發愁之際,趙承佑高高的舉起雙手口中還念念自語到“飛機飛機”。這簡單的四個字不但解決了同期錄音的問題,也生動的刻畫了楚源這一角色的天真與無邪。在影片當中擔任母親這一角色的韓國資深女演員金美淑在韓國相當受歡迎,在她含著淚讀完劇本的時候便下定決心要出演這位母親的角色。影片中對于母親這一角色的刻畫飽滿且不失現實生活中的真實感,在對于自閉癥兒子的愛當中又夾雜著迫于生活的無奈,原本幸福的生活因為自閉癥孩子的到來支離破碎,但是作為母親又不能對于孩子棄之不顧,這樣的矛盾一直折磨著這位母親,最后母性的偉大終于戰勝了命運的殘酷。該片在韓國當年上映期間觀影人數超過500萬,影片還獲得了“韓國大鐘獎”最佳影片、最佳新人導演獎、最佳男主角獎、最佳策劃獎、最佳音樂獎、最受歡迎男演員最佳劇本獎等7項大獎。
二、人性光輝與體育精神的融合
馬拉松是國際運動中非常普及的一種長跑項目,總長度為42.195公里,是所有跑步運動當中最長的項目,對于運動員體力與毅力都有著嚴峻的考驗。說起這項比賽就不得不提及“馬拉松第一人”斐里庇得斯,在公元490年,雅典人與波斯人在馬拉松海邊附近發生了一場戰役,史稱希波戰役,這場戰役持續了相當長的時間,雙方都耗費了大量的兵力,最終雅典人獲得最后的勝利,對于這場艱難的勝利雅典人都相當的興奮,他們迫不及待的想要將這一喜訊告訴他們的國人,于是就指派戰隊中最擅長跑步的斐里庇得斯將這一喜訊傳回祖國。為了將這個好消息盡快傳回雅典,斐里庇得斯一路奔跑沒有停歇過,而當他跑回雅典的時候也是上氣不接下氣,只是說了一句我們勝利了便倒在地上死了。為了紀念這位勇敢的戰士,雅典人便在第一屆奧林匹克運動會上設立了這一項目并且延續至今,其里程的長度也采用了當時斐里庇得斯跑回雅典的距離42.195公里。對于希臘來說馬拉松一直以來都是奧林匹克運動會的靈魂部分,因為在這個常人無法完成的運動中需要付出太多的艱辛與毅力,對于終點堅持不懈的追求也成為難能可貴的馬拉松精神。
在電影《馬拉松》當中就很好的利用了馬拉松的體育精神來嫁接母親對于自閉癥兒子楚源的愛,楚源在一般人眼里看來和其他小朋友沒有什么區別,但是在漸漸成長的過程當中母親才發現兒子的不同之處,當得知兒子患有自閉癥的時候家庭的矛盾也漸漸開始,對于這樣的不幸,母親也一度想要放棄楚源,但是最終也沒有割舍下母子之間的親情,反而使得母親更加內疚,于是楚源成為她生活的全部,哪怕離開丈夫離開小兒子。雖然楚源讓她的生活變得亂七八糟,但是她也發現了楚源一個異于其他孩子的優點這便是楚源的跑步能力,于是在楚源小的時候便開始了風雨無阻的跑步練習,她自顧自的相信這會成為楚源在這個社會上生存的最大價值。故事的發展轉折點源于因酒后駕駛被派往楚源所在學校教課的著名馬拉松教練鄭旭,母親慶淑當然希望自己的孩子楚源能夠得到更好的訓練,于是她就不辭辛苦的拜訪鄭旭要求他擔任楚源的教練,但是由于自身的經歷本來就已經放棄馬拉松的鄭旭對于訓練一個自閉癥孩子相當的抵觸。隨后在漸漸相處的過程當中,鄭旭開始被楚源的單純所感染擔當起楚源教練的職責,可是故事最大的矛盾也因此而產生,在與教練交流的過程當中,慶淑也開始懷疑自己為楚源所設計的人生道路是否正確,在不停的長跑之后心臟瘋狂的跳動楚源是否真的發自肺腑的接受。整個影片充滿了大大小小的對立和矛盾,楚元之所以能夠堅持馬拉松,是因為有母親的全力支持。但是楚元和母親之間的矛盾也是故事的主線之一,楚元究竟是因為媽媽的要強而被迫練習,還是完全出于自己喜歡?當楚元開始接受知名運動員鄭旭的指導后,矛盾又增加了一層,此外,楚元的母親和楚元的父親等親人間也存在著一些對立因素。當楚元最終迎著和煦的陽光跑在馬拉松跑道上,成功地跑完全程,和媽媽熱情地擁抱時,所有的對立全部消失,矛盾得到化解,楚元得到了這個世界的認可,影片達到了情節的高潮。同時該片亦引起許多話題,社會各界也更加關心自閉癥人士的發展問題。
《馬拉松》這個有笑有淚的故事中以自閉癥患者為主人公,講述了一個自我實現和溝通的故事。故事的內容非常簡單,但是由于導演的匠心獨運,這部電影拍攝得非常感人且耐人尋味,讓每一個看過的人都難以自抑的深思人生的種種。電影中景物畫面的處理令人印象深刻,從手指間掠過的草葉,傳遞到手掌上的心跳,從眼角拂過的清風,敲打著額頭的雨滴……所有的一切都顯得如此美麗和偉大,讓人深深地為之動容。
三、體育精神對當代人思想的影響
對一個不喜愛長跑的人來說,電影《馬拉松》也許只是一部溫馨可口的甜點,包含恰到好處的情感風味。但它所隱射出的體育精神與人性的真實所帶來的震撼和觸動之大卻達到另一番無法言表的光景。
隨著社會物質文明的不斷演進,當代人的價值觀也在漸漸的隨之變化,追求成功的捷徑成為不少年輕人的目標,吃苦耐勞仿佛早已脫離了這個社會。所以我們需要一個東西為我們指引正確的方向,這也就是體育電影為何讓人振奮的原因。在電影中我們隨處都可以看到劇中人物對于命運的對抗、對于生活的堅持。楚源的母親因為母子親情在眾多壓力之下也沒有放棄楚源,她相信自己的孩子在這個社會絕對會有自己存在的價值,于是十年如一日的監督楚源訓練,這是一種堅持。曾經有過輝煌成就的教練因為種種原因放棄了馬拉松這項他熱愛的職業,但是只要給予這激情一點點篝火它便會再一次復燃。在楚源的世界里只有他自己,仿佛沒有任何事情可以打開他的心門,但是唯有馬拉松是他多年來相伴的朋友,雖然我們不能夠確信他是否真的熱愛這個運動,但是恰恰是通過這樣一個特殊的世界我們才能夠真切的了解到在不受外界影響的環境之下,堅持在這里是如此的純粹。楚源的世界是簡單的,簡單到聽從媽媽所說的每一句話,簡單到只要有餅干、面條就滿足了,用盡全心全力去保護兒子的媽媽或許已經意識到兒子對于跑步的喜愛是可以治愈他自閉癥的唯一辦法,她用一種不屈不撓的精神去對待自己認定的每一件事情。其實,《馬拉松》所描述的故事只是一個簡單純樸的關于愛與堅持的電影,但是它之所以能有如此大的魅力,是因為點燃了很多人心里已經奄奄一息的火焰。而這,也是體育電影永恒的魅力。平凡無奇遭受命運愚弄的底層人,經過不懈的奮斗,克服了連串的失敗和挫折,最終走向成功。雖然你可能對馬拉松或者其它體育項目不感興趣,也不太喜歡這聽起來有點老套的溫情電影,但是這部電影背后的故事是如此溫暖人心、令人感動,我相信它會吸引每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