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英語教學
一、引言
學習語言的主要目的就是進行交際。作為外語學習者要掌握的五項基本技能“聽、說、讀、寫、譯”的首位,聽力課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根據2007年7月教育部頒布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大學英語課程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后學習、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交際,同時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然而在實際的聽力教學過程中,筆者卻發現部分基礎相對薄弱的學生課本內容根本聽不懂,上課時無法集中精力,從而導致了英語學習信心的下降和熱情的減退。作為教師,不僅要在課堂上照顧到這些學生,更應該謹記“授人以漁”的道理,指導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幫助他們完善自主學習策略,分步驟、有計劃地不斷提高聽力水平。
二、元認知理論
元認知是個體對自己的認知過程的自我意識。1976年美國兒童心理學家Flavell提出元認知概念以來,心理學家們對元認知做了大量的研究。研究表明,與小學生和中學生相比,大學英語學習者對自己的認知活動過程有清晰的自我監控;但與成年人相比,大學生尤其是一些英語基礎相對薄弱的學生對英語學習通常懷有畏懼心理,缺乏整體計劃。1990年美國心理學家O’Malley和Chamot將元認知列為重要的外語學習策略,元認知策略有助于認識和分析學習規劃,制定學習計劃,監控、調控和評價學習活動,適用于語言學習的全過程和各種具體的語言學習任務。聽力理解過程就是一個復雜的元認知過程。它需要學習者將所聽到的信息與原有的知識經驗或背景知識結合,構建成大腦可以接受的信息,在這個過程中,學習者需要綜合運用其記憶能力、概括能力、預測能力和語言轉換能力。元認知策略的運用能夠幫助學習者在聽力訓練過程中有效地進行自我調整和規范,減少學習的盲目性和不合理性。
三、大學英語聽力教學現狀分析
目前,大學英語四級(CET4)作為客觀地衡量學習者英語水平的考試,得到了國內的普遍認可。在CET4中,聽力理解和閱讀理解各占考試總分數的35%(249分),是比例最大的兩部分,而學生這兩部分的分數差距卻較大。以本校為例,同濟大學浙江學院2010年12月和2011年12月通過CET4(425分及以上)的全部學生中,閱讀理解平均分數分別高于聽力平均分數8分和11分,由此可見本校外語學習者聽力水平的提升空間還是很大的。造成學習者聽力水平較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聽力教學模式單一,缺乏系統性。目前許多聽力課老師仍然沿用“放音—對答案—再聽一遍”的教學模式,教師和學生都感覺枯燥乏味,上課效果差。同時,教師發現學生語音、詞匯和文化背景知識方面的缺陷,卻囿于課時的關系缺乏對學生的系統培訓。二、學生對聽力的畏懼意識太強,缺乏計劃和方法。大部分大學英語學習者都能意識到聽力的重要性,但因缺乏科學的學習計劃和方法并未對其采取措施。聽力水平的提高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僅僅依靠上課幾十分鐘的練習是遠遠不夠的,聽力課教師要轉變觀點,把訓練學生聽力的重心放到督促其自主學習上去。
四、元認知理論指導下的大學英語聽力自主學習模式的構建
20世紀中葉,隨著認知心理學和人本主義心理學的興起與發展,許多西方教育家倡導把培養學習者的學習責任作為教育的最終目的。在聽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習者掌握一些高層次的認知機能,構建適合他們的自主學習模式。自主學習就是控制自己學習的能力。自主學習模式是指學習者在課堂外利用課余時間學習的過程。構建學習者自主學習模式時教師要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培養學習者的元認知意識培養學習者的元認知意識主要要做好兩方面工作:
一、了解學習者的元認知狀況。教師可以通過問卷調查和談話等形式了解學習者的元認知現狀,與此同時學生也獲得了反思自己的學習觀念和學習策略的機會。
二、向學習者傳授元認知知識。元認知知識指一切影響個體知識獲取過程和結果的因素,包括認知個體、認知任務和認知策略。教師要提高學習者對認知個體的認識,幫助其對自己的學習能力類型進行客觀地評價;提高學習者對認知任務的認識,如不同類型的聽力材料難度是不一樣的,要客觀地分析材料的難度從而選擇適合自己水平的材料;針對不同難度的材料,要根據自己的學習能力類型和認知風格選擇具體的元認知策略。
(二)指導學習者確立學習目標,制定自主學習計劃
首先,要幫助學習者了解大學英語聽力的學習目標和課程特點,根據《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為其提出一般要求、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并分析其聽力學習的問題存在的原因。其次,要為不同層次的學生量身定做階段性的學習計劃,根據學習目標指導其選擇適當的聽力材料,設想在計劃實施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并為其提供科學的解決辦法。階段性目標的實現可以增強學生對提高聽力水平的信心,有了信心才有意愿去循序漸進地實施下一個階段的計劃。值得注意的一點是,聽力水平的提高與學生的基礎密切相關,在聽力訓練的同時,要伴隨語音、詞匯、語法和文化背景知識的補充和系統。
(三)培養學習者的自我監控調節能力元認知的核心之一是認知主體對認知活動的自我反思和自我評價。學習者要不斷地對自己的學習方法和認知策略進行監控和調節,及時調整學習策略或修正學習目標。只有不斷地總結經驗,才能取得方法上的進步。自我監控應貫穿于每天的聽力練習中。在聽力訓練過程中,學習者要時時監控自己對聽力材料的理解程度如何,自己的注意力是否集中,能否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所有的練習。如果監控顯示聽力任務完成存在問題,就要采取相應的補救措施。根據監控的結果,學習者還要在每天聽力任務完成后總結自己從本次任務中取得的收獲是什么,遇到的困難有哪些,及時調節學習方法和目標,更清楚地看清自己的薄弱環節到底是什么,在接下來的學習過程中才能更有針對性,從而做到有的放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