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新聞傳播
一、報紙優勢仍在
新媒體依靠的是新科技的發展,是優勢,也是劣勢。而技術的不穩定性,也會使新媒體常遇操作故障,甚至受到突然事件的影響而導致傳播中斷。另一方面,新媒體打的是“閃電”戰,其報道力度和深度顯然大打折扣,而且新媒體主要對象是年輕時尚人群,遇到重大新聞事件,其信息的權威性不夠,公信力較弱。在新聞報道的領域,報紙最大的優勢在于深度報道。尤其在一些重大會議、經濟報道、重大事件的報道、重大活動的報道方面,報紙都會推出相當分量的版面,以一次性深度解讀的恢弘氣勢,深入采訪,將報道做深做透。同是深度報道,相比于報紙長期積累起來的權威和公信力,網絡新聞則要遜色很多。許多報紙的深度報道已經形成了厚重、權威的自身品牌特色。
二、新媒體環境下編輯工作的所“為”
在新媒體激烈競爭的環境中,報紙編輯如何充分規避報紙的相對劣勢,發揮其優勢,并不斷創新?這給當前紙媒編輯一個前所未有的挑戰。如何為報紙的發展拓展出更大的空間,成為當前紙媒編輯所要面臨的思考。由此,我們對新聞編輯工作的特點要有更加全面和深刻的認識。
(一)編輯給報紙定好位
一個成功的企業,要在競爭中求生存,必然要對自身進行科學定位。這是一種知已知彼的戰略,沒有定位,任何發展都是盲目的,很難取得成功。定位是否準確,是一份報紙能否成功的生命之源。傳媒市場沒有飽和,只是缺少創新。報紙編輯應在新的環境下找準報紙的定位,版面定位,從而經營出一份好報紙好版面來。在此,可以看出報紙編輯是編輯方針的制定者,也是報紙形象的設計者。
(二)編輯要做好第一時間深度報道
新媒體的出現,僅靠在第一時間發布消息,不再是報紙的專利。但在第一時間發布深度報道,是報紙在新媒體時代努力的方向。深度來源于對社會問題的快速透視力,既要看得透,又要反應快。要達到第一時間的深度報道,需要有周全的策劃、深入的采訪調查和新聞資源后期的深度整合,要善于發現新聞線索,及早確立選題。在面對突發事件時,編輯要和記者快速聯運,發揮自己“中樞”的作用,有效整合資源,拼搶時間。
1.報紙編輯是新聞報道的策劃者和組織者
為在第一時間的深度報道,報紙的編輯部主任、版面主編都擔負著策劃和組織新聞報道的任務。社會公眾對新聞傳播的需求不斷提高,他們不滿足于獲知新近變動的新聞事實,而要求媒介圍繞新聞事件或社會現象提供盡可能詳盡的背景資料,解釋其產生的原因,分析其帶來的影響,預測其發展的趨向。成功的新聞報道背后無一不經過細心嚴謹的策劃和組織。
2.報紙編輯是記者的指揮員和參謀
報紙編輯不僅策劃報道,而且是每一個重大報道戰役的指揮者,他們向記者部署采訪任務,協調各部門之間的關系,隨時了解記者的工作情況并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比如提供采訪線索、提供資料、推薦合作者等。在記者的采訪寫作過程中,編輯還要為其做好參謀。編輯與記者的工作性質不同,更應該站在全局的高度看問題,可與記者互補,加深對報道客體的認識,與記者一道找到更有價值的選題和更好的報道角度,生產出優秀的新聞作品。可以說,新聞競爭越激烈,媒介就越需要足智多謀、指揮有方的新聞編輯。
(三)報紙編輯要做多媒體主持人、新聞話題的引導者
在新媒體時代,一份報紙的編輯所面臨的競爭對手不僅僅是別家報紙的編輯,還有不同類質媒體的競爭,報紙編輯要樹立起辦“精品報”的意識。網絡的發展將媒體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媒體是一個公共交流的平臺,而非你登我看、你說我聽的單向傳播。需博采眾家之長,實現由“新聞把關”向“多媒體主持人”的身份轉變,如借鑒網絡使網民從新聞產品的閱讀者轉變為新聞產品的制作者,從而使報紙編輯可以在網絡中尋找到更多更好的新聞源。另外,新聞編輯需要更多地承擔對公眾普遍關注的新聞話題進行引導、解釋與評析的任務,而不只是簡單地決定報道什么或不報道什么。技術發展促使新聞傳播方式正在從傳統媒介主導的單向式變為專業媒介組織與普通公民共同參與的分享式、互動式,大眾傳播與人際傳播更加緊密地結合與匯流。
(四)報紙編輯是各種新聞素材的提升者
在新媒體的環境下,新聞素材的來源已變得非常豐富。但由于新聞采寫與編輯工作的種種差異,編輯往往是從不同的角度看待新聞選題和新聞素材的,更多地從全局上考慮問題,對報紙的報道立場和原則把握得更加到位,對同類情況有更多的報道經驗,因此有可能看到記者尚未意識到的問題,發現新聞素材中潛在的價值,找到更好的報道角度。編輯對于新聞素材的價值提升,還表現在編輯面對的新聞稿件眾多,編輯可以通過對稿件進行對比、聯想、拓展,從中提升出一個更深刻的報道主題,或者發現更有價值的新聞線索,重新策劃和組織報道。
在新媒體時代,報紙面臨著變革。“在這場變革中,專業新聞媒體如果不能把自己改造成公眾交流的平臺,就將失去受眾,失去市場。因此,新聞編輯必須將公眾意見納入新聞傳播的范疇內。”報紙編輯就需成為社會公眾的對話者,這個角色與報紙的使命一致。因此,編輯不僅需要具備深刻的理論知識、高超的操作能力,還要有不辭勞苦的深耕細作,要耐得住寂寞,潛下心來,心甘情愿“為人作嫁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