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外語翻譯
1. 引言
基于語料庫的翻譯研究目前已取得不少矚目的成果,這些成果主要體現在翻譯共性研究、譯者風格研究、翻譯規范研究等方面。無論從研究的廣度還是深度來看,基于語料庫的翻譯教學研究都相對不足。由于意識到了語料庫對翻譯教學質量的提高有很大潛力,不少語料庫翻譯學研究者開始深入地研究語料庫與翻譯教學的關系。比如不少學者已經開始使用DDL(數據驅動式學習)來培訓學生針對不同翻譯問題的能力,包括處理術語、搭配、習慣用語和多義詞 等 (Botley et al, 2000; Zanettin et al, 1998; 2003);Zanettin 還專門建立了一個小型的英語—意大利語類比語料庫來幫助翻譯學員區分英語和意大利語某些文本類型的語言和語篇慣例,以提高翻譯學員對譯文地道表達方式的理解(1998:618-620)。國內一些學者如王克非(2004)、胡開寶(2011)等也在基于語料庫的翻譯教學研究方面進行了探索并得出了有一定價值的成果。但是絕大多數國內研究者都將研究焦點放在英語專業翻譯教學上,極少有研究者將語料庫與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相結合進行研究。語料庫不僅對英語專業翻譯教學有重要價值,對大學英語翻譯教學也有不可忽視的價值,其區別僅僅體現在教學深度上,而不應對是否采用語料庫輔助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產生懷疑。為了更好地讓語料庫為大學英語翻譯教學服務,研究者需依據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的要求和特點來探索語料庫在其中起到的作用,以及具體教學方式和內容。這方面的研究也將是對基于語料庫的翻譯教學研究,尤其是基于語料庫的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研究的補充。本文將在這方面的研究作出嘗試,將語料庫與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相結合,以漢譯英教學為例,探討其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以期為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的研究提供一個全新的視角。
2. 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的現狀及基于語料庫的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的價值
教育部2007 年頒布的大學英語教學大綱對大學階段的英語教學要求做了明確的規定, 我國高等學校非英語專業本科生大學階段的英語教學要求分為三個層次, 即一般要求、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翻譯能力在三個層次都有相應的要求,可以看出大學英語教學中對翻譯能力的要求比以前有了較大提高和更為明確的目標。目前,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絕大多數教師仍采用教學翻譯法進行翻譯部分的講授。按照 2011 年前的教學大綱的要求,這一方法勉強可行,因為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翻譯都是大學英語教學的邊緣地帶,不僅大綱要求模糊,而且絕大多數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也不重視翻譯,只是利用翻譯手段來加強學生對重點句型和重點單詞、詞組的理解和運用。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越來越需要針對各行業和各領域的合格的翻譯人才,僅靠英語專業的輸出是不夠的,且英語專業的學生也有先天的不足,即缺乏其他專業知識背景。另外,翻譯能力的培養也不應該有非英語專業和英語專業之分。
目前已經出現獨立的大學英語翻譯教材,如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的《21世紀大學實用英語翻譯教程》。此外,也有不少高校在高年級紛紛開設行業英語與翻譯課程,可見高校已經在為適應社會和市場的需求而進行自我調整,其中翻譯是調整的重點之一。 因此,大學英語翻譯部分至少應采取教學翻譯與翻譯教學相結合的方式,條件成熟的高校應該采用翻譯教學的方式,只有采用翻譯教學的方式,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翻譯能力,并向職業翻譯靠近。目前不少教師仍然在使用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式,其模式大致是:教師講解翻譯理論和技巧;然后教師舉例說明其指導性;接著教師布置課堂練習學生操練后由學生分析發言;最后由教師進行分析、總結并布置課后練習。如果將此傳統的翻譯教學模式移植到大學英語翻譯教學中,其教學效果也會不盡人意。況且,大學英語翻譯教學還有其他的困難,比如翻譯部分在大學英語中的教學時間所占比例還很低,即使單獨開設了翻譯課程,每周一般也只有2 課時,通過傳統的教學方式教師無法深入講解,學生也只能是被動接受,其效果不可能令人滿意。另外,大學英語往往都是大班教學,一個班幾乎都是 60 人以上,學生的英漢語基礎參差不齊,因此翻譯實踐教學很難有效展開。為了解決大學英語翻譯教學中的這些難題,需要調整傳統的教學方式,采用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式。采用語料庫輔助大學英語翻譯教學具備“以學生為中心”的本質特征而且也能有效規避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的特殊困難。目前將語料庫引入大學英語翻譯教學幾乎是一片空白,但其巨大的潛力是毋庸置疑的。基于語料庫的數據驅動學習理念符合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思想,學生在教師的演示和指導下,運用檢索軟件在語料庫中進行檢索,獨立地或與同學合作,搜索、提取、處理語料,從中探索、發現、歸納語言使用的規律,并通過練習提高學習者的語言應用能力(朱慧敏,2011:46)。在大學英語翻譯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通過語料庫進行觀察翻譯涉及的諸多方面,如英漢兩種語言的特點、源語和目的語的差異、不同譯文的句子結構、風格、用詞等的差異和某些詞和詞組的翻譯情況,這樣學生便能自主地或在小組成員的幫助下發現相關翻譯問題并在此過程中加深理解并有效提高翻譯能力。
在利用語料庫輔助的大學英語翻譯教學過程中,學生始終是中心,教師只是引導和協助學生開展活動,學生會在這種積極和主動的探索過程中加深對翻譯理論和技巧對實踐的指導作用的理解,并有效促進翻譯能力的發展和有效培養學生的翻譯意識,這對于翻譯課時少的困難能夠起到較好的彌補作用,提高教學效率。此外,即使是大班教學,通過分組的方式,每個學生在小組協調下也能參與其中并互相交流所得,這樣一來每個學生在翻譯課中積極學習的時間和程度都比傳統教學情況下有較大提升。還需說明的一點是,相較于傳統的翻譯教學模式,基于語料庫的翻譯教學形式具有文本電子化、學習直觀化、分析多元化、結論科學化、成果有機化等五大方面的特點和優勢(黎土旺,2007:48)。因此,學生在用語料庫輔助翻譯學習過程中,能夠根據自己的興趣地采用擅長的方式,進而體驗翻譯的樂趣并在此過程中培養翻譯意識。從以上分析的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現狀和基于語料庫的教學方式的特征來看,將語料庫運用到大學英語翻譯教學中是有較大價值的,如果使用得當,這種全新的教學方式一定能夠有效提高大學英語翻譯教學效果,為培養未來各行業和領域的合格翻譯人才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