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高等教育
《動物病理學》是研究疾病發生發展規律、闡明疾病本質的一門基礎學科。該課程作為我國高職高專院校獸醫專業的必修課,目的在于為動物生產第一線培養具備理論與實踐雙重技能的高技能型人才,因此,其教學質量與教學效果至關重要。在整個課程教學中,實驗教學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對實踐性、動手能力要求極強,是提高教學效果的關鍵環節。病理解剖實驗室作為病理剖檢、標本觀察等實驗教學活動的主要場所,其建設情況是影響教學效果的最直接、最關鍵的因素,因此,加強實驗室的建設極其重要。
1病理解剖實驗室的現狀
1.1實驗教學環境衛生條件相對較差
病理解剖實驗室是進行病理剖檢和標本觀察等實驗教學的重要場所,目前,大多數高等農業院校的動物病理實驗室的教學環境都相對較差,存在諸如實驗室衛生條件差、通風不好、照明設備簡陋、實驗臺陳舊、實驗室設置不合理等問題,使得學生在實驗課課堂上沒有愉悅的心情和濃厚的學習興趣,從而影響實驗教學的效果。因此,有必要對《動物病理學》課程的實驗教學環境進行一系列的改革,從改善環境衛生條件上增加學生的學習熱情。
1.2動物標本保存裝置
動物標本一般都存放于透明玻璃缸內,但由于標本大小不一、雜亂無章地擺放在一起,不利于觀看、管理;小標本瓶可以隨意搬運,但大標本缸則由于無搬運裝置,為實驗課教學帶來諸多不便因素。同時,由于沒有完善的換液配套設置,使得使用多年的標本變臟、變質,影響了標本的外觀保存效果,不利于學生實驗課觀察學習。目前,標本制備均利用福爾馬林固定液,在標本制作及日常保養過程中,福爾馬林會散發濃烈的刺激氣味。由于標本存放室設置不合理,通風設施不完善,使得標本存放室空氣質量極差,而且排水、排污設施不完善還導致福爾馬林等有害藥品直接排入實驗室下水管道,不僅污染水源,同時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
1.3動物標本制備和管理
目前,標本防腐劑中最常用的是福爾馬林固定液,即35%~40%的甲醛溶液(一般用37%的甲醛水溶液)。福爾馬林具有強烈的刺激性氣味,對呼吸道及眼的黏膜有強烈的刺激作用,是公認的致癌物質。曾有人對福爾馬林的毒害作用進行過調查[1],結果顯示,解剖實驗室所有測點的甲醛濃度都超過0.5mg/m3,其中58%的測點濃度超過1.0mg/m3,明顯超過我國規定的車間甲醛最高允許濃度(0.3mg/m3),而我國居室甲醛的最高允許濃度僅是0.05mg/m3。因此,我國的大多數的該類實驗室都存在類似嚴重的甲醛污染。
2病理解剖實驗室的建設
2.1改善實驗教學環境
病理解剖實驗室環境建設的最大問題是福爾馬林的刺激氣味,它帶給師生的不僅是感官上的不適,最大的危害是對身體的影響,在高濃度的甲醛環境中進行剖檢操作,學生不可能高效地學習和獲取知識。因此,該實驗室配備了良好的通風設備和多功能實驗臺,每個實驗臺上面均安裝通風排氣罩。每次實驗課上課前30min打開所有門窗自然通風并開啟通風排氣罩,使室內空氣充分流通,確保了師生的身心健康,課后及時安排學生認真打掃室內衛生,經常保持室內整潔,為師生提供了良好的教學環境,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有毒氣體對人體的傷害,使學生可以在相對安全的環境下進行較長時間的學習。只有在學習環境安全、學生心情愉悅的前提下,教師才能指導學生通過剖檢操作與標本對比觀察,詳細了解該課程的理論內容,并掌握相應的實際操作技能。
2.2標本的建設與管理
實驗教學所用標本通常用盛有標本保存液的有機玻璃缸盛放,其中福爾馬林溶液的毒害作用是最難解決的問題。筆者通過對其他院校相關實驗室進行一系列調查研究,決定采用混合保存液配方,減少甲醛用量,加入對人體危害較小的乙醇、硝酸鉀、苯甲酸鈉等藥品,充分發揮每種藥品的優點,既保證了標本的保存質量,又減少了甲醛對人體的傷害[2]。標本在教學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由于《動物病理學》的教學工作主要是進行尸體剖檢及各種標本觀察,因此,動物病理標本應該做到與時俱進,及時反映學科前沿動態與進展,并且實驗室內必須配置足夠數量和較高質量的各類教學標本。然而隨著各院校招生規模的擴大、現階段標本來源的缺乏以及新型疾病數量的增多,進行實驗室標本體系建設已經迫在眉睫。無論是傳統的教學模式,還是新的教學手段,標本都是《動物病理學》課程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主要教具[3],同時也是實驗室建設與管理的重點和難點,對此,筆者不僅做到及時增加各種新發疾病的病理標本,而且實行了標本分類建設與管理。首先,大標本(解剖好的完整尸體)平時存放于帶蓋的箱式標本缸內,標本缸置于帶滑輪的支架上,示教講解時便于移動,而且標本缸內保存液要定期更換,以防止因保存液失效而導致標本變質和發霉。其次,應將小標本(解剖好的四肢、內臟等)保存在標本瓶內,示教講解時可配合大標本觀看整體與局部的關系,互為補充。平時標本瓶置于大小可調的展示架上,上課時取用方便、安全,并且按照各個系統或部位有秩序地存放,較便于日常管理。但要注意定期補充和更換標本保存液。此外,還有一些盒裝展示標本,如骨骼、塑料模型等,該類標本易于保存,日常使用中,只要注意標簽、說明完好,將其歸類存放即可。同時,可組織愛好病理解剖的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參與實驗室建設,如整理教學掛圖,擺放標本模型,觀看老師進行標本設計與制作,學習基本病理解剖技術、正確使用解剖器械的方法及標本防腐固定的方法和原理,并在教師指導下進行標本的防腐固定操作等。這樣,既減輕了實驗室教師的勞動強度,也豐富了同學們的相關知識。
2.3實驗室的開放
《動物病理學》是學生接觸比較早的專業基礎課,內容多、課時量大,需要理解和記憶的東西較多,雖然學生的學習興趣很濃,但總感到學習效果不佳。但是由于《動物病理學》實驗課學時有限,實驗課內容又較多,許多學生都想有更多的時間在實驗室實習標本,并且希望在學習過程中能夠有機會參與標本的制作[4]。為了滿足學生的要求,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動物科技學院動物病理學教研室在課余時間向學生開放病理標本實驗室。學生利用空余時間,進入到實驗室學習觀察。在開放期間,很多同學都拿著書、筆進行對照與記錄,有的同學還拿著實驗指導與標本進行一一對照,進一步復習和鞏固了課堂所學的知識。在開放的過程中,還指派教師進行細致的輔導,指導學生對標本多看、多接觸、多思考、多聯系、多總結、多重復強化,以達到對病理解剖建立起一個完整的概念。實驗室開放教學既能彌補原有實驗課學時不足的情況,又能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對該課程實驗教學改革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實踐證明,實驗室開放教學明顯提高了實踐教學的效果,既提高了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也培養了學生初步的科研能力和創新思維[51]。總之,開放病理標本室建立了開放的自由學習時間和空間,為學生在課余時間提供了自主學習和個性發展的空間,利于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自學能力[6],這樣,既能彌補原有實驗課學時不足的情況,又能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病理解剖學》的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