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證券市場論文
我國希望能把上海建成一個國際金融中心,而國際金融中心的標志之一就是交易市場向國際開放,所以在上海開設“國際板”是其成為國際金融中心非常重要的一步。國際板的推出將會成為繼創業板之后,中國資本市場創新的又一個大市場。
一、國際板推行現狀及存在的主要爭論
國際板是指境外企業在中國A股發行上市的板塊。這些境外企業在A股上市后,因其“境外”性質將被劃分為“國際板”。2012年上海市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工作推進小組工作會議于2月22日召開,會議通報了2011年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工作的進展情況。會議稱,作為金融市場對外開放的重要內容,境外企業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發行人民幣股票、境外企業在境內發行人民幣債券等工作得到了持續推進。另外,國家發改委2012年1月13日正式印發《“十二五”時期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規劃》,《規劃》明確指出要推進上海證券市場的國際板建設,支持符合條件的境外企業發行人民幣股票。但國際板推出尚無時間表。國際板的推出被認為是懸在A股市場之上的一把“雙刃劍”,關于國際板的各種消息時刻影響著我國股票市場。每聞國際板消息,股市馬上會產生過度的負面反應,2011年繼4月28日暴跌4%、5月23日暴跌2.92%、6月9日暴跌1.8%、7月21日暴跌1.01%之后,11月16日再次暴跌3%,一天損失逾6000億元市值。而于此相對應的是國際板概念股全線崛起。從數據來看,目前國內的外資參股或控股的上市公司接近30家,都有上佳的表現。可以看出,我國證券市場推出國際板的呼聲日益高漲,但是經濟學家們對短期內推出國際板卻持謹慎的態度,他們在國際板到底能否實現其預定的目標和功能存在不少爭議。關于開設國際板主要有以下幾種爭議。
(一)發行之爭
國際板發行是美元還是人民幣?CDR(中國存托憑證)還是IPO?紅籌還是外企?募集資金境內投資還是境外使用?發行方式如果是直接發行A股(即IPO)。在推出初期,國際板在A股募集的人民幣將用于該企業在中國境內的投資,這樣就不會涉及貨幣兌換的問題,且境外公司在境內的業務拓展也能得以規避外匯風險。發行中國存托憑證(CDR)是指在境外上市公司將部分已發行上市的股票托管在當地保管銀行,由中國境內的存托銀行發行、在境內A股市場上市、以人民幣交易結算、供境內投資者買賣的投資憑證。
(二)利弊之爭
如果未來的國際板實行人民幣交易規則,即在國際版上市的境外企業將獲得人民幣融資,那么就必須將人民幣兌換成美元或歐元。這樣一方面有助于減輕我國龐大的外匯儲備壓力,另一方面國際板也可以解決我國國內流動性過剩的問題。另外,通過資本投資手段,所有參與二級市場交易的機構包括外資機構,也必須以人民幣交易并清算、結算,還能夠推動我國貿易逆差國持有人民幣儲備。在人民幣尚不能自由兌換、資本項目仍然嚴格管制的條件下,國際板的推出,是變相的資本管制放松,也是人民幣在資本項目下變相的“可兌換”。這樣無疑加快了人民幣作為國際結算貨幣的步伐,是人民幣最終實現自由兌換的關鍵一步。弊端在于國際板可能會造成國內資金的單方面流出,分流主板市場資金。
(三)時機之辯
從現實性角度看,我國資本市場自身的制度性缺陷還未解決而在創業板的推進過程中,也出現了三高超募、業績變臉等一系列問題。這種種問題一方面使得我國資本市場本身的穩固性受到挑戰,另一方面也大大影響了投資者的信心。如果這一系列的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我國的資本市場將難以承載國際板之重。另外我國金融監管機構協調性尚需提高。國際板的開通,將會牽涉到金融監管的方方面面,需要國內各個金融監管機構的通力合作。但嚴格來講,我國現行的一行三會體制依然沒有完全理順。國際板的推出時間節點非常重要。市場制度的建設、監管與海外市場趨同或達到相近水平是必要的前提條件,包括進一步加強上市公司治理與監督、完善與建全上市及退市制度等,推出時間要參照國內資本市場情況。但是現在市場上貨幣政策如此的緊縮,如果這邊還在大量地增加供給,推出國際板可能就會破壞市場的供求關系。現在市場的資金增量幾乎沒有,要增加供給,必須要有資金需求進入即需要政策的配套。如果市場保持弱勢狀態,推出國際板無異于雪上加霜。
二、國際板設立存在的主要障礙
(一)均衡各方利益方面的障礙
我國設立國際板主要有以下的期待:第一,規范股市發展以提升中國證券市場的國際競爭力。推出國際板是我國資本市場改革發展和對外開放的內在要求,對我國資本市場起到重要的補充和推進作用,有助于提高我國資本市場的流動性和市場效率;第二,為國內投資者提供更加豐富的投資產品和開辟新的投資渠道。解決長期以來,我國資本市場投資者以本土投資者為主,受制于外匯管制,不能在全球范圍內分散投資的問題。第三,有利于加快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和促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建設。國際公司來我國上市的目標有:1.融資動機,即為企業上市籌集發展所需資金。2.商業動機,即擴大上市企業在中國的知名度。3.圈錢動機,即也不能排除個別企業來我國上市是以圈錢為目的的。4.提高股票的流動性和分散股權結構。在中外雙方目標中可以達成共識的利益是提供融資平臺,以加大我國引進外資的競爭力和提供給我國投資者更多的投資機會。但是,國際公司的純粹融資動機很難讓我國市場接受。我國股市高溢價、高市盈率發行和居民的大量儲蓄都對境外企業充滿了誘惑。另外,中國市場普遍存在上市公司漠視投資者利益保護,只是將投資者作為企業的圈錢對象,這也讓外國企業看到了中國市場的融資機會。但是,我國大型企業仍然有相當部分等待上市,大量中小企業急需股票市場的資金支持。外國的優秀企業來我國上市,可能會導致國內投資者對外企盲目崇拜而大肆購買,這對A股市場會造成很大的沖擊。
(二)避免拉低我國股票市場的估值方面的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