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3 | 教師師德論文
第一篇
1師德修養的意義
1.1建設素質教師的需要
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是由隊伍中的每一個成員共同決定的,而教師的核心素質也就是其師德。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由每一個教師構成,而每一個教師的核心素質就是師德。但隨著社會經濟市場的快速發展,在我國經濟高速發展,人民物質生活質量日益提高的今天,社會上一些不良的思想也不斷影響著每個人的思想觀念,部分教師的職業道德也出現降低的趨勢,道德品質、人格特性存在缺陷。我國居民文化水平的不斷提高,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對教師師德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因此,教師隊伍整體素質能否提高的關鍵因素就是每一個教師師德的修養能否提升。
1.2改善教育氛圍的需要
學生的學分在很大程度上受其老師影響。若是教師對教學質量不關心,對學生學習不關心,對教學內容不關心,必然會不斷的加大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必然會影響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從而導致學生學習興趣的下降,學生素質的下降。我國各個學校素質教育的進步,都要求教師師德的提高,同時,教師本身思想素質也是判斷其是否為一名合格教師的關鍵。
2師德修養的缺乏
2.1教師價值觀念的丟失
在新道德、新觀念的沖擊下,某些教師無法適應市場經濟社會,無法合理的解決功利與奉獻、競爭與謙讓等工作中的問題,傳統觀念正被嚴重的挑戰。中學教師本身價值觀念的失衡,導致其本身對自己是否需要遵守師德感到困惑。某些教師由于價值觀扭曲,功利思想膨脹,最終導致了其行為上的不規范,影響了其教學質量、育人質量;某些教師在物質利益的誘惑下,其本身的功利心增加,用金錢來衡量其社會價值,最終因為金錢而喪失其應有的師德。
2.2教師育人意識不足
古今中外,傳道、授業、解惑是教師的根本任務。但是,在現實社會中,存在某些教師只在乎對知識技能的傳授,沒有將學生的思想政治與道德品質放在心上,根本就沒有意識到做人才是每個孩子需要首先學習的。教師本身良好的職業道德觀是決定其能否很好開展工作的關鍵因素,換而言之,提高教師師德是學校教育的關鍵因素。教師自身的人生觀與世界觀直接影響學生為人處事的發展方向,這是一種無形中的影響,會影響學生一生的發展。
2.3教師敬業精神的缺失
目前,社會上存在某些中學教師因為經濟的影響,開展副業且將主要精力都投放在副業的經營管理上,放松了對自身敬業精神的要求。最終的結果就是其對待本職工作時,缺少耐心,不具責任心,嚴重的影響學生成績。
3師德建設的解決措施探討
3.1加強教師師德的價值意識
教師師德存在問題的原因有以下兩個方面:其一,教師沒有從根本上認識到教師師德的重要性,以至于沒有自覺提高師德修養的意識。自古以來,教師這一職業存在的本質就是教書育人,這是師德的根本意義。教書育人的意義就是在提高學生學習成績的同時要提升學生思想觀念等整體素質。另一方面,學校領導對教師師德教育與市場經濟認識不足,認為這是兩種不能共存的事物。對教育質量的關注,只將目光投放在教學與科研產品中,缺乏對教師師德的培養;另外,沒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研究教師師德修養的方法。只有以社會可持續發展為根本目的,從教師自身的師德意識出發,來培養教師對師德意識的自覺性。
3.2建設教師優良的師風
教師師風指的是教師群體普遍存在的職業行為習慣。它是經過長期實踐累積而形成的一種慣性處理事物的方式,在這一種職業中穩定的存在,這就是該種職業的行為習慣。教師行為習慣是其道德修養的最高境界。也就是說,學校要將優良教師隊伍的建設當成是師德修養的最終目的。學校要將教師師德建設形成一種制度來進行,將教師師德的建設與教師業務水平的提升放在同樣的高度。有計劃、有內容、規范化的進行考核、審查。
3.3建立教師師德規章制度
高素質的教師隊伍需要嚴格的規章制度來推進。學校結合其實際發展狀況,結合《教師法》,目的是提高教師隊伍的師德修養,制定出符合學校發展,幫助學生成長的規章制度。比如:《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教師工作責任制》、《教師綜合考評制度》等。從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等方面對教師提出具體的要求,促進教師建立培養師德的自覺行為,利用考核審查等方式促進教師素質的提高。
4結論
學校教育質量的提高的關鍵之一就是學校師資隊伍師德修養的提高。目前,我國各個學校中都存在教師師德低下的問題。本文從實際出發,為提高教師師德修養提出一系列措施。只有教師師德修養的提高,才能從本質上開展素質教育。
作者:徐順求 單位:湖南省邵東縣教師進修學校
第二篇
1高尚的職業,決定了教師必須有高尚的道德品質
在當今社會的局面之下,中學教師更應該以身試之。所以,我們可以看出,通過自己的辛勤耕耘,中學教師不僅影響了學生的成長和日后發展,還應培養出具有一定文化科學知識和思想道德品質的學生,這樣一來,教師處在這種角色之下,不單單需要專業的廣博的知識水平,還要求必須具有一定的職業素養和高尚人格。
2市場經濟的發展,對教師的職業道德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
中國在經過改革之后,對中學教師來說,當前市場經濟的發展對他們一貫遵循的職業道德和個人素質提出了挑戰和質疑。對于我國目前來說,需大批的復合型人才投身到市場經濟的建設工作中去,為此,中學教師更應該以此作為目標,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況和心理活動,將其引導在正確的道路上。尤其是中學教師,更是責無旁貸的,應該明確時發表展走向和歷史機遇,培養出在市場經濟發展當中一批高素質、高文化水平的人才,這不單單對教師的個人專業知識、職業道德和個人素質提出了較之于以往更高的要求,還是時代與歷史賦予教師的使命,由此可見,當代中學教師任重而道遠,擔負責任重大。
3加強中學教師師德建設,提高其職業道德修養
目前,一名合格教師首先應具備的品質為:獻身教育事業的事業心、教書育人的責任感和對自身職業的驕傲感,不僅如此,這些也標榜了中學教師的全部職業道德品質根本。教師是“人梯”、教師是“春蠶”,教師是“蠟燭”,這些生動且形象的比喻,既是教師因自身職業道德品質影響學生一生的生動寫照,也真實描述了中學教師一生應當具備的獻身于教育事業的高尚精神。
3.1要以身示范,為人師表
“身正為范”我們可以理解為以身作則,這也是考查評價中學教師自身素質和道德修養的標準。“為人師表”則是說明,教師應該以身作則,成為學生爭相效仿的典范。大教育家孔子被后人譽為“萬古師表”絕非沒有根據,他提倡教師要具有語言修養和良好的舉止,也十分重視鼓勵有方和教育有道等教育方式。中學生的模仿能力和可塑性都比較強。教師的行為作風與思想品德時時刻刻都在熏陶、影響與感染學生,教師日常的一舉一動和一言一行都具有潛移默化和耳濡目染的作用。可以說,中學教師應該做到實事求是、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做到為人師表、嚴以律己、以身示范,從而贏得學生的愛戴、尊重及信任。教師正是在這種愛戴和依賴中對學生樹立起崇高的道德威信,才可以說,成為一名合格的人類靈魂工程師,完成了教育育人的神圣使命。(本文來自于《學術論壇》雜志。《學術論壇》雜志簡介詳見)
3.2要精通業務,學高為師
教師具有的專業知識時時刻刻都影響著學生。所以說,教師應該進行無止境的學習,充實自己的業務能力,才能更好的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新型人才。應該學習以下幾個方面:(1)要學好“教學法”、“教育學”和“心理學”,以現代化教育教學理論來影響自己的學識和工作,達到育人有方、教書得當的目的。(2)要刻苦鉆研專業性業務,能隨時為學生解決問題。(3)要定期對當代中學生的求知欲望、關注的問題和思想情況、心理變化進行調查,做到時刻關注學生、引導學生。(4)要學習不同時期、不同年代的教育策略和方針。(5)要學習思想政治理論。
3.3要愛護學生,嚴中有情
教師應當遵循“愛在細微中,嚴在當嚴處”的教育方式來培養學生。提倡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當中做“嚴師”,但是這個“嚴”并非是字面上理解的冷漠和嚴厲,而是特指教師在鉆研業務時一絲不茍;秉承嚴謹的治學態度,對學生嚴格管理,真心愛護。可以說,師德修養的基本準則就是關心學生和熱愛學生,這是教師在職業使命的趨勢之下發自內心的愛護學生。這種愛通常圍繞“育人”這一詞語展開,也就是說,除了在教育教學之外,教師還要了解學生的生活習慣、日常生活、學生的個人品質和理想信仰等等。每個中學教師都應該把“教書育人、以人為本、熱愛學生”作為基本的師德規范。把培養21世紀綜合性人才和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作為己任。
作者:白冰 單位:吉林省白城市第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