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園林風格論文
大雁塔北廣場是西安建成的一個大型文化廣場,以唐文化為主軸,突出大雁塔慈恩寺,以塔為南北中心點,建成后的北廣場不僅僅是全國最好的廣場,也是全國最重要的文化廣場。廣場地處西安市南郊,位于舉世文明的佛教圣地大雁塔腳下,它北起雁塔路南端,南接大慈恩寺北外墻,東到廣場東路,西到廣場西路,東西寬218米,南北長364米。景觀由水景噴泉、文化廣場、園林景觀、文化長廊和旅游商貿設施等構成。整個廣場以大雁塔為中心軸三等分,中央為主景水道,左右兩側分置“唐詩園林區”、“法相花壇區”、“禪修林樹區”等景觀,廣場南端設置“水景落瀑”、“主題水景”、“觀景平臺”等景觀。大雁塔北廣場在園林設計上應用了中式園林與歐式園林交合布局,兩種風格互融,結合了傳統與現代的元素,形成了極具地方特色的廣場風貌。在內部空間處理和環境塑造方面利用點、線、面結合,廣場綠化立體進行,使廣場具有較高的綠化覆蓋率和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大雁塔北廣場中的中式園林風格與歐式園林風格的應用特色如下:
1、中心水景和音樂噴泉中的中、歐式園林風格。歐式園林風格中最大的特點就是強調整齊、對稱和均衡,有明顯的主軸線和交點建筑。在大雁塔北廣場中,中心水景和音樂噴泉位于中軸線上,整個廣場南高北低,修筑成有規律的階梯狀臺地,百米瀑布水池、八級跌水池及前端音樂水池修建成規則的幾何圖形,兩側的地景浮雕對稱布置,其交點建筑即是世界著名的大雁塔,完全符合歐式園林風格的特點。中式園林風格其最大的特點是寫意山水,這一點在中心水景和音樂噴泉中也有體現。修建噴泉水池時,根據大雁塔北廣場南高北低的地形將水池修成階梯狀,南北高差9米,分成9級,由北往南拾級而上,每個踏步為5級,意為“九五之尊”,由北向南形成了對大雁塔膜拜的形式。
2、萬佛燈塔和大唐文化中的中、歐式園林風格。歐式園林風格中一個最有標志性的特點即是羅馬柱的應用,體現了廣場的大氣豪邁。在大雁塔北廣場中,萬佛燈塔與大唐文化柱也可以看成是羅馬柱的一個變形,它們的建成是大雁塔的一個襯托,表現出大雁塔的氣勢雄偉,同時也能表現整個廣場的氣派。中式園林風格雖然可以看作是羅馬柱的一個變形,但是又不盡相同。塔身上的雕刻表現出來的佛教文化以及柱形華表下的蓮花寶座、吉祥紋飾又時刻展現著東方大唐的文明,與整個廣場的意境相呼應。
3、大唐盛世書卷銅雕、地景浮雕、“詩書畫印”雕塑、大唐精英人物雕塑中的中、歐式園林風格。雕塑在歐式園林中的應用歷史悠久,包括人物以及一些抽象的東西。在大雁塔北廣場中,雕塑的應用是一個極大的特點。雖然雕塑在歐洲園林中應用極廣,國內園林卻應用不多。但近幾年隨著國內園林綠化事業的發展,使得雕塑在國內園林中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大唐盛世書卷銅雕,拉開了廣場的序曲,引導人們欣賞大唐盛世的歷史文化,增強人們游覽文化廣場的情趣。
4、植物種植方面的中、歐式園林風格。大雁塔北廣場在植物配置上選擇了銀杏、白皮松、大葉女貞、紅葉李等鄉土樹種,使得整個北廣場在白天的顏色不是那么單調。其中最吸引人前往的是地景雕塑區,那里是北廣場主題樹林區。每八棵銀杏為一組,共十組。八十棵直徑35厘米以上的百年銀杏在那里一栽植,廣場的氣勢一下就顯現出來。在大雁塔北廣場的林灌草種植中,喬木類均挺拔高大,樹冠園整;灌木類則層次色塊分明,錯落有致;它們與整齊劃一的草地形成高中低的布置格局,豐富了空間。
歐式園林風格中的栽植形式多用列植與對植,列植是一種固定的行列栽植方式,如列兵排列一線,多用于行道樹;對植是對稱式栽植,一邊一株,多在路旁兩側應用,與列植同為規則式種植方式。在大雁塔北廣場中,80株百年銀杏成行成列,兩側的“詩書畫印”雕塑四周,采用蒼勁的白皮松分隔,白皮松采用行植,顯得文雅肅穆。
中式園林風格的栽植非常講求崇尚自然,盡管北廣場中處處顯示出規則對稱的格局,但是我們依然在小小的園林綠地中看出中國傳統文化的存在。在唐文化代表人物李白、杜甫、陸羽、王維、韓愈、懷素、僧一行、孫思邈八個精英人物雕塑四周,在喬木、灌木、草地、景石的精心搭配下,每個小園子都達到了立體感強,空間疏密有度,色彩變化豐富的效果。在孫思邈雕塑旁邊,將高大的喬木大葉女貞,紅葉李與中型的灌木法青,青翠的草地組合栽植,再加上棕櫚、云杉,紅楓,景石的點綴,一座精致的小園子馬上呈現在人們眼前,平添了許多濃郁的文化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