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生態經營論文
一、正確處理風險與收益之間的關系
風險與收益匹配,是商業銀行經營管理的一項基本原則,也是商業銀行樹立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銀行是通過有效管理風險而獲取收益的企業,其風險戰略目標是要找到風險與收益的平衡點,通過適當的管理,使風險———收益的替換關系達到最優。那種不顧風險追求收益,或是為了規避風險而放棄收益的經營行為,都是與科學發展觀背道而馳的。平衡風險收益,首先必須要面對的問題是信息不對稱帶來的不利影響。如果信息充分對稱,銀行就可能做出準確的貸款決策,也會對不同風險的業務做出合理的定價,從而消除風險收益的不對稱。然而,金融市場上的信息不對稱是客觀存在的,商業銀行必須在不對稱的信息條件下做出最佳決策,從而謀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一是要提高信息的收集和處理能力,有效地篩選和甄別客戶信息。要做到這點,在信貸業務營銷中就必須對宏觀經濟形勢、區域經濟環境、目標市場、客戶需求和同業動向有清醒的認識和把握;二是要通過信用配給、抵押和補償余額等方式,降低道德風險的發生概率;三是要與客戶建立長期聯系,在與客戶博弈中謀求合作共贏,改變“非合作均衡”(“納什均衡”)狀態。事實證明,通過客戶關系管理建立與客戶的長期業務合作關系,能有效降低信息不對稱,降低信息的收集成本,提高客戶信用風險的甄別能力。
二、正確處理業務發展與資本約束的關系
商業銀行的風險很大程度上來源于其經營的杠桿性。當風險發生、準備耗盡的時候,資本可以吸收損失從而防止銀行倒閉。作為抵補風險損失的最后手段,資本對商業銀行的穩健經營具有重要意義。資本管理是巴塞爾協議的一以貫之的線索,嚴格的資本充足率要求是商業銀行發展的必然趨勢。商業銀行只有加強資本充足率管理,努力提高資產質量,大力發展中間業務,減輕資本占用壓力,形成多元化的收入和盈利結構,才能保持長期可持續的發展。銀行存貸款業務的大起大落,缺乏資本約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從惜貸到快速的貸款擴張,體現了缺乏資本約束的內在穩定因素下的銀行資產負債業務的運行特點。因此,在業務發展過程中,應強化資本管理理念,以資本約束業務發展,使銀行的資本要求與面臨的風險緊密聯系在一起。加強資本約束,并不是要限制業務的發展,相反是為了促進業務更科學的發展。
三、正確處理當期收益與長期盈利的關系
從追求短期收益到實現長期盈利,是商業銀行發展成熟的標志之一。在任何情況下,短期收益都必須服從、服務于長期盈利目標。為了保障這一目標的實現,銀行需要制定清晰、可行的發展戰略。銀行業務,特別是信貸業務的風險具有隱蔽性、長期性、滯后性的特點。不愿意放棄隱含過高風險的市場機會,向高風險客戶發放高利差貸款,雖然在短期內會增加銀行的收益,但也增加了未來發生損失的可能。在當期收益的驅動下,銀行業務規模快速擴張,而風險也大量累積,導致資產質量不斷下降。商業銀行不應以遠期的風險換取當期的繁榮,其盈利必須始終覆蓋所承擔的風險,這樣才能實現持續的發展。
四、正確處理發展速度與發展質量的關系
銀行與其他企業一樣,也存在規模效應的問題。沒有一定的風險資產規模,就難以達到盈虧平衡,更不用說實現長期盈利。與國際先進銀行相比,我國商業銀行目前的資產規模差距還相當明顯,加速發展是應對未來競爭的必然要求,但不顧風險追求純粹的發展速度,規模擴張不能與資產質量的提高同步,只能侵蝕銀行的資本,最終削弱銀行的競爭實力。在目前以利差收入為主的單一盈利模式下,商業銀行重規模擴張、輕資產質量,導致了以較大的風險敞口換取相對微薄的經營利潤。銀行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徹底改變當前高風險、低收益的經營狀態。
五、正確處理業績激勵與風險調整的關系
良好的業績激勵機制,是銀行實現長期可持續發展的有力保障。銀行傳統業績考核指標是股本收益率(4&5)和資產回報率(4&,),但它們最大的缺點是沒有將風險考慮在內,將未經風險調整的收益作為最終的考核指標,忽視了未來潛在的風險損失,不能真實地反映銀行的經營業績。風險調整的資本收益率(4,4&6),體現了西方先進銀行的風險管理理念,也是商業銀行真實評價經營業績的理想指標。4,4&6引入了預期損失與風險資本概念,將風險帶來的未來可預計的損失量化為當期成本,直接對當期盈利進行調整,衡量經風險調整后的收益大小,進而衡量資本的使用效益,使銀行的收益與所承擔的風險直接掛鉤,與銀行長期的盈利目標相統一。銀行的利潤只有經過風險的調整才是真正的利潤,在業績考核中引入4,4&6技術,可以更科學地對經營業績進行評價和激勵,促進業務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