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生態問題論文
作者:陳慧 單位:華中師范大學政法學院
一、馬克思主義自然觀的主要內容
近年來,人與自然的關系已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話題。早在一百多年前,馬克思恩格斯就明確揭示了人與自然的辯證統一關系。他們警告人們必須按照最符合人類本性,同時也符合自然規律的要求,去改造和利用自然,以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馬克思主義的自然觀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一)人與自然是內在統一的。首先,人是自然界發展到一定階段的歷史產物。自然創造了人,人是自然之子。恩格斯曾經明確指出:“人本身是自然界的產物,是在自己所處的環境中并且和這個環境一起發展起來的。”①其次,人在自然界中具有雙重屬性,即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馬克思一再強調,“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②人是自然界的存在物,具有自然屬性。人類同時是有意識、有目的、能動的社會存在物。人之所以具有社會屬性是因為,“社會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質的統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復興。是人的實現了的自然主義和自然界的實現了的人道主義。”③再次,自然界為人類提供了生命活動的基礎和環境,人類離不開自然界,必須靠自然界生活。人類以及人類活動必須遵循客觀規律,按照客觀規律辦事。“自然界,就它本身不是人的身體而言,是人的無機的身體。人靠自然界生活,這就是說,自然界是人為了不致死亡而必須與之不斷交往的人的身體。”④所以,人必須要像愛惜自己的身體一樣去愛護自然界,保持自然界的生態平衡。自然在人的面前是偉大神圣的。人們的活動如果不遵循客觀規律,必然會對人類自身的活動造成威脅和損害。恩格斯指出:“我們不要過分陶醉于我們對自然界的勝利。對于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報復了我們。每一次勝利,在第一步確實取得了我們預期的結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卻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預料的影響,常常把第一步結果又取消了。美索不達米亞、希臘、小亞細亞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為了想得到耕地,把森林都砍完了,但是他們夢想不到,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成為荒蕪不毛之地,因為他們使這些地方失去森林,也失去了積聚和貯存水分的中心。”⑤恩格斯所講的自然界對人類的“報復”的這種見解,從當代生態學的觀點來看是極為精辟的。就自然的開發來講,為了不引起自然界的“報復”,就必須充分考慮到“第二步和第三步”會帶來什么樣的影響。
(二)勞動是人與自然辯證統一的中介。人通過勞動創造了一個不同于“原始的自然”的“人化自然”。同時,馬克思指明私有制條件下出現的勞動異化引發了自然的異化。馬克思恩格斯認為,作為自然存在物的人是通過勞動與自然發生關系的。“勞動首先是人與自然之間的過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動來引起、調整和控制的人與自然之間的物質變換過程。”⑥關于“人化的自然”,這個概念最初是由黑格爾提出來的。后來,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使用了這一術語。他提出的“人化的自然”指的是已經納入到人的認識和實踐領域、打上人的“印記”并成為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直接物質基礎的那部分自然界。⑦只要人生存著、活動著,自然界就處在不斷被人化的過程中。同時,也正是在自然被人化的過程中,人的感覺和需求才變得豐富多彩。人類通過勞動不斷實現著自然的“人化”,能動地實現著自己在自然界的自為存在,并且同時能動地使自然作為人的對象性存在,屬人的存在。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首次提出了異化勞動的概念。他認為,勞動是人的類本質,但是在私有制條件下卻發生了異化。人與自然的關系被扭曲了,異化勞動把自主、自由的活動貶低為手段。也就把人的類生活變成了維持人的肉體生存的手段。由“異化勞動”產生的直接后果便是“異化消費”的誕生,并因此引發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生態危機。
(三)社會發展同人的解放和自然的解放緊密相連,只有到了共產主義社會,才能最終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在資本主義條件下,資本家為了追求高額利潤,大肆開采自然資源,不僅破壞了生產力,造成了物質財富的巨大浪費,使本來已經有限的自然資源更加緊張。只有到了共產主義社會,人們才能擺脫資本主義私有制和異化勞動,從而能夠合理地調節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最終實現“人類與自然的以及人類本身的和解”。
二、我國生態環境面臨的主要問題和挑戰
1962年,美國著名海洋生物學家蕾切爾•卡遜在其著作《寂靜的春天》中用明快的、富有詩意的、淺顯易懂的文字,描述了殺蟲劑如何破壞著美國的空氣、土地和水源,從而喚起了美國人民對環境危機的憂患意識和環境保護的參與意識。她第一次讓世人意識到了科學技術的不審慎應用會引發除了戰爭的之外的生態災難??梢哉f,這部著作對全世界任何國家而言都起了警示作用。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不斷增強,人民生活水平也上了一個臺階。但是,在實現經濟高速增長的同時,我們也付出了生態環境惡化的沉重代價。
(一)水資源短缺,水污染嚴重。中國是一個缺水國家,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僅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隨著工農業的發展,再加上水資源利用效率低,我國水資源緊缺的矛盾日益突出。另外,日益嚴重的水污染進一步加劇了水資源短缺的矛盾。全國600多座城市中,缺水的就有300多座,其中100多座城市嚴重缺水。全國有3億農村人口喝不上符合標準的飲用水,我國農村地區農藥化肥的大量使用,加之一些重污染型的企業,比如小化肥化工廠、小型制漿造紙廠等等,造成了水環境的嚴重污染。幾年來,長江中水懸浮物成倍增加,有機物和營養物也相應增加,長江的水質越來越壞。據環境部門監測,1999年全國近80%的生活污水未經處理直接進入江河湖海。年排污量達400億立方米,造成了全國1/3以上水域受到了污染。水資源不僅給我國工農業造成了巨大的損失,而且還導致癌癥及其他疾病的高發病率,嚴重危害人民群眾身體健康。
(二)大氣污染嚴重,酸雨污染面積在不斷增加。大氣污染對人體和生態系統健康造成了嚴重危害。在世界前十名空氣污染最嚴重的特大城市中,北京、上海、廣州、沈陽、西安均榜上有名。⑧2007年6月18日原國家環??偩止?006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關于大氣環境的狀況為:城市空氣質量總體較上年有所好轉,部分城市污染依然嚴重。在污濁的空氣中,人類成了“吸塵器”,其危害是顯而易見的。在我國,大片酸雨區域依舊存在。酸雨的發展與燃料消費數量、人口增長等均有關系。據2006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公布的數據,2006年,我國二氧化硫排放量為2588•8萬噸,為世界第一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