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對外貿易經濟論文
本文作者:許冬蘭 孫 璇 單位:中國海洋大學經濟學院
一、引言
近年來,伴隨經濟快速增長,我國能源消耗呈快速增長的趨勢,能源問題也成為我國經濟發展中的熱點問題。據《BP全球能源統計》2011年報告顯示,2010年我國能源消費占全球的20.3%,已經超越美國,成為世界最大能源消費國。目前,我國的節能政策和焦點主要針對于國內部分的能耗。然而,由于國際貿易的開展打破生態環境的地域概念,中國快速增長的能源消費與我國的進出口貿易有密切關聯。國際貿易不僅限于實物資源的流動,進出口商品的同時伴隨著隱含能耗。了解我國各產業部門及總體貿易能耗成本,可以從對外貿易的視角下調整對外貿易政策,有助于實現節能降耗的目標。關于貿易中隱含能問題的研究,國外學界關注的比較早。Machado等(2001)采用投入產出模型測算出1995年巴西出口貿易中的隱含能為831PJ,進口貿易中的隱含能為679PJ,巴西在貿易中是能源的凈出口國,且其出口產品的能耗強度比進口產品能耗強度高40%,因此巴西的決策者應關注國際貿易可能對國家的能源使用和碳排放帶來的額外影響[1]。Nguyen等(2006)采用結構分解法和冪級數展開對1996年到2000年越南的隱含能耗強度變化進行了分解,結果表明種植業和維修服務業對提供高隱含能耗強度有顯著貢獻,而在降低能耗強度方面,紙漿業發揮重要作用[2]。Kahrl等(2008)檢驗了中國出口貿易和能源消費之間的關系,指出出口貿易是中國國內能源消費增長的最主要因素,中國需要建立一個能兼顧能源環境因素的經濟貿易發展機制[3]。Liu等(2010)利用投入產出法和結構分解分析法,對中國1992-2005年對外貿易中的隱含能進行分析,發現中國是一個能源凈出口國,出口貿易額的增大促進是隱含能凈出口增長的一個因素,但是能源效率提高和能源消費結構的改善抵消了一部分隱含能進出口增長[4]。
針對于中國對外貿易中隱含能的研究起步比較晚,主要開始于2006年。周志田等(2006)通過對典型商品加權的辦法,計算了2002和2003年我國進出口貿易中的隱含能,率先指出隱含能出口量快速增長是導致我國近年來能源消費增長速度高于GDP增長速度的直接原因[5]。李坤望等(2008)通過編制混合型能源投入產出表,測算了我國進出口貿易中的能源含量。研究結果發現,我國非能源商品貿易中隱含的能源進出口量遠高于能源產品的直接貿易量[6]。但是該研究沒有將國內和國外的能耗系數加以區分,因而過高地估計了進口隱含能值。劉峰(2007)和齊曄等(2008)在計算中國隱含能源進口量時,采用了日本的投入產出表來估計進口貨物的能耗系數[7-8]。但是由于日本的技術水平在世界范圍內是最先進的,因此不能很好地代表我國進出口貿易伙伴的整體能耗系數,因而過低地估計了進口隱含能的值。本文在參考上述文獻的基礎上,對于模型設計和數據整理都做了較多的改進和擴展。模型設計方面,考慮了國內外技術水平的差異,在計算進口產品的隱含能耗時利用臺灣地區(我國進口貿易平均能耗系數與臺灣地區的最為接近)的技術系數進行了修正,使得外貿隱含能值更為客觀和準確;數據處理方面,由于現有的投入產出表為五年編制一次,本文以1997年和2002年投入產出表為基礎,從價格和技術兩個方面均做了相應調整,保證了測算結果的連續性。除此之外,本文區別于已有相關文獻的最為突出之處是,不僅設法更為準確地核算外貿隱含能,而且提出了外貿能耗成本的概念,并將其應用于政策建議中,提出如何從貿易環節上實現節能降耗目標的方法和策略。本文的結構包括以下幾個部分:第二部分是模型與數據說明;第三部分是我國對外貿易能源成本核算及能源貿易條件的實證分析;第四部分是實現貿易節能降耗的政策建議;最后部分是結論。
二、模型與數據
(一)能源投入產出模型
根據投入產出的橫向平衡關系,假設一國經濟中包括n個產業部門,可以建立如下數學模型:X=AX+Y(1)其中:X表示經濟中總產出的一個列向量,AX表示中間投入,Y表示包含其他最終產品的社會最終產品列向量。A表示直接消耗系數矩陣,其中每個元素為Aij,且Aij=xij/Xj(i=1,2…,n;j=1,2…,n),Xj代表j產業的產出,xij代表Xj所要求直接投入的第i產業的產品的量。在投入產出模型中,最終需求Y包含居民消費支出、政府消費支出、固定資本形成總額、存貨增加和凈出口量。最終需求Y與總產出X之間的關系可以如下表示:X=(I-)A-1Y(2)I-()A-1代表里昂惕夫逆矩陣,其中元素為αij(i=1,2…,n;j=1,2…,)n,αij代表每單位的j產業的產出所需要第i產業的完全投入產品的量[8]。能源投入產出模型的隱含能計算中,pd是國內所有部門包含的隱含能總量,它一個以pdj為元素的行向量,其中pdj代表j產業每單位產出Xj的直接能耗量。因此Pd可以表示為:Pd=pdX=pdI-()A-1Y=QdY(3)Qd是一個由Qdj元素組成的行向量,代表j產業的每單位最終需求Y所包含的隱含能量,即Qdj代表國內供應鏈中單位最終產出所包含的直接和間接的能源消耗總和。Qdj與pdj之間的關系可以表示為:Qdj=pd1α1j+pd2α2j+…+pdnαnj(4)pdjXj代表產出Xj的直接能源消耗量,QdjYj代表最終需求Yj中的完全能源消耗量。由于貿易中存在不同的生產國和消費國,產品中的隱含能可以分為以下四個部分:部分I是在國內生產且在國內消費的產品的能耗量,其中①為完全由國內生產且在國內消費的最終產品的隱含能耗;②為國內生產但含X2,在國內消費的最終產品的隱含能耗。部分II是國內生產且國外消費的產品(出口產品)的隱含能,其中①為完全由國內生產且國外消費的出口產品的隱含能,②為國內生產但含X2,在國外消費的出口產品的隱含能。部分III是從國外生產的產品且用于國內最終消費的產品的隱含能量,即X1等于零時的隱含能值。
部分IV是從國外生產的產品且作為國內生產的中間投入產品的隱含能量[9],等同于X2值。這樣我們就可以定義以下三個量:出口產品的隱含能量()EEE=II+IV;進口產品的隱含能量()EEI=III+IV;貿易隱含能凈差EEB是出口產品隱含能量與進口產品的隱含能量的差值,即:()EEB=(EEE)-(EEI)=(II+)IV-(III+)IV考慮到出口產品中由外國所消耗的隱含能量,需要對進口產品中用于中間投入的產品的直接消耗系數矩陣A作出修正,可以將其分解為國內消耗系數矩陣和進口中間投入產品的消耗系數矩陣。Am=MA(5)Ad=(I-)MA(6)其中:Am為進口中間投入產品的直接消耗系數矩陣。Ad為國內中間投入產品的直接消耗系數矩陣。M是所有中間投入產品中進口部分的直接消耗系數的對角線矩陣,且它的對角線元素是mii:mii=Xmi/Xi+Xmi-Z()i(i=1,2…,)n,當i≠j時,mij=0(7)假設i部門的進口中間投入產品所占的比例與其在其他部門的比例是相同的,Xmi,Xi和Zi分別代表i部門的進口,總產出和出口。這其中總進口產品Xm可以分解成兩個部分:Xm=AmX+Ym(8)AmX為進口產品用于國內生產的中間投入產品部分,Ym是進口產品直接用于國內最終消費部分。QdXm=QdAmX+QdYm(9)QdAmX=QdAmI-()A-1Y=QmY(10)QmZ=QdAmI-()A-1Z(11)行向量Qm中各元素代表每單位最終產品Y所需要的進口中間投入產品的隱含能量。出口產品中由外國消耗的隱含能量(IV)的表達式為QmZ。由此可以得出(I),(II),(III)部分的隱含能量。令Z代表出口產品的量,則有:(I)=QdY-()Z(12)(II)=QdZ(13)(III)=QmY-Qm()Z+QdYm(14)綜上,由于(I),(II),(III)都已知,則可以求得EEI和EEB:由()EEE=II+IV,得口產品的隱含能量EEE:EEE=QdZ+QmZ(15)由()EEI=III+IV,得口產品的隱含能量EEI:EEI=QdXm(16)由()EEB=(II+)IV-(III+)IV,得易隱含能凈差EEB:EEB=QdZ+QmZ-QdXm(17)如果EEB>0,則表明出口產品總的隱含能量多于進口產品總的隱含能量,這意味著能源雖然消耗在我國的國土上,但最終被國外消費者消費的,即我國是貿易隱含能的凈出口國,對外貿易增加了對外能耗成本。如果EEB<0,則表明進口產品總的隱含能量多于出口產品中總的隱含能量,此時我國是貿易隱含能凈進口國,對外貿易降低了我國能耗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