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藝術內涵論文
作者:楊容 單位:山西大同大學體育學院
中國武術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然而一直以來,我們都鐘情于中國武術的技擊功能,把中國武術固定在一個狹小的視野下,進而影響了中國武術的發展。今天,由于時代的發展與社會變遷,中國武術原始的技擊功能已經退讓而被健身功能、藝術功能、文化功能等取代。隨著大眾傳媒的崛起,中國武術與藝術相結合的產物如影視武術、中國武術舞臺劇等都將中國武術的藝術屬性發揮到極致,形成獨特的中國武術藝術表現形式,成為中國武術亮點之一。因此,中國武術發展要緊跟時代步伐,完全可以根據我們的需要,引導其分化發展為技擊的武術、健身的武術、藝術的武術等多種形式。社會在不斷地變化中,每個時代對中國武術功能的需求也存在巨大差異,我們可以順應時代需求,有目的地挖掘中國武術多元價值功能。
1中國武術由“技擊”向“藝術”轉向的形成發展過程
在中國藝術發展的歷史長河中,我們可以窺探到中國藝術的博大精深與獨特,體現出具有典型東方神韻的藝術文化屬性,其中包括有書畫藝術、舞蹈藝術、建筑藝術、剪紙藝術等。然而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我們卻忽視了一種獨特的民族藝術形式,一種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中國武術。“一直以來,人們都很鐘情于武術的技擊性,把武術的發展放在一個狹小的視野中,從而限制了武術的發展。幾乎沒有人否認,武術本身還含有藝術、健身、娛樂的功能……”[1]。我們不可否認,在遠古時期“人民少而禽獸多”的生存環境和競爭中,中國武術搏殺功能最為凸顯,表現為中國武術技擊性的一面,但是我們也不可否認一個不爭的事實,一個為學界和世界各族人們皆認同的事實,那就是在中國武技向中國武術轉變過程中,其受到了中國文化的熏陶,“退卻了原始武技的‘搏斗’本元之后,在回避了‘決斗’功能之后,在淡化了‘技擊’色調之后,發展成為獨具魅力的中國武術”[2]。從“作為一種生死搏殺手段的傳統武術技擊”[3]逐漸淡化技擊性而追求其健身功能、藝術功能的中國武術呈現在世人的面前。“中國武術所帶來的藝術享受不僅能夠滿足人們的感性需求,它還幫助人們找到了一種審視藝術的心態”[4],一種對生活積極追求的心態。
中國武術隨著社會歷史不斷向前發展,在其形成與發展過程中并不是一帆風順,而是受到各個歷史時期社會主導意識的影響,如“秦收天下之兵,在民間實行禁武的方針[5],使中國武術的發展受到嚴重限制;然而,漢王朝卻特別重視武術的發展,“教民以應敵”[5];到了唐宋時期,中國武術在民間又發展衍變為各種形式,如角力、角抵、手搏等,而且在“宋朝時表演武藝的興盛使得套子武藝開始大量出現”[6],這樣從以追求中國武術“技擊”屬性轉向以追求中國武術的“藝術”屬性轉變過程逐漸形成。直至當今,中國武術的藝術屬性已經成為其發展方向之一,如中國武術舞臺藝術和武術的影視藝術,從而讓中國武術與藝術結下了不解之緣。所以說,中國武術內涵了豐富的中國文化中的藝術因子。
2中國武術具有豐盈的藝術元素
2.1中國武術是藝術審美主體與審美客體情感精神的共同體驗
藝術能夠使人類更加完善,它能夠從道德、情感、精神上來改善人性,使人性更加完美和諧。真正的藝術應該是一種超越肉體欲望的“低俗”而趨于人類“精神”上的滿足,從而體現出藝術的“非功利”性的特點。因為“藝術不是滿足人們的物質需要而是滿足人們的精神需要……藝術創造與欣賞不是實用性活動而是精神活動”[7],藝術精神是通過藝術的形式來表現出來,任何一種藝術形式都有一個表達的主題,正如徐悲鴻先生的《?形液蟆吩蟣硐至稅儺彰娑院翟摯釋?餼鵲那榻冢歡?毒歐礁蕖繁硐至碩苑⒕蛉瞬諾目釋?弧隊薰?粕健繁硐至思崛灘話蔚木?瘛N頤腔咕??醇?凍こ恰吩蛺逑殖鑫頤槍糯?投?嗣袂誒汀⒂賂搖⑼漚?、聪慧等?襝笳鰲R虼耍?帳跛?硐殖隼吹木?袷抵噬鮮且帳跫揖?竦南笳鰨?蛘咚凳且帳醮叢煺?、表演者的?癖硐幀V泄?涫踝魑?恢侄撈氐鬧?逡帳跣問劍?諂溲荼浞⒄溝墓?討校?諫憷??涫跫業木?袼枷耄??譴叢斐鮒詼噯?只蛺茁罰?縑???⒍?扇?⑸倭秩?⑽淶比?⒍朊既?⑸呷?⒒⑷?⒈??⒑茲?T謖廡┤?痔茁返敝校?毯?形涫跫業鬧?隊脛腔奐捌涓鋈飼楦校?梢運擔?懇桓鋈?痔茁返拇叢旃?潭際且桓黽櫳戀墓?蹋?枰??淺な奔淙ヌ邐蛭涫醵?骺蒲?雜牒俠硇裕?諶肓爍鎏宥災泄?涫醯睦斫夂頹楦刑逖欏R虼耍?頤竊諏廢爸泄?涫醯墓?討斜憧商邐虻轎涫跫業木?袂楦小
中國武術是一種追求精神性的藝術形態,這就意味著人們在演練武術的過程中,演練的創造者是由技到藝、由藝及道,以物態的人體形象訴諸人的感知,傳遞藝術的審美信息,并獲得永恒的存在。一種藝術“如果不顯出精神,或者說沒有精神,藝術作品也就不復存在”[8]。而中國武術能夠呈現給世人一種精神,審美主體在演練武術的過程中滲入了個人的情感,通過武術的一招一式把武術中所蘊含的氣勢、韻味、節奏等都淋漓盡致表現出來。人們通過觀察武術外在的形式來體味中國武術的精神,這種精神也就是中國文化中所孕育的民族精神。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
2.2中國武術具有藝術的肢體形象表現性
“卡希爾說過,藝術是人創造出來的一種直觀形式,用來把握自然和生活,它不是現代的再現,而是一種可以感知的形式符號。”[9]中國武術作為一種肢體語言,作為一種可以感知的情感符號,在其日常的習練過程中需要貫穿中國武術行拳之理,通過習武人的長年累月的修煉來達到心手相應,渾然天成,其拳法、身法、眼神等生動逸雅之神韻而構成偶然一現之新景象,乃至惟妙之境界。“就身體本體而言,……,舞蹈、武術、體操等形體藝術更具有某種模仿性、儀式性、律動性、情感性等文化意義”[9],中國武術通過人體的肢體運動形式,使人體內在的精神、靈魂從身體里飄蕩出來,以心靈為中心、人體為工具、運動為手段的藝術美。中國武術在演練的過程中,要時刻體現出中國武術技擊性,體現出演練者的精、氣、神,要突出表現出動勢美,通過長期武術訓練,首先可以解放身體的各個環節,大大增強力度、速度、柔韌等身體素質,達到四肢靈活、姿態穩健、造型挺拔,進而使習武者在演練過程中的一招一式、一舉一動具有壯健勻稱、自然和諧的塑形美,為塑造各種人物形象,深刻表現人物內涵。在太極拳演練的過程中還要體現出演練者一種活力的充盈美,而且在演練過程中用的全是人的肢體動作,踢、打、摔、拿等運動形式使武術動作具有表現力,觀賞者可從這些動作中,直接感受到或優美柔和或粗獷有力的形態,再由此感受到的是人的生命力(活力)的體現,人的情感、情緒的表達,還可由此領悟與思考到人的生存環境、社會與政治、道德倫理、法律等的內在意蘊。中國武術表現出的藝術美并不是簡單的幾個造型,形如寂靜的月夜、威嚴的高山、平靜的山谷、波濤洶涌的海洋的雄偉氣象等這類自然之美,而是要體現出中國武術獨特的藝術美。黑格爾認為“藝術美的職責就在于它須把生命的現象,特別是把心靈的生氣灌注現象按照它們的自由性,表現于外在的事物,同時使這外在的事物符合它的概念”[10],中國武術就是充分體現出藝術的職責與使命,因為中國武術體現出的美并非靜止不動的美,而是體現出審美主體的觀念性的主體性;體現出中國武術有機的、有生命的形體;體現出生氣灌注于中國武術之中,呈現出一種愉悅的動人的外在與內在相和諧的“生氣美”。因此,中國武術演練過程中肢體的飛動之美、神韻之美、塑形之美體現出人體藝術的形象性,展現出中國武術的藝術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