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三生教育教學論文
本文作者:張萍 單位:永勝縣幼兒園
早年接觸生命教育、生活教育、生存教育是在學校當學生時,那時也沒有把三者并提,自己對此也是了解不深。而今我已是一名幼兒教師,當“三生教育”的春風吹進各大校園時,我園也不例外,教師們通過各種學習培訓,深刻了解了“三生教育”的內(nèi)容和意義,我也從中領會到了“三生教育”的真諦。在幼兒園開展實施“三生教育”,我認為應根據(jù)幼兒的年齡特征,將三生教育的內(nèi)容與幼兒的實際生活相結合,在貼進幼兒的生活中,融匯貫穿三生教育的內(nèi)容,幫助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以達到教育為生活服務的目的。
下面就“三生教育”在幼兒園中的實施,談談我個人的觀點。我國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生活即教育”。因此,幼兒園的三生教育,重點在于圍繞幼兒在園的一日生活,隨機地進行教育,幫助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道德習慣以及學習習慣,使其一生受益。
一、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套生活習慣,而良好的生活習慣是一個人生活質(zhì)量好壞的一把標尺。幼兒年齡小,可塑性強,從小教給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讓孩子們長大以后能幸福生活、快樂生活也就是三生教育的目的之一。在幼兒園,隨時看見有些小朋友亂丟垃圾,隨地吐痰、小手臟了不愛洗,衣服脫了到處亂放……這些壞習慣會害了孩子的一生。因此,教師要善于抓住每一個教育契機,對幼兒進行現(xiàn)場教育。比如,在進餐時,有些幼兒愛掉飯粒或是挑食、偏食,這也不吃那也不吃,教師就要引導幼兒懂得愛惜糧食,講一些關于愛惜糧食的故事和兒歌,讓幼兒知道挑食是一種不好的行為,知道不同的食物有不同的營養(yǎng),它可以幫助小朋友長高、長大。同時還要提醒幼兒多吃蔬菜,少吃一些垃圾食品,如冰激凌、燒烤、方便面等。又如在玩玩具時,有時孩子玩完玩具后不會收拾,到處亂丟,甚至不愛惜玩具,我就趁勢教育孩子們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鼓勵幼兒向做得好的孩子學習收拾玩具,玩玩具時要輕拿輕放,不要搶,要愛惜玩具。從幼兒在園時的吃飯、洗手、入廁、睡覺開始,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注重培養(yǎng)孩子們良好的生活習慣,引導他們從好的方面發(fā)展。
二、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習慣
一個人品德的好壞決定他的一生。良好的品德要從小塑造,幼兒就象一張白紙,純潔無暇,因此,老師的言行和老師的引導就至關重要。比如:在早晨入園時,我們就要求幼兒要跟教師互相問好,離園時要跟教師說再見,天天如此,年年如此,這看似簡單的一件事,其實這就是中華民族的一種美德教育。在幼兒園,還隨時看見有小朋友硬搶別人的東西,無故打人、罵人等現(xiàn)象發(fā)生,在發(fā)現(xiàn)時,我都會耐心地給孩子們說清楚為什么不能搶別人的東西,為什么不能打人、罵人,讓孩子們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引導孩子勇于承認錯誤,向別人說“對不起”。在做游戲,小朋友之間往往會有你推我撞,磕磕碰碰的事發(fā)生,此時,我會告訴孩子們要大方一點,勇敢一點,朋友之間要互相謙讓,讓幼兒從小具備大度、大氣的高貴品質(zhì)。從這些日常生活中,我一點一滴地滲透三生教育的內(nèi)容,讓孩子們在真實的生活中潛移默化的學到我們民族優(yōu)秀的傳統(tǒng)美德。
三、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孩子的成材來說至關重要。幼兒園的孩子由于年齡小,學習習慣難于培養(yǎng)。大部分孩子聽課、學習都是無意識的,注意力不夠集中。作為老師就不能要求過高,急于求成,要針對孩子的年齡特點,非常有耐心地因人施教。我們班上有一個孩子,他上課時坐不住,總是與前后或者左右的小朋友打鬧、講話,甚至對教師是視而不見,我行我素,一旦有動手操作時,他總是借故上廁所,我屢次教育收效甚微。有一天,我講了一個好聽的故事,我發(fā)現(xiàn)他竟然安靜地聽完了整個故事,我就有意讓他回答了故事中的一個問題,他竟然答對了。我非常高興地表揚了他,并在他臉上親了一下,對他說:“你真聰明,教師喜歡你!”從那以后,這個孩子變了許多,上課時安靜多了,還愛回答教師的問題了。一種好習慣的培養(yǎng),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個人才的誕生也絕非偶然。“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我們要用發(fā)展的眼光,幫助孩子找到優(yōu)勢,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他們今后的成長打好基礎。“三生教育”在幼兒園實施已有一年多了,我和孩子們從中受益頗多。在無數(shù)個和幼兒一起生活、交往、游戲、勞動的日子里,我和孩子們共同成長,共同進步,共同感受生活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