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中醫外科論文
作者:張董曉 張燕生 單位: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
農村醫療衛生保健事業發展滯后是“三農”問題的重要方面,解決農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問題、降低農民群眾看病費用,同時培養農村醫藥人才,使更多的基層醫生掌握常見多發病的診療技術,提高他們的醫療診治水平,使農村醫藥工作能夠健康有序地進行,已成為我們必須提上日程的任務。
相比較西醫學而言,中醫藥在農村初級衛生保健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中醫特色技術特別是中醫外科一些非藥物療法,不依賴于大型診療設備,不受場地、醫院規模、藥物等因素的制約,具有“簡、便、驗、廉”的特點,鄉村醫生容易掌握,便于開展,看了就能懂,學了就能會,會了就可以為患者解決實際問題。這些方法多用來治療一些常見、多發病,患者受益面廣,且醫療成本低,患者負擔較輕,因此大力推廣具有療效成本優勢的非藥物中醫外科特色技術,是解決農民看病難問題的有效途徑之一,也是提高注冊鄉村醫生治療水平、帶動基層健康醫療隊伍的重要手段,并可通過培養當地3~5名鄉村醫生,輻射帶動周邊地區,促進現代鄉村醫生治病水平。許多三級甲等醫院既往已培養了諸多博士、碩士、進修醫師,但對鄉村醫生培訓較少,缺乏對鄉村醫師進行授課、示教的經驗。事實上農村中醫藥人才對切實有效的中醫治療方法需求十分迫切,其通過掌握中醫適宜技術,不僅提高個人水平,甚至可以通過某種技術救活一個醫院,輻射周邊區域,帶動相關區縣該病治療水平的整體提高。農村地區中醫藥衛生人才是農村中醫藥事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和前提。因此加強對鄉村優秀中醫藥衛生人才培養,是提高中醫醫生的臨床技能、繁榮農村中醫藥市場、促進農村醫療發展的重要手段。我院作為教育部直屬院校、211工程院校北京中醫藥大學的附屬醫院,既往積累了一些鄉村醫師培養經驗。總結既往的人才培養經驗,我們認為針對鄉村醫師的培訓,應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項目篩選
項目篩選十分重要,要注意鄉村醫師自身特點及所推廣項目的可持續發展性。向鄉村醫生培訓推廣的中醫外科適宜技術需滿足以下條件:一是所選項目必須是目前正在使用的、療效確切的、群眾反映良好的、有一定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技術項目;二是要安全、有效,便于基層醫生學習和掌握;三是要具有較強的實用價值,療效較好;四是成本要低,只有如此才適合在鄉村推廣;五是要適合農村和基層應用。在治療多種外科疾病療效顯著的基礎上,我們結合我國外科疾病發病特點及中醫外科外治優勢,總結在既往學術交流、授課過程中鄉村醫生較感興趣的中醫外科特色診療方法進行總結。初步確定一些適合培訓和推廣的項目,(1)排乳手法治療早中期急性乳腺炎;(2)埋線配合外敷神闕穴治療慢性便秘;(3)針藥并用治療泌尿系中小結石(9mm以下);(4)中醫外治法治療肛瘺;(5)肛門給藥治療慢性前列腺炎;(6)灸法治療潰瘍性結腸炎;(7)穴位貼敷治療乳腺增生癥等。
2項目具體目標
如果能通過1年的時間,在各市基層重點培養當地3~5名注冊鄉村醫生,使其掌握上述療效確切、使用方便的中醫外科特色技術的要領,并能夠熟練使用,建立一支基層中醫外科醫療隊伍,輻射帶動周邊地區,則能不斷促進農村醫療技術水平的提高。
3項目實施
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可通過以下步驟促進項目的落實。(1)確定掌握上述診療技術、經驗豐富、具有中醫外科授課基礎的具體培訓骨干教師。(2)由骨干教師編寫擬培訓和推廣的中醫外科適宜技術診療規范,制作授課材料和特色技術規范化學習課件、光盤。明確特色技術的療效,規范特色技術的適應癥禁忌癥和操作方法。利用現代多媒體技術,多角度多層面多形式進行闡述,以便于學習,使學習者能充分理解掌握并運用特色技術。(3)選送推薦地區優秀鄉村醫生(中醫外科醫生)3~5名參加理論培訓學習。帶教醫院根據選送名單安排培訓學習,并在培訓結束后負責考核工作。(4)理論考核合格的鄉村醫生到相應醫院進修學習3~6個月。由臨床醫生協助骨干教師對鄉村醫師進行臨床帶教、觀摩示范,負責在日常工作中對鄉村醫生的指導,提高他們使用上述中醫外科適宜技術的水平。要及時發現推廣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反饋,并對推廣工作進行效果評價。(5)以區、縣及以下中醫院作為培訓基地,展開對口支援,骨干教師及三甲級醫院中醫外科專業人員到鄉村醫生所在地推廣中醫外科適宜技術,進行義診。定點負責指導工作,對工作中遇到的疑難問題進行解答。
4項目監督與評估
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應設專人負責項目管理,建立管理檔案,加強對培訓過程的監督管理和考核;培訓結束后,對培養效果進行考核,對推廣工作的效果進行評價。只有如此,才能保證項目實施的效果。中醫外科許多適用技術源遠流長,可謂歷經千年而未泯,但許多傳統技術因為收費低,無人傳授而逐漸處于衰落甚至消失的地步,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悲哀。作為價廉實用的技術,這些方法開展方便,在農村擁有廣大的市場,如能在現階段抓緊對傳統適用技術的拯救和推廣,可以說是功在千秋的事業。我們僅根據既往自身對鄉村醫師的培訓經驗提出個人見解,真誠希望能喚起中醫外科群體對鄉村適宜技術推廣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