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特殊教育論文
作者:程鳳林 單位:衡水學院
關于如何將特殊教育引入到高校教育教學中的研究,首先要弄清楚特殊教育的定義,科學地界定特殊教育的定義,是深化特殊教育研究的必然要求,同時還需研究大學生中的特殊群體以及如何將特殊教育施加于針對大學特殊群體的教育教學中。
1關于特殊教育定義
第一類關于特殊教育的基本定義,即把特殊教育看作是相對于普通教育而言,具有不同教育對象的教育,其教育對象在身體上有某些“困難”而無法適應普通教育。特殊教育與普通教育的區別不僅僅在于它的教學原理、教學方法或教育態度的差異,關鍵還由于其教育對象的特殊限定。特殊教育所面臨的是不適應或適應上有特殊困難的學生,而其功能在于協助他們重新適應。第二類關于特殊教育的定義,承認特殊教育是相對于普通教育而言具有不同的教育對象的教育,但認為教育對象不限于在身體上有“困難”,同時把天才等也做為特殊教育的對象,并提出了狹義特殊教育和廣義特殊教育的定義。第三類關于特殊教育的定義不僅繼承了第一類和第二類的觀點,同時又有所發展,認為特殊教育不僅教育對象特殊,而且教育內容(課程)與方法也特殊,明確指出特殊教育是一個獨立的系統。第四類關于特殊教育的定義,認為特殊教育是使用一般或特別設計的教材、教法、組織形式和設備對青少年所進行的達到一般的和特殊的培養目標的教育。特殊教育是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使用一般的或經過特別設計的課程、教材、教法和教學組織形式及教學設備對有特殊需要的兒童進行的旨在達到一般和特殊培養目標的教育[1,2]。
2開展特殊教育改革中需處理的關系
2.1教師與家長的關系。無論根據特殊教育的哪類定義,特殊教育施加于的對象都具有其特殊性,因此在開展特殊教育改革中與一般教育相比較,家長在其中起著較大的作用。對于學校而言,要向家長提供學校教育情況,交流教育經驗,共同制訂教育計劃。特殊教育改革中家長工作的重點是改變教師與家長的角色關系,形成合力,共同認識孩子的特殊需要,重新認識學校和家庭,重新認識教育。
2.2教師與學生的關系。雖然師生關系在任何形式的教育中都是非常重要的,而針對特殊教育而言,針對其特殊性需要充分考慮特殊教育對象的教育需要,特殊教育課程改革中師生關系應該由教育指導轉變為師生互動。這種轉變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變教師的教育要求為對學生的行為引導;變教師對課程的刻意安排為創設促進學生發展的支持性環境;變教師是教育行為的指揮者為教育活動的積極參與者、合作者。特殊教育中師生的互動關系給教育帶來的直接好處是教育中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學習需要,使個體內差異比較大的特殊群體得到相應的發展。師生的互動還包含了個性化人文關懷,能夠提高教育的整體質量,學校中師生互動的方式使特殊對象成為教育的主動參與者,有助于開發潛能。特殊教育課程改革為師生互動關系的建立提供了可能,搭建了平臺。2.3學生與學生的關系。在特殊教育中應該設置有利于學生之間互相交流的環境和條件,提倡同學間的互相幫助,互相關心,獲得同伴間的情感依戀,促進社會性的發展,同時通過實際活動能夠學會幫助和關心同伴的技能,提供機會使同學間有合作學習的可能,學會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向同學學習優點和長處,認識到彼此的差異,取長補短,還可以通過榜樣示范和教育激勵的方式促進同伴之間的交流,充分發揮同伴之間交往帶來的好處,體驗到同伴交往的快樂[3,4]。
3將特殊教育引入高校教育教學中
3.1大學生特殊群體的特點。關于大學生特殊群體目前雖然還沒有一個確切的定義,但是大學生中的特殊群體應該包括著經濟困難群體、心理異常群體、情緒型群體、網絡成癮群體、貴族群體等不同群體,這些群體都具有自己鮮明的特點。當然這些群體實質都是會發展到心理層面的問題。比如經濟困難群體,這一群體往往學習勤奮、個性獨立,學習上非常自信但生活上非常自卑,不太愿意與其他同學相處,對課外的一些社團等活動參與不積極;網絡成癮群體也實質是心理上的一些問題,太依賴網絡,對網絡和現實的界限認識模糊,一味陷入網絡不能自拔,尤其是大學生完全脫離父母,學校對其管理也不嚴格,學生自制力又差,從而深陷其中,不要說學習,有的甚至吃飯、睡覺都不能保證。貴族群體則出自一些家庭條件好的學生,他們會形成自己的一個小群體,不愿意與群體外的其他同學交流,自成一派,主要心思沒有放在學習上,對非主流的東西較為熱衷。
3.2高校教育教學中由特殊教育的借鑒。大學生中特殊群體的數量在不斷增加,同時大學生都比較個性而且他們多已成年,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等看待問題的觀點都已經形成。如何從思想上、學習上、生活上更好的給他們提供幫助,這將是我們高校教育教學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從特殊教育改革中我們高校可以挖掘出許多值得借鑒的東西。第一方面特殊教育改革中需要處理好的老師與家長的關系,而作為高校的教育,面臨的都是來自天南海北的大學生,跟學生家長聯系起來較為困難,但是可以通過經常性的電話聯系、郵件聯系等方式與家長溝通。當然高校的一個輔導員會帶上百的學生,這樣每個學生家長都親自電話聯系工作量非常大也不現實,可以通過建立一個學生家長群等方式,讓大家共同關注、共同討論。當然對于一些農村家長上網不方便的情況,或者學生確實較為特殊等問題,班干部及輔導員還是應該加強監管,及時與家長溝通。第二方面在特殊教育改革中老師與學生的關系這部分,對于高校教育也是適用的,要讓大學生中的特殊群體積極參與到教育教學過程中,這樣必將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三方面也同樣適用大學教育中,加強學生間的互助、互動,使學生之間形成良好、融洽的關系。尤其在大學教育中,學生基本都是住校的,這樣同宿舍的同學是和自己在一起時間最長的人,因此建立良好的同學關系,有問題大家一起解決,相互幫助,在這種融洽的氛圍中同學們能夠更好地學習和生活,然而這種良好的同學關系的建立還需班干部及輔導員的多多參與、多多促進。結語:本文從特殊教育的定義,特殊教育改革中需要處理好的幾方面關系出發,借鑒特殊教育的一些觀點從而更好的針對大學生中特殊群體實施教育、教學。該文僅借鑒特殊教育改革中需要處理的幾個關系出發,而針對特殊教育的改革具有多個方面,因此如何將特殊教育更好的引入到高校教育教學中還需做進一步研究、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