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教育創建論文
本文作者:王玲莉 單位:湖南農業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隨著我國經濟產業結構的持續優化升級,一方面出現了一批以高新技術為核心的新興行業,電子、信息、新材料等,另一方面傳統農業、手工業也要求實現現代化的發展模式。出現了由勞動密集型產業向技術密集型的轉化,以此擴大、提高生產力,這些變化都要求大量的高素質人力資源。
湖南擁有中意電器、湖南神塑、時代新材、金德管業、長豐集團等678家塑料加工規模企業。此外,2009年的《湖南省輕工業振興實施規劃》已經將“塑料加工”等五大輕工產業列為重點建設行業。并在2010年,中國第一個輕工業示范產業園——“中國(湖南)輕工產業園”在湖南湘陰奠基,此工業園也已將“塑料加工”列為重點發展產業之一,預計年產值將超過1000億。
從國內、省內的行業發展情況分析可知,經濟的發展及人才的缺乏為重點建設高分子材料加工技術專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產業平臺和就業保障。湖南科技職院高分子材料加工技術專業于1982年開始第一次招生,2009年本專業被評定為湖南省精品專業,2010年本專業教學團隊獲得“省級優秀教學團隊”榮譽稱號,學院目前是湖南省唯一的擁有塑料行業職業技能鑒定資格單位。
深入調研,適時調整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培養方案以積極適應省內塑料加工產業結構及技術升級需要為基礎,本專業通過對省內部分規模企業的調研,針對省內行業企業人才需求變化,適時調整人才培養目標:立足湖南省塑料產業經濟,培養具備現代塑料注射、擠出加工技術,塑料配混、改性及塑料測試技術,使其掌握基本的塑料二次加工技術,并注重培養學生的企業生產管理及品質控制能力、較強的團隊合作、溝通交流能力,具備一定創新意識、創業能力的高素質、高級技能型專業人才。
深化“專業+公司”“三年九段、工學交替”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為真正落實人才培養改革方案,更好地提高學生職業能力素質,學院充分利用校內實訓基地的生產性塑料加工設備,將企業建在學校內,成立長沙科創塑料科技有限公司,形成“校中廠”,創造真實職業環境,實現“專業+公司”培養模式。通過在校外實訓車間建立“廠中校”,改革僅僅依托校企聯盟,進一步深化工學結合、工學交替的人才培養模式,逐步實施“三年九段”教學模式,完善“三年九段”教學管理體制。通過廠中校、校中廠,實現教師與企業內部領導地共同管理,實現技術開發與教學的雙向互動。
以職業核心能力為導向,構建知識、能力、素質遞進的專業模塊化課程體系由于職業能力是一個由基本素質能力→專業基礎能力→專業核心能力→職業綜合能力逐步形成的過程,所以在兼顧學生職業能力的拓展與終身發展能力的基礎上,將工作崗位所需各項能力歸納為基本素質能力、專業基礎能力、專業核心能力與職業綜合能力,對課程體系進行整合與規劃,建構以職業核心能力為導向,校企合作開發的,基于學生認知規律與職業發展規律、能力遞進的課程體系和模塊化專業課程。
區域經濟背景下的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建設,主要是以專業建設為核心,以辦學體制、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質量監督體系、教師團隊等方面為重點建設,既能滿足社會崗位需要,又能實現勞動者價值的特色專業,使教育與經濟更好地實現良性互動。
而在發展高職教育建設的過程中社會各界對職業教育整體認識不足、相關部門缺乏投入等,高等職業教育的基礎能力需大力加強,發展面臨諸多困難。這些問題亦當引起我們的重視,使我們在學習、工作中不斷地發現解決問題,使我們所做的理論研究不至于淪為紙上談兵,而真正為現實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