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工業建筑管理論文
本文作者:呂敬建 單位:浙江省工業設計研究院
國民經濟發展階段,建筑師的作用逐步得到認可
到了19世紀70年代以后至80年代,盡管我國的社會經濟有了一定的發展,但是與國際上的經濟發展速度還是有很大的差距。所以國家當時強調加速發展工業經濟。特別是十年文革結束之后,全國上下摩拳擦掌,一心要把文革時期損失的時間搶回來。當時的建材供應,特別是水泥及鋼材的生產已有了一定的發展,但還是較為緊缺。當時的鋼筋混凝土結構已普遍采用,預應力技術普遍得到應用。如鋼筋混凝土預應力屋架、桁架,鋼筋混凝土預應力行車梁,鋼筋混凝土預應力板等。為了適應工業快速發展的速度,加快工業廠房的建設進度,國家大力推廣建筑模數制、構件模塊化。建設部組織編制了大量的標準化設計圖集,包括各類鋼筋混凝土構件圖集、單層鋼筋混凝土排架結構體系等。以便于大規模的工廠化生產,有利于縮短設計周期及加快工地現場的建設進度。以上的這些工作,都是在當年大干快上的時代背景下,為當時的工業大發展起到了不可小覷的作用。在那個階段,建筑師的作用開始逐步得到了社會的認可。建筑師本身也已開始認識到了自己在工業建筑設計中的責任。但在當時的大干快上的環境中,以及當時的社會經濟實力的影響下,建筑師還是較難很好地發揮其應有的作用。當年的基本建設還是沿用了“經濟、適用、在一定程度上適當注意美觀”的政策。工業建筑的建筑設計工作基本上還是停留在給工藝設備做個較簡單的包裝,給操作工人做個遮風擋雨的圍護。沒有把工業建筑的設計置于一個城市建設的大環境中來統一考慮。許多項目的土地利用率很低,建筑能耗也很高,操作工人的工作環境及生活條件均較差,廠區的環境也較簡陋,廠房建筑的形象單一。這些都是當年工業建筑的時代特征,也是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難以回避的階段。
國民經濟有了一定規模,建筑師的才能逐步得到了發揮
上個世紀90年代以后,我國的經濟發展速度已明顯加快,鋼鐵產量已基本能滿足經濟發展的需求。由于鋼鐵產量的快速提高,鋼結構廠房大量出現,有單層鋼構廠房,也有多層甚至高層鋼結構廠房;有門式鋼架結構形式,亦有鋼網架結構形式。由于鋼結構的特性,廠房的跨度越做越大。這就給建筑師提供了更多的選擇余地。如果廠房的單向柱間尺寸大,可采用門式鋼架結構;如雙向柱網尺寸均很大,則可選用網架結構形式。所以鋼結構廠房滿足了大跨度生產工藝的需求,且能滿足工藝上的各種靈活變化布局的要求。更主要的是由于鋼結構構件可以工廠化制作、現場裝配,這就大大加快了工程建設的進度。且由于鋼結構的自身重量遠較鋼筋混凝土結構輕,所以對地基礎處理的成本也大為減少,特別適合在軟土地基區域使用,而且鋼結構屬可回收材料并可重復使用。正是有上述的種種優勢,所以鋼結構廠房被普遍采用。在這個時期中,社會經濟的發展及改革開放的程度日新月異,人們的思想意識掙脫了長期的束縛,建筑師們也不例外。在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支持下,在廣大民眾對提高城市品位的呼聲日益高漲的背景下,建筑師的地位日益提升。建筑師在工業建筑設計中的作用開始得到了重視,建筑師的才能逐步得到了發揮。建筑師已不再滿足于給工藝設備做個較簡單的包裝,而是針對不同的企業對工業廠區的不同要求,越來越多地追求多樣化、差別化。對廠區的環境綠化要求公園化;對工業建筑的外觀要求美觀、有個性化;對操作工人的作業環境力爭適當舒適,要做到有良好的采光、通風;對員工生活設施的要求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別是對廠前區的設計要求更高,要求與城市街景相匹配。換句話說,建筑師在這個時期里,在社會經濟實力的支持下,在工業建筑設計中有了很大的施展才華的余地。
國民經濟持續發展,建筑師需要深入考慮的問題
在國民經濟持續發展的今天,建筑師在工業建筑設計上,將真正開始發揮作用,并將越來越得到重視。建筑師們將結合現代工業建筑的發展狀況,不斷地歸納工業建筑的發展思路,以城市設計理論為主導思想,將建筑學、城市規劃學及園林景觀理論相結合,將人性化設計思想不斷引入工業建筑。以“以人為本”為宗旨,為工人提供一個健康的操作環境,為企業創造一個更為舒適的工作環境;采用現代建筑材料,運用建筑設計手段,注重工業廠房的美學與城市環境的結合;著重于廠區總體規劃與地形地貌相結合,與城市規劃相匹配;保護自然環境,保持工業建筑的可持續發展的可行性。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我國的土地資源日益緊缺,政府已經把土地政策提升為國策的高度。所以今后對工業建設土地利用率的要求將會越來越高。對于這一點,建筑師將從二個方面來考慮。一個是對新建的工業建筑,我們將進一步優化生產空間的組合,盡可能地將各種功能集合成大體量廠房,將倉庫、車間及生產管理、輔助設施合理地組合起來,減小無效空間,減少室外交通面積。這樣的組合方式,不僅加大了土地利用率,同時也對廠房內的使用方式的靈活變化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當然這種組合方式要充分考慮消防疏散,通風排煙等其它要求。節約土地的另一個方面是要重視對舊有工業建筑的改造。工業建筑不是一次性的用品。由于現代科技的迅猛發展,工業產品不斷地更新換代,其更新換代的周期遠比一個建筑物的使用周期短。所以利用舊有廠房的改造以適應新產品的生產,在節約土地,減少投資,加快建設進度方面均有不可忽視的意義。所以我們在新設計工業建筑時,就要對今后的適應性改造留有最大的可能性。
如何進一步降低在工業建筑中的建筑能耗,也是建筑師們需思考的問題。如何最大可能地利用被動式的能源技術。如合理的總平面布局,盡量地利用自然通風、天然采光,以減少照明、暖通的耗能;如利用太陽能為生產及生活提供熱水;利用地源熱能為車間及管理用房提供舒適的環境;將有空調要求的空間盡量地組合在一起,以最大可能地減少熱損耗。我國的現有規范對民用建筑有具體的節能要求,而對工業建筑未有具體要求。事實上在工業建筑中,有許多行業的廠房都有空調要求,因此在這些廠房的設計均應考慮適當的節能措施。在設計大體量的廠房時,通風是需重點考慮的。我們曾經在博雷控制系統(中國)有限公司的廠房中設計了一種預熱型通風方式。即將室外的新風通過地埋式的管道引入車間內部,利用地源熱能進行預熱,給車間送入冬暖夏涼的新風,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建筑能耗,提高了廠房操作環境的舒適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