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期貨市場論文
作者:秦敏花 單位:河南大學經濟學院
交易量迅速增加近年來,經過規范整頓的中國期貨市場開始活躍,從2001年開始,我國期貨市場的交易量穩步增長,2010年我國期貨市場的總交易量達313352.93萬手,其中農產品期貨各品種的交易量增長迅速。農產品期貨在我國期貨市場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1998—2002年期間,農產品期貨在我國期貨市場的比重占到70%以上。2003年以后比重有所下降,這是由于一些新品種如金屬、化工類產品以及金融期貨品種的上市及其迅速發展導致農產品期貨的成交量占總成交量比重有所下降,但從絕對量看,我國農產品期貨市場的交易量仍然增長迅速,見圖1。
期貨市場的功能得到初步發揮伴隨著上市品種的增加及交易量的上升,我國期貨市場的功能也逐步得到了發揮。近年來,通過不斷完善合約規則,增強市場流動性,我國農產品期貨市場中各品種期貨合約價格發現的有效性得到不斷提高。楊晨輝、劉新梅、魏振祥(2011)等運用誤差修正項模型和基于t分布的雙變量EC-EGARCH(1,1)模型對我國的玉米、白糖的期現貨價格的關系進行了研究,研究發現:玉米和白糖的期、現貨價格之間存在長期穩定的關系和相互引導的關系,并且期貨市場對現貨市場的引導強于現貨市場對期貨市場的引導[1]。就單個品種來看,目前我國農產品中市場化程度較高的大豆期貨合約價格發現的有效性得到了廣泛認可,與現貨市場價格和國際市場價格均保持較高的相關性。如2008年大連商品交易所的大豆期貨價格與美國芝加哥商業交易所(CME)的大豆期貨價格以及美國、巴西、阿根廷等國大豆的現貨價格均具有高度相關性,其相關系數分別為:0.9732、0.9568、0.9039、0.9579,東京谷物交易所(TGE)的大豆期貨合約由于活躍度不足,所以其他地方大豆期貨價格與其期貨價格的相關系數均相對偏弱,但即使如此,大連商品交易所(DCE)與東京谷物交易所(TGE)的相關系數仍達0.8613,見表2。
在服務相關產業發展方面,創造出了一些成功模式隨著期貨市場的快速發展,其功能及作用逐漸得到認識并受到重視。相關產業的市場主體如企業、合作組織甚至農戶開始有意識地利用期貨市場為生產經營服務,加上交易所及期貨公司的引導,在實踐中創造了一些較為成功的案例,有力地推動了相關產業發展,如延津模式、大平模式、奧星模式、銀豐模式等。綜上所述,我國期貨市場雖然在很多方面和國外相比還有很大差距[2],但近年來的快速發展已初步具備了服務農業發展的能力。
期貨市場的基本功能及在農業現代化中的作用
期貨市場的基本功能有二:規避風險和價格發現。規避風險是期貨市場發展的源動力。此功能是通過套期保值操作來實現的,所謂套期保值是指在期貨市場上買進或賣出與現貨數量相等但交易方向相反的期貨合約,以期在未來某一段時間通過賣出或買進期貨合約而補償現貨市場價格不利變動所帶來的實際損失。農業是自然再生產和經濟再生產過程的統一,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農業的市場風險即價格波動風險逐漸加大并成為影響農業發展的主要風險。通過期貨市場的套期保值操作,農產品價格的波動風險能夠被規避,讓農業生產經營者專注于生產經營。期貨市場的另一個基本功能是價格發現,即期貨市場能夠報出某種商品一段時間的未來價格。其原因在于期貨市場是一個集聚了眾多買賣雙方,通過公開、公正、高效的競價方式,在交易場所內自由交易的競爭市場。因此,交易所能把所有影響商品供求關系的信號因素都反映到期貨市場內。和現貨價格相比,期貨價格具有連續性、公開性和權威性。在市場經濟中,價格信號是生產經營決策的依據,價格的變化反映了產品供求狀況。因此,價格機制是市場經濟調節資源配置的重要手段,生產經營者可以利用期貨價格更好的調整其產品結構。農業現代化一直是我國理論界關注的熱點問題。目前被廣泛接受的農業現代化的涵義是用現代科學技術和生產手段裝備農業,以先進的科學方法組織和管理農業,提高農業生產者的文化和技術素質,把落后的傳統農業逐步改造為既具有高度生產力水平,又能保持和提高環境質量以及可持續發展的現代農業的過程。依照上述定義,現代農業大致有以下特征:①現代科技的應用;②農業組織形式的變革,如農民組織化程度的提高;③現代新型農民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根本;④重視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農業;⑤農業基礎設施的完備等。
1推動農業的適度規模經營農業現代化和農業經營規模之間并沒有必然聯系,一些國家或地區如日本、韓國等均在小規模經營的基礎上實現了農業現代化。但我國目前的超小規模經營從勞動生產率、新技術和先進經營管理方法的推廣應用等方面都嚴重影響著農業現代化的實現。因此,推進農業的適度規模經營將會加快推進我國農業現代化進程。而且隨著我國工業化、城鎮化的快速推進,通過土地流轉實現適度規模經營也具備了現實可能性。進入新世紀后,我國農地流轉快速發展,但和非農就業率的迅速提高相比,目前的土地流轉明顯滯后,多數離土離鄉的農民并不樂意流轉所承包土地,且不同地區的土地流轉存在顯著差異。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農戶家庭的農地控制權偏好尚未得到本質性替代[3]。農地控制權偏好存在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國戶籍制度改革的滯后,絕大多數農村勞動力和他們的家屬得不到在城市永久居住的法律認可,也無法享受戶籍制度包含的各項社會福利[4]。多數學者是從土地流出者的角度去探討土地流轉問題的。但土地流轉過程中不僅有流出者,還有流入者,隨著各地戶籍制度改革的推進,制約土地流出者流轉土地的因素會逐步緩解。對于土地流入者而言,是否流入土地同樣受多種因素影響,最主要的就是流入土地的成本和收益,根據我國目前的規定,流入的土地不能用于非農業用途。農業受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的雙重影響,因此,土地流入者必須能夠規避這些風險獲得相應收益才愿意流入土地。期貨市場為解決這個問題提供了一條途徑,土地流入者通過在期貨市場上規避價格變動風險從而獲得較為穩定的收入,有利于提高其擴大農業經營的積極性,從而推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如安徽的慶發集團就靠著期貨市場穩步擴大了經營規模。
2推動農業結構調整農業結構調整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內容。雖然近年來畜牧業等發展較快,但從人民生活需要和國民經濟發展的角度看,我國的農業結構遠沒有達到合理或優化的程度。農牧、農林遠沒有實現有機結合,種植業的內部結構也存在很大問題,因此,我國農業結構需進一步優化[5]。期貨市場具有價格發現的功能,而且和現貨市場價格相比,期貨價格具有預見性、權威性、公開性、連續性等特征,因此,在引導農業結構調整方面具有明顯優勢。近年來,鄭州商品交易所有意識地發揮期貨市場在農業結構調整方面的作用,取得了明顯效果,創造出了延津模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