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語文實踐論文
作者:喬延俊 單位:連云港大港中等專業學校
中職學校文學社具有以下作用
1.有助于激發中職生語文學習的興趣,誘發學生素質潛能。現代教學理論認為:只有當教師的教育影響與學生的特點相符時,才能克服學生的消極情緒或厭惡抵觸態度,進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誘發出他們學習的潛能。中職學校文學社是由一批有語文愛好,有一定語文特長的學生為骨干組織起來的。他們在語文教師的指導下,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在活動中體會參與的樂趣,獲得成功的體驗,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與熱情,使他們在參與中掌握學習方法,獲得成就感和自信心,滿足好奇心和求知欲,學生的素質潛能得以發揮和實現。
2.有助于轉變中職學生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自主創新能力。新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并把它作為一種精神貫穿于課程標準的始終。那么,如何促進學習方式的轉變?開展文學社實踐活動,有助于轉變中職學生的學習方式。因為文學社活動有著比課堂教學更為豐富的內容、開放的主題、精彩的活動、靈活的方式、有效的組織。學生通過親身經歷,親身感受這些活動,不僅視野得到開拓,智力得到發展,他們的組織能力、自主學習和創新的能力也得到提高。
3.有助于優化校園文化,陶冶情操,提高學生思想道德品質。文學社辦有自己的社刊、板報,學生的才華有了顯露的機會,因而凡是開展文學社活動的學校,學生在校園墻壁、桌椅上的亂涂亂畫現象,以及低級趣味的“宿室文學”、“課桌文學”,“廁所文學”都明顯減少,無形中優化了校園文化,陶冶了情操。
4.有助于學生接觸社會、了解職業環境,也為學生提供了語文學習資源。文學社通過各種實踐活動,充分挖掘和利用學生的學習潛能,使學生不僅接觸社會、了解職業環境,也為學生提供了語文學習的資源,學生能把他們在書本上學到的知識應用到生活中,通過貼近生活,了解社會,目睹了創業的艱難,體驗競爭的風險,懂得了生活的韻味,為自己將來適應社會奠定了基礎。
5.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實現健康人格塑造。作為一名教師,除授予學生語文的專業知識,最根本的目的是育人,樹立一代全面發展的高素質的新人。因而,教師在文學社活動指導的過程中能有意識、有計劃地結合語文知識傳授、語言能力培養,著眼于培養學生積極健康的情感態度、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高尚的審美情趣等等,從而最終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實現健康人格塑造。
提高中職學生語文素養的具體做法
1.開展讀書活動。文學社成員可以定期進行課外閱讀的交流。社員們先選定自己感興趣的文章認真閱讀,強調閱讀中的個性體驗和感受;然后寫200字左右的讀后感;最后大家交流,互換心得。課外閱讀是語文學習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沒有充足的課外閱讀,就難以提高學生的各種語文能力,更無法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2.開展文學社講座活動。邀請專家作家來校講座,借助社會力量,促進作文教學與寫作;也可以由語文老師和文學社核心社員主講,交流讀書寫作的體會。這樣既有專家的指導,也有同齡人的寫作經驗介紹,能重新激活學生的形象思維,挖掘學生的創作潛力。積極開展文學社講座,是提高文學社成員寫作水平的一條有效途徑。
3.編輯刊物。學生參與這些活動,都必須親自動手動腦,他們的讀、寫、聽、說能力得到了綜合性訓練。學生要解決活動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智力能力就得到了發展。學生自己的作品能在報刊雜志發表,消除了語文難學,作文難寫的畏懼心理,增加了他們學好語文的自信心。他們的創造力在這點點滴滴的成功中得到激發,從而有效地提高了他們的智力與身心素質。
4.舉辦各種比賽活動。為激發學生學語文的興趣,特別是提高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文學社可以舉辦一些小競賽,如,現場作文比賽、語文知識競賽、演講比賽、詩歌朗誦比賽等活動,培養及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及綜合運用能力。
5.利用網絡搜集信息。現代網絡發達,教師可向學生推薦“中學生閱讀”、“作文之路”、“作文教學網”、“作文島”、“中學生閱讀報”等優秀中學文科網站,并進行交流評比。教師要引導學生如何利用網絡搜集信息,培養學生自主搜集材料、完成知識建構的能力,達到學習目的。
總之,今天的職高學生處在一個思想大解放、科技大創新的時代。思想活躍、思維敏捷,對新事物、新觀點特別敏感,易于接受;中職學生普遍文化基礎相對較差,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都不強,但他們精力充沛,時間充足,不乏積極熱情的生命活力,同樣渴望創造和成功。我們中職語文教師要與時俱進,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充分發揮文學社作用,探索富有實效的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式、方法和手段,培養學生語文應用能力,提高中職生語文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