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法律知識論文
作者:李穎 唐菲 邢媛 單位:廊坊職業技術學院
法律信仰嚴重缺失,導致學生厭學在經濟體制改革不斷向前推進的同時,多元化的因素也影響著學生的對于法律權威性的認識和理解。很多高職高專學生認為,我學好專業知識,將來找個好工作就行了,學習法律知識沒有用,社會上很多事情“講的是人情,靠的是關系”,法律根本就管不了。正是由于這樣的法律信仰缺失,導致學生的厭學情緒嚴重。另外,學校制定的規章制度在執行上存在很大的彈性,也加深了學生對法律學習的惰性。校規校紀是學校為了正常的日常管理,根據國家法律的精神針對學生制訂的相應規章制度,但在執行上,這些規章制度卻有一定的彈性。一些學生的行為違反了制度卻沒有按照規定進行處罰,這就使學生存在僥幸的心理,產生了什么事情都可以“法外開恩”的思想,即使違反了規定也有回旋的余地。這樣一來,法律的權威性在學生的心中也就蕩然無存了,這無疑是法制教育中存在的一個重大問題。
理論聯系實際學生才愛學首先,法律教學必須與生活實際相聯系。我國宏觀的法律法規理論性強、范圍廣、內容多、概念抽象,不便于學生的理解和運用。在課堂教學上理論聯系實際,就必須用到案例教學。在以往運用案例進行教學時,常用的做法是在上課時把案例擺在黑板上,然后進行講解分析。這種教學方法的弊端在于:一是案例教學僅僅停留在課堂教學上,案例教學環節單一;二是選用的案例基本上是“過濾”了的案例,許多實踐中的細節都忽略了,造成針對性非常薄弱,紙上談兵的現象嚴重。針對上述現象我們必須改進,要從司法實踐中或者是發生在學生身邊的案例入手,把相關素材原汁原味地提供給學生。例如:在講《合同法》的時候,學生就將自己家發生的關于租賃合同的案例拿到課堂進行討論、分析;在講《刑法》時,我們就討論“‘醉酒駕車’該不該判刑”等熱點問題。在講《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時,我們就從學生手里的購物小票引申出消費者權益問題……這樣做不僅具有較強的現實說服力,而且會使學生恢復對法律的信心,重建法律信仰,同時還能解決學生及其家庭的法律問題。其次,法律教學必須與學生實際相聯系。需要是干好一切事情的動力。在法律教學中,教師要急學生之所需,要了解學生最需要哪些法律知識,最想了解哪些法律知識,最缺乏哪些法律知識,針對實際情況有的放矢地開展教學,這樣才便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如對面臨畢業的學生生,要重點講《勞動法》、《公司法》以及有關人事改革制度、工資制度、求職擇業等方面的法律法規;對財會專業的學生,要講《經濟法》和金融稅收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規。這樣才能增強他們的法律意識,有效提高學生護法的自覺性、執法的自主性、維權的主動性。
教師有能力學生才信服高素質的師資隊伍是培養和提高學生法律素質的重要條件。法律教育對教師素質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一方面教師要在道德和法律兩方面具備良好的學術素養,另一方面教師要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和崇高的人格魅力。《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剛要》中專門提到了職業教育規劃,并且強調了以“雙師型”教師為重點,加強職業院校教師隊伍建設。我們要培養的是技能型人才,那么,這就要求教師更要注重自身實踐能力的培養。可以通過擔任人民陪審團員、到律師事務所鍛煉、提供法律援助等各種方式,提高教師的實踐能力,以使學生從心里敬佩老師,“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只有教師真正做到“走出去”,才能使學生在教師的教學中汲取更多的“社會養分”,才能使學生畢業后,在實際工作中對于相關法律知識和問題不在一臉茫然。
師生多交流學生解難題俗話說,“一人智短,二人智長”,所以師生之間的交流也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有限的課堂教學并不能使師生之間的交流深入化,為此,拓展交流空間、建立交流平臺也是教學的延伸。利用網絡,建立QQ交流群和法律知識論壇,不僅便于教師和學生進行交流互動、加強溝通,而且還能突破教學時間和教學地點的局限性。另外,也能緩解學生在與老師面對面交談時的拘謹,能夠把自己的真實想法說出來,讓老師廣泛了解學生的意見和建議。思想只有經過碰撞交流,才可以散發出智慧的火花。利用這一交流平臺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師生交流、教師與教師之間可以交流,學生與學生之間也可以交流。另外,這類交流群組還可以邀請現實生活中相關的法律工作者,例如法官、律師的參與。他們的加入還能夠進一步幫助學生及其家庭解決實際的法律困惑和困難。
教學手段多學生感興趣首先,教學條件的現代化能夠促進教學手段的多樣化。多媒體教學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教師可以從網絡中下載《今日說法》、《經濟與法》、《法律講堂》等節目,并將這些節目經過整理加以歸類,然后再呈現給學生。這樣做的好處一是可以把找案例、寫案例的時間節約下來,將更多的時間用在講解、分析和討論上;二是可以更生動地將案例演示出來,注重細節問題,增強教學的現場性。這些手段的運用都能得到學生的肯定和喜愛。
其次,模擬法庭再現真實法庭場景,并對法庭審理過程進行模擬。教學中的模擬法庭法是將所學的法律知識進行綜合演練的實踐性方法。這種形式操作性強,程序嚴格。教師要事先選好適合案例,做好學生的角色分配,使其通過角色參與到活動中去。模擬法庭中所需成員要全部由學生組成,有合議庭、公訴人、辯護人、法定代理人、被告人。這樣形象直觀的演“法”場景,會使空口說“法”的法律課變得生動形象,不僅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同時對規范學生行為也會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再次,作為課堂教學活動的延伸,開展與之相適應的實踐活動,可以使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得以實踐。比如開展法律知識競賽、辯論賽活動,一方面可以鍛煉學生的思辨能力、反應能力、表達能力,另一方面,也能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畢竟作為高職高專學生,學歷不算高,今后要提升學歷就必須具備自學能力。
總之,高職高專法律教學的改革任重道遠。改革舊的教學內容和方法,會使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使其由被動學習方式變為主動參與,在課堂教學的互動過程中健康成長。而學生只有真正地把自身學到的知識和能力結合起來,努力做到學以致用,學有所用,才能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才會為我國法治建設做出應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