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造型藝術論文
作者:郭巖 單位:南京大學美術研究院
服飾美的樸實性由于敦煌自古就是多民族聚居地區,敦煌壁畫服飾中記錄了千百年漢族和許多少數民族如土蕃、回紇、西夏、蒙古等民族的服飾,用寫實的方法展示了民族服飾的特色美。敦煌服飾具有很強的平民性生活性,敦煌壁畫中有大量的反映普通百姓各種生活的場景,如婚喪嫁娶、漁獵耕獲、聚會出行、宴飲百戲等,這些場景所展示的平民服飾充分的體現了百姓服飾的樸實美。服飾美的藝術性敦煌壁畫服飾藝術對生活的反映不受現實生活中一般邏輯的規范和限制,而是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運用濃縮、象征、美化、變形等藝術手段,具體而又形象的描繪了各類人物的服飾,服務于人物的身份、特點,使服飾有了鮮明的美學特征。許多服飾的藝術形象非常經典,突出了美化人物的藝術感,如飛天的飄帶繼承了中國服裝追求意境美的傳統,賦于了更加顯著的美學特征。
敦煌壁畫服飾的審美文化透視
1.敦煌壁畫服飾中的傳統文化美敦煌服飾繼承了秦漢服裝的古樸典雅,傳承著魏晉南北朝服裝的娟秀樸實,隋唐服裝的開放華麗,五代宋元服裝的淡雅簡約,構成了敦煌服飾特有的傳統文化美。敦煌壁畫服飾審美重視以服裝反映傳統文化精神,反映人物的精神氣質,以服飾之美襯托人物的精神之美,將外在的服飾與潛在的傳統文化精神和人物的氣質內涵融為一體,更充分地表達出服飾的美感。例如將云與如意的形象綜合在一起的如意云紋,和從“羽化升仙”的古代神話傳說中衍生而來的在衣袖肘部一圈類似羽毛狀的裝飾,都反映了古人通過借鑒和創作而展現出的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敦煌服飾充分反映了中原傳統儒道文化對于人物形象與服飾產生的深刻影響。
2.敦煌壁畫服飾中的意境含蓄美敦煌壁畫服飾強調造型、線形和紋飾的抽象寓意表達,透露出含蓄美朦朧隱約美,給人委婉含蓄的審美感受。含蓄是傳統藝術美的重要表現形式,它不刻意追求精準性或純形式的客觀美感,而是崇尚用意象美含蓄地表現既在情理之中而又出乎意料的美感。如用各具特色的服裝樣式,或寫實與變體相結合的動物、幾何紋樣、花草枝、藤蔓紋等具有抽象和寓意的服飾圖案含蓄地表現意境美等等。再如壁畫上的飛天之所以給人以飄逸的美感,飄帶之功不可或缺,這給人以更多的想象空間,也體現了東方藝術含蓄、寫意的獨特魅力。
敦煌壁畫服飾所體現出的形式美
1.來自傳承的藝術美每個國家都有自己不同的文化傳統和民族特點。這些傳統和特點無疑會在服裝藝術上打下烙印。敦煌壁畫服飾傳承著千百年各種時期的服飾造型、配色、材質、圖案以及精美絕倫的傳統工藝。精致的傳統服裝、飾物,艷麗的民族色彩,傳統的中國吉祥圖案,這些最具民族特色的中國元素廣泛地體現在敦煌服飾之中。敦煌壁畫各種人物的服裝、佩飾大部分來源于生活中世俗人物、婦女的裝扮,同時也加入了想象的神化和創作的美化,是一種既繼承歷史又反映時代,集合了多元文化因素的創新而獨特的服裝樣式。從服裝服飾傳承的角度看敦煌服飾,也反映出傳統服飾藝術以及佛教思想、儒家文化、道教玄學、中國民間神話傳說等文化內容,在敦煌服飾藝術中從最初的接觸到逐漸融合的這樣一個過程。敦煌服飾的傳承和發展進一步體現了傳統的服裝風貌、藝術風格和藝術美。
2.出自匠心的和諧美敦煌壁畫服飾的美在于其風格體現了整體美與和諧美。服裝的款式、色彩、材質、配飾,形成整體的、充滿魅力的外形效果,能快速傳達出壁畫人物服飾的美感,具有強烈的感染力,使人產生審美觀的共鳴。敦煌人物、仕女在服裝款式服裝色彩和服飾紋樣上展現了古人審美情趣審美修養和設計智慧。例如敦煌仕女的衣冠服飾就形式多樣手法變化多端。裝束上應用了藏露、透疊、長短、松緊的對比手法。色彩上既有冷暖對比、色相對比、純度對比的色彩關系,又有溫柔諧和、鮮艷明快的色調處理,富有很強的色彩感染力。配飾上進行了動與靜、疏與密、多與少、明與暗的設計變化,從而成為藝術設計上構成原理和形式美法則的應用典范。敦煌服飾講究和諧,服裝各部比例恰當,對比的數值關系達到了美的統一和協調構成了比例美。敦煌壁畫服飾中款式、色彩變化無數,但仍給人相互協調美感統一的感覺。另外在飾品的點綴,服裝的紋樣圖案等方面的設計,也都充分體現了高超的裝飾手法。如服裝的紋樣圖案以及仕女頭飾、項鏈、手鐲、肩扣、胸鏈、腰鏈等飾品都注重色彩和造型變化,疏密大小錯落有致安排得當,突現了襯托人物氣質的藝術效果,為服飾美錦上添花,從而更進一步提升了審美趣味和審美品位。這些裝飾與人物、服裝的式樣、色彩效果相映成趣相得益彰,更增添了壁畫人物的形象動感和藝術魅力,充分顯現了古人追求服飾意境美、自然美、藝術美的匠心。
結語
敦煌壁畫服飾既注重形式美的創造又崇尚情感意念的表達,使表現形式與內涵意義完美統一。敦煌壁畫服飾藝術文化內涵極其豐富,形成了自己獨特藝術風格和表現方式,從而成為中國傳統服飾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和藝術美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