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農業灌溉論文
本文作者:李曙光 尹玉起 李文慶 李鶴 單位:通遼市水利技術推廣站 通遼市臺河口水利樞紐工程管理處
通遼市農業灌溉發展歷程
進入20世紀70年代,農業生產水平提高,對水利提出了更高要求,不僅要春灌保苗,而且要作物全生育期灌溉,以保豐收。與此同時,由于氣候條件變化,進入干旱期,通遼地區降水量、河道徑流量均大大減少。20世紀70年代,年均降水量為20世紀60年代的79%。進入通遼地區的地表逕流量1971~1985年不及1954~1970年的50%。西遼河通遼水文站測流斷面1971~1985年15年春季無水,11年夏季斷流,致使下游地表水灌區無水可供。1972年,根據當時農業生產所面臨干旱的嚴重形勢,哲盟盟委提出“以地下水為主,充分利用地表水”的方針,水利部門提出“以井保豐、河庫補源”的水利建設具體措施,打井抗旱、平地修畦,開始逐步形成高潮。
通遼市農業水資源開發利用從以“地表水為主”轉為“以地下水為主”,打井技術的普及和提高有力地支持了這一轉變。在國家的支持和各級政府的領導下,人民群眾打井抗旱、平地修畦的積極性空前高漲。據統計資料,截至1990年,通遼市已打井48078眼,配套44210眼,機電井有效灌溉面積達到27.46萬hm2,整修畦田面積達到24.71萬hm2,農田實灌面積24.52萬hm2,年地下水開采量達到7億m3左右。從1991年至今。這一階段水利建設的特點是興利除害相結合,全面完善提高防洪治河工程體系,“充分利用地表水,合理開發地下水,大力發展節水”,水利建設進入全面發展的新階段。水資源開發利用上,繼續堅持打井抗旱,平地修畦。到2010年,規模以上灌溉機電井達到103012眼,已配套灌溉機電井101713眼,全市有效灌溉面積達到65.25萬hm2。地表水灌區恢復、配套、改造工程全面展開,南北山丘區小型地表水利用工程發展較快,節水灌溉工程發展勢頭強勁,渠道防滲襯砌、低壓管道輸水、噴灌等各種節水工程全面發展。水資源開發利用進入到“充分利用地表水、合理開發地下水、大力發展節水”的新階段。
通遼市農業灌溉現狀
通遼市農業灌溉1990年后發生了很大變化,開始快速發展節水灌溉。節水灌溉當時以灌溉試驗、示范和推廣為主,工程形式多為塑料薄膜襯砌渠道、小白龍和低壓管道輸水。隨著節水灌溉的不斷發展,近年出現了小型噴灌、蔬菜大棚滴灌和大田膜下滴灌等形式,適應了當時社會經濟水平和生產的發展。到2010年,全市有效灌溉面積65.25萬hm2,節水灌溉面積達到37.57萬hm2,占全市灌溉面積的57.6%,其中,低壓輸水管道節水灌溉面積24.53萬hm2,噴灌面積9.54萬hm2,微灌面積0.28萬hm2,渠道襯砌及其他面積3.22萬hm2。2000年以來,節水灌溉技術在通遼市農業灌溉中占有主導地位。
通遼農業灌溉存在問題
2010年,全市實際灌溉面積53.06萬hm2,全市農業灌溉用水量24.12億m3,灌溉用水占全市總用水量的78.2%。全市農業灌溉主要是依靠地下水灌溉,農田灌溉由于輸水渠道絕大部分為土渠,渠道輸水滲漏損失較大,現狀灌溉水利用系數為0.6左右。一方面水資源短缺,地下水超采,地下水位持續下降;另一方面,農業灌溉用水浪費嚴重,這是通遼市農業灌溉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節水灌溉工程地區分布不均,各地區發展水平不平衡。據調查,2010年,全市有效灌溉面積65.25萬hm2,節水灌溉面積37.57萬hm2,占有效灌溉面積的57.6%??茽柷邊^、開魯縣、科左中旗節水灌溉面積分別占總面積的22%、19%、20%,奈曼旗、科左后旗占14%、12%,庫倫旗和扎魯特旗共占5%。前期發展的一批管灌工程標準偏低,當時出于考慮投資,平均占有管道長度僅為45~60m/hm2,不符合規范要求。同時,節水灌溉工程部分地區已損壞、失修或不配套,如渠道襯砌,地下水位不斷下降,小噴灌不能正常運行?,F有農田灌溉井一部分成井于20世紀80年代末期,井深40~50m,約占現有井數的45%左右?,F有井中井徑為220mm的占41%,井徑為330mm的占56%?,F有井中,電配井科爾沁區占82%,奈曼旗占68%,開魯縣占58.4%,而科左中旗比例最小,為15.3%。20世紀80年代打的一部分井深度不夠,出水量不足,急需更新。農田灌溉井單井控制面積為6.66~12hm2左右。由于地下水位的下降,加速了機電井更新換代的速度,原有機井出現大量“掉泵”,已不能保證灌溉用水要求,影響了農作物產量。而電井也隨著地下水位下降,電容量增加,加大了農業供水成本。
通遼市農業灌溉發展趨勢
綜上所述,長期干旱使通遼市現階段難以利用地表水給農田灌溉供水。沒有灌溉就沒有糧食生產安全,因此,地下水灌溉成為通遼市糧食安全生產的可靠保證。但同時又存在農業灌溉用水浪費和機電井工程設施陳舊的狀況,滿足不了現狀用水需求,節水灌溉發展不平衡、部分工程標準低、工程形式適應不了灌溉需求。通遼市隨著社會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水資源的緊缺形勢更加突出。所以,在大田和草牧場上大力推廣應用噴灌、膜下滴灌節水灌溉技術,在園藝、大棚蔬菜等方面進行微噴、滴灌高效節水灌溉技術是通遼市節水灌溉發展的必然趨勢。國家在這方面的研究重點是應用專家系統、計算機網絡技術、控制技術資源數據庫、模擬模型等技術的集成,達到時,空、量、質上的精確灌水,通遼市高效節水灌溉技術管理水平也應向計算機網絡技術、控制技術資源數據庫等方向發展。增墑保水機械化旱地農業大有發展前途,如保護性帶狀耕作技術、輪作休閑技術、覆蓋化學劑保水技術、深松深翻技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