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績效管理論文
本文作者:馮靜 肖揚 王凌凌 單位:北京自然博物館
公益性事業單位績效管理現狀及不足
公益性事業單位考核指標難以量化,是因為公益性事業單位多是提供非排他性的產品或服務,不與經濟利益相關,且工作涉及面廣、考核的標準也多元化,尤其是在員工行為態度及行為能力方面的考核上,無法像以營利為目的的企業一樣,可以選取很直觀的成本、收益等數據。所以在考核指標的選取上大多都為定性的指標,主觀指標多,客觀指標少,這樣就加大了評價的隨意性,很多評判都是憑借印象進行打分,而且考核方法單一、缺乏有效性和長效性,這樣就很難保證考核結果的公平與公正,結果是年年都考核,效果卻不好。
績效考核體系一刀切,走過場。在實際構建績效考核體系時,考核指標比較籠統和抽象,沒有針對不同部門、不同崗位的實際情況和特點制定有區別的考核指標和考核內容。所有人都使用相同的考核內容及權重,這樣根本就不能體現出不同部門、不同崗位的工作重點及工作實績。考核體系的“一刀切”容易讓員工產生“多干多錯,少干少錯”的印象,這樣就會造成“勤者變懶,懶者更懶”的狀況,往往最終受到挫傷的是員工的積極性。
完善公益性事業單位績效管理機制的思考
加強績效管理的宣傳和培訓力度。單位各級領導需改變傳統觀念,樹立績效考核的新理念,不僅從自身做起充分認識績效考核的目的和意義,并讓員工認同績效考核,自覺參與、配合,來提高其工作的效率。與此同時,首先應加大對各單位負責績效管理人員的培訓,以便提高其專業素質和技能;其次,應加大單位內部員工的宣傳力度,使其真正了解和理解績效考核的意義和作用,成為員工“自檢”的一面鏡子。
科學、合理地設置崗位。精簡、高效、優化的崗位設置是績效考核這座大廈的基座,是實現單位內部有效運轉的關鍵。對業務交叉、職能相近、機構重疊的崗位進行職能的劃分和定位,對崗位實行總量、結構比例和最高等級進行控制,以明確各崗位的權利和責任,建立起符合單位性質和工作特點的崗位管理體制,達到精干、高效的目的。
根據不同崗位確定考核指標。保證績效考核的有效性是需要根據不同的崗位特點制定科學、合理、有效、具體、可量化的考核標準和考核內容。考核指標不僅要能體現個體崗位的特點,還要能量化的要量化,不能量化的通過具體描述每個考核等級標準的辦法,盡量避免主觀性,做到考核數據真實、可查、可印證。
建立績效反饋機制,做好考核總結。通過反饋機制不僅可以使員工明確組織目標,還可以了解自己的成就和優勢,發現工作中的問題及原因,并制定相應的改進措施,提高員工工作的積極性的同時,最終實現個人與組織目標共同發展。與被考核者進行溝通交流還可以發現現行考核制度的不足,提出修改意見,通過對考核機制本身問題的匯總、歸納、總結及分析,不斷地改進、完善績效考核制度,提高它的公平性、合理性、有效性及易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