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成本管理論文
醫院成本的構成
支出成本對個人和家庭的補助支出成本,是指醫院在醫療運營過程中發生的對醫院職工個人和家庭的補助支出,包括離休費、退休費、退職費、生活補助、救濟費、撫恤費、醫療費、住房公積金、購房補貼等。固定資產和大修理發生的成本固定資產和大修理發生的成本,是指醫院在醫療運營過程中,購置、自行建造固定資產的支出,及固定資產折舊和大修理費用等。如建筑物購置費、辦公設備購置費、專用設備購置費、交通工具購置費、基礎設施購置費、大修理和固定資產折舊費等。
醫院成本核算的實施方法
目前醫院的財務會計部門,職能比較單一,多數為沿襲傳統財務會計的模式,屬對外報告會計。若將類似企業成本會計、管理會計職能的成本核算歸并到現行財務會計部門,傳統的理念與運行機制在一定程度上,會束縛醫院成本核算的健康發展。所以在現行醫院財務會計職能下,醫院的成本核算最好能夠獨立于財務處,產形成上下互動的三級組織管理體系:院領導組成的領導小組——成本核算中心——核算科室信息聯絡員。在此階段,主要是借鑒企業責任會汁的做法,劃分醫院成本核算科室,建立健全責任會計體系,統一全院成本核算統計口徑。醫院實施成本核算,主要工作之一就是要正確劃分成本核算科室,將每一核算科室的成本與其應承擔的業績相聯系。更確切地說,就是要借鑒企業責任會計的做法,并結合醫療業務特點,將內部臨床、醫技、醫輔、行政后勤等有關科室劃分為不同種類、不同層次的責任中心,即成本核算單位,明確責、權、利。
成本核算對醫院來說是一個新事物,而且具有涉及面廣、專業性強及綜合度高等主要特點,為保證成本核算工作的健康開展,我們應該加強宣傳與培訓,以避免不明白、不理解或誤解給工作帶來的諸多不便。針對不同專業的特點,要組織編寫不同的培訓資料,舉辦多次培訓班,分別對臨床、醫技、醫輔、行政、后勤及藥品科室開展培訓、講解與答疑活動。通過培訓,使職工對成本核算產生初步的感性認識。值得強調的是,這項工作并不是一勞永逸的,隨著成本核算工作的不斷深入,培訓工作應反復進行,這樣才能使職工真正樹立起成本核算的意識。目前,大多數醫院人事處對人員管理,存在以下局限性:滯后性、橫向性及縱深性。
滯后性表現在,當職工調離醫院或進行內部崗位調換時,按照人事政策,只有辦理了相關手續后,才能實現。但在實際工作中,往往手續得不到及時辦理,所以從人事處數據庫查詢到的人員信息,不能真實地反映每個職工的實際在崗情況,從而影響人力成本核算。成本核算是以價值形式來核算醫院在提供醫療服務過程中的各項費用的。價值形式的核算是以實物計量為基礎的。因此,為了進行成本管理,正確地計算成本,必須建立和健全庫房材料物資的計量、收發、領退和盤點制度。凡是材料物資的收發、領退,均應填制相應的憑證,辦理審批手續,并嚴格進行計量和驗收。醫院庫房的各種物資以及為保證醫用材料臨床供應而增設的科室倉庫,應按規定進行盤點,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賬實相符,保證成本計算的準確性并杜絕院內資產的流失。
成本控制的方法
成本核算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成本控制,從理論上講,最理想的成本控制方法就是通過測算單項醫療服務項目的標準成本和單病種的標準成本,確定科室的標準成本。但由于醫院成本核算還沒有發展到全部以單項醫療服務項目為核算單位,所以暫時難以做到。目前不少醫院探索運用成本控制三步驟來控制醫療服務成本。標準成本法是指醫院在充分調查、分析和技術測定的基礎上,根據目前已達到的技術水平,在確定有效經營條件下,提供某種醫療服務應當發生的成本。制定標準成本,應確定選擇什么水平的成本目標作為現行標準成本。目標成本法是一種以市場為導向,對獨立醫療服務過程,通過市場調查和競爭對手分析,根據客戶認可的價值和競爭者的預期反應,估算出未來某一時點預計可實現的醫療收入,扣除目標收益后得到目標成本。
醫院成本差異分析標準一經制定,必須作為各方面共同遵守的準則和依據,并加以貫徹執行。醫院往往在年初制定目標成本,隨著工作的開展,實際發生的成本經常與確定的目標成本不符,這兩者之間的差額即為成本差異。對于成本差異的分析可以采用變動成本差異分析和固定成本差異分析的方法。通常把被評價對象按其在成本控制中所要負的責任和控制范圍,分為成本中心和收支結余中心。
結語
新《醫院財務制度》的執行完善了醫院成本核算理論[5],使各地醫院開展成本管理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據,使未來患者以相對較低的費用獲得較好的醫療服務有望成為可能,使醫改的進一步深化獲得了新的契機。(本文作者:趙穎 馬宇林 單位:武漢市中醫醫院社區部財務室 內蒙古自治區國際蒙醫醫院藥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