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影視音樂論文
影視歌曲曲目資源豐富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以來,電視這個新興行業的快速發展,誕生了一種全新的音樂種類———電視音樂。我國拍攝的眾多電視劇的主題曲與插曲不但傳承了電影歌曲的豐富經驗,而且創作題材內容、表現形式和表現方法更加多樣化,經典的電視歌曲和插曲不斷涌現,例如:《太陽島上》(電視片《哈爾濱的夏天》主題曲)、《好人一生平安》(電視連續劇《渴望》插曲)、《枉凝眉》(電視連續劇《紅樓夢》插曲)、《少年壯志不言愁》(視連續劇《便衣警察》插曲)、《重整河山待后生》(電視連續劇《四世同堂》插曲)、《敢問路在何方》(電視連續劇《西游記》插曲)、《長江之歌》(專題片《話說長江》主題歌)、《游子吟》(電視連續劇《蝦球傳》主題歌)、《千萬次地問》(電視連續劇《北京人在紐約》插曲)等等。
很多電影電視歌曲早已是中國藝術歌曲的經典之作,給學校的聲樂教學以及舞臺表演提供了極為豐富多彩的歌曲曲目資源。運用好前輩藝術家們留給我們的豐富異常的歌曲曲目資源,必將大大豐富我們的聲樂教學。長時間以來,我國各高校的聲樂教學以演唱那些藝術歌曲以及中外著名歌劇片斷為主,歌曲教材的選取面非常狹窄。隨著中國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和音樂藝術院校的大幅度擴招,讓那些音樂基礎不好、嗓音條件較差的學生演唱這些歌曲曲目,就顯得較為困難,由于聲樂演唱是追求美、展現美的藝術,但美之展現力求要游刃有余,因此,不唱那些難度較高的音樂作品,而挑選那些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影視歌曲,更加體現因材施教的教學原理。學生們能歌唱其特別喜愛的曲目,不但能摒棄以前那種以老師為核心的舊有教學模式,還能夠通過登錄互聯網、觀看光碟等方式來學習,學生學習興趣也大大提升。
影視歌曲可以激發學生的藝術想象力
在歌唱聲樂曲目的時候,藝術想象乃是走進人物角色、走進故事情節之橋梁,歌唱者要讓虛幻之內容變成內心真實的感受,肯定需要有非常豐富的藝術想象力,而電影電視歌曲是影視作品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歌曲既和影視劇熒屏的完美結合在一起,可具有一定的獨立性,我們可以在聲樂教學中充分發揮這個優勢。伴隨聲樂教學活動的深入展開,學生在演唱聲樂作品的同時,也會不知不覺地走進影視情節,如臨其境,真切感受到直觀的形象,在學習聲樂的同時一起調動聽覺視覺系統,不但不會再單調無味的感覺,而且在歌唱時也能更好地演繹歌曲的美感,迸發出激情。
藝術想象一定要始終貫穿在歌唱的全過程,如果想象暫時中斷,隨之情感也會暫時中斷。經典的影視劇成功地塑造了人物角色,也能激發歌唱者歌唱的激情與豐富的想象空間。人們經常看到很多學生在歌唱聲樂作品時木訥、呆板、聲音蒼白無力,毫無生氣,雖然原因是多方面的,可是沒有生動的豐富的想象力,是大部分學生最主要的問題。對此,在聲樂教學中筆者往往應用影視歌曲那沒有時空限制的特點,融入生活、提升學生的歌唱興趣,依據學生的喜好來挑選聲樂作品,把音樂所展現的內涵生活化、通俗化。與此同時牢牢把握住歌曲情緒抽象等重要環節,依據他們的特點,讓抽象的音樂藝術長出生活的雙翅,讓學生們能夠走進教材,變成教材的參與者。在歌唱聲樂作品時,運用形象思維,展開藝術想象,根據自己所看到的故事情節,想象著自己就是故事的主人公,然后以主角的位置去考慮問題、演繹歌曲、表現其意蘊。
影視音樂是一種非常動聽的、聽覺與時間相互融合的藝術,它運用跳動的音樂符號、優美動聽的聲音,美麗之畫面,讓聽者能夠切實展開想象力,去感知音樂所描繪的景色。伴隨優美的畫面、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以及動聽的音樂旋律,你能夠感受到高峻雄偉的大山,寬廣無垠的平原、奔騰咆哮的江水、潺潺的溪流、洶涌之海洋與角色之喜怒哀樂;通過音樂,人們還能看到花朵在怒放,鳥兒在歌唱,青青的草原,金黃的農田,累累的碩果,耀眼的紅日,皚皚的白雪……各種真實與虛幻之美,通過影視音樂的藝術性得到了真切的展現。
欣賞影視歌曲可以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
影視歌曲是影視劇內容的縮影,是因影視劇而出現的一種嶄新的音樂藝術。對于歌唱者來講,若要準確理解好此種藝術,需要具備全面綜合的藝術思維與審美情趣。這里面涵蓋有文學素養、藝術領悟力、情感展現等很多方面。
影視歌曲與大眾化歌曲相同,厚實的文學素養以及藝術素養是演唱好影視歌曲的根本前提。就像清朝李漁《閑情偶記》所說的那樣“欲唱好曲者,必先求明師講明曲義,師或不解,不妨轉詢文人,得其義而后唱,唱時以精神貫串其中,務求酷肖。變死音為活曲,化歌者為文人,只在能解二字;解之時義大矣哉。”對音樂作品其思想內涵與藝術表現手法是表演者在演唱歌曲前必須了解的一個環節。比如著名作曲家王立平創作的《紅樓夢》系列曲目,歌詞大都是書中原詞,這就需要表演者必須有較高的書本閱讀能力和較強的表現能力,不能僅僅憑聲音去簡單演唱。文學素養是從事藝術活動之基礎,也是賞析藝術之基礎,深厚的文學知識功底、積極活躍的想象思維,能夠提升人之藝術審美能力,強化人對音樂作品內涵的深切感受。
在聲樂教學中,先讓學生熟悉作者、曲目創作的社會背景、故事梗概、人物角色內心活動和詩詞文本。然后讓學生演唱的時候不但音色要優美,而且要表現出符合人物個性和處境的誠摯感情。比如在教演唱《葬花吟》此首歌曲的時候,讓學生先了解林黛玉的身世、分析其個性特征、體會她寄人籬下的心情,經過細細品味,大多數同學都為林黛玉的悲苦人生而感動。在反復練習之后,學生的歌唱使人感覺簡直就是一位飽受風霜倍受摧殘而又弱不禁風的姑娘,在空曠幻境中講述其悲苦人生。那略帶悲戚、憂郁的歌聲,讓人物角色的藝術形象更加豐滿貼切。所以,演唱技巧的培訓是一重要方面,尤其是演唱的藝術性與時代感的展現與外化。如果要實現藝術與技巧性的緊密結合,純粹從歌唱入手是遠遠不夠的。人們還需要返回到影視歌曲的審美方面來進行探索性的研習。
演唱是情感的藝術,是感情交流的中介,在歌曲的藝術創作過程中,首先讓詞、曲作家在創作過程中把他們自己的感情體會融入到作品之中,再讓歌唱者依據歌曲的思想內涵,調動自身的情感去感悟作品,在理解的基礎之上,對歌曲作藝術的重新創造,進而把歌曲的思想情感展現給聽眾。所以,演唱的藝術創造是連接歌曲創作者和聽眾之間情感的橋梁,是實現演唱藝術審美價值的關鍵。
聲樂教學中著力培育學生的藝術思維與審美情趣,激起學生運用豐富的電影電視資源優勢,在表演影視歌曲時展現出極強的感情反映與審美歡娛感受,讓學生們由有聲有色的感受內化為感情之審美。審美累積最終使人格得到高度升華。
結語
總之,在當今信息化的時代,影視劇對人們日常生活有著很大影響,好的影視歌曲使人們的生活豐富多彩,現代科技技術迅猛發展,運用電影電視的資源優勢,來豐富音樂教材,把二者有機融合在一起,從而能提升學生的賞析能力,最終達到聲樂教學的事半功倍之功效。
本文作者:邵云 單位:周口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