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3 | 素質教育論文
一、在課堂上實施情感教學
教師應充分利用每節課的時間,把情感傾注給學生,喚起學生對教師的愛。教師在課堂上要注意態度和藹,平易近人,處處關心學生,對差生多巡視,多提示,多輔導,多為他們創造表現自己,獲得成功體驗的機會。教師不要挖苦、體罰學生,不要板著面孔訓人,使學生處于恐懼心態,躲之尚恐不及,哪里還敢親近教師。更甚者,產生逆反心理,偏不聽你的講解,偏不做你的作業,課講得再好、再精彩,又有什么意義。
二、在語文課上應該讓學生多活動
在發展素質教育的今天,教師已非只是“傳道、授業、解惑”,更重要的是同時要開發學生智力,培養學生能力,我們堅決杜絕“滿堂灌”和“滿堂練”。教師應盡可能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提供給學生必要條件和各方面的幫助。組織引導學生,做到引導、指導、誘導、控導四結合。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使學生在課堂上活動起來,在無自覺意識下積累知識和發展智能。教學的教材只能相當于一個劇本,教師相當于導演,學生是演員,如何把課堂活動進行得有聲有色,其關鍵是激活內容,使學生活動起來,使死知識變活。要結合學生生活實際設計情境,利用偶發情況,把課本中的文字變成學生想說的話,使學生感到易于參與,易于活動。培養學習語文進行交際的能力,也就是能在真實的情境中,運用語文進行交流信息和思想情感的能力。只有讓學生從各方面活動起來,才能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興趣盎然,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主動性,引發學生的情感,增加學生對語文的求知欲望,才能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的學習習慣。
三、學生應該在快樂的語文課中學習知識
蘇霍姆林斯基說:“學習興趣是學習活動的動力。”學生在對所學的東西產生了興趣,就會集中注意力,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學起來就會精神愉快,就會感到學習是一種享受,不知疲倦,越學越好學。語文學習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如何激發學習語文的興趣,所以教師首先必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初中生正在好玩、好動、好奇、好勝的年齡,他們的認知活動多以興趣和好奇為載體,在語文課中增添趣聞,讓課堂活起來,學生熱情高起來,確實促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教學中盡量創造出生動活潑、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在活動中學,在愉快中學習。不僅增強學習效果,而且相對減輕課業負擔。心理學研究還表明,人在輕松和諧的環境里,思維才會顯得活躍。教學活動實際上是師生交往過程中互相影響,互相交流,增強師生感情的交融,促進學生學習能力提高的過程。所以課堂教學中師生要形成良好的、民主的、自由平等對話的教學氛圍,創設一種輕松、和諧的教學情景,學生才會主動地進行學習,達到在快樂的語文課中學習知識。
四、教師應該把各學科的知識內容進行整合
現行教材是全國或全省的教學教材,我們的課堂發展到今天,應該結合實際進行教材整合,把其它學科的優勢為語文教學服務,實現學科融合。例如,用圖畫再現課文內容;用音樂渲染與課文相似的氣氛,幫助學生想象課文描寫的畫面;用戲劇的形式讓學生擔當角色、扮演角色,利用角色的新奇感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使學生更深切地理解課文中角色的思想、情感、語言和行為。如果全文的感情基調是哀愁與深沉的,此時放低緩的音樂輔助學習,不但可以增進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而且能對課堂氣氛起到積極的渲染作用。此外,在教學中還要適時地引入錄像、幻燈、電腦軟件等電教手段,可以使原本枯燥的講述變得生動、形象,激發學生的情感,使課堂充滿生機。總之,把各學科的知識引進課堂,就是把課文描寫的形象讓學生仿佛能看到、聽到、觸摸到,使他們的感受更真切,也更容易激起學生的情感,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隨著人們對教育的越來越關注,如何搞好課堂教學已經吸引了不少專家學者的目光。課堂單一化形式的傳統模式培養出來的學生,多數是高分低能的書呆子,適應不了現代化發展的需要。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我們教師應該培養學生的課堂興趣,開展多種形式的課堂活動,變枯燥無味的課堂為寓教于樂的學習樂園;我們教師應該認真研究教法、精通教法、向每節課要質量、要效益,改變教育觀念,走出應試教育的誤區,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讓學生充分活動,感受快樂。
本文作者:魏麗敏 單位:柏鄉縣城關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