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等教育學的發展歷程
(一)高等教育學學科的準備時期
在新中國剛剛成立的前二十年,我國的高等教育實現了實飛躍式發展。我國的各大高等院校紛紛進行了改革,根據社會需要確立了新的高等教育方針,對教育理念、教育目的、教育內容和教育方法等進行了更新,這些都無疑為我國高等教育的理論產生、研究和實踐提供了先決條件。我國的高等教育部門出版一本名為《高等教育通訊》的專著,對高等教育的經濟進行了發表于交流,提供了一些有關于高等教育的調查報告。而潘懋元先生所著的《高等學校教育學講義》更為高等教育學走向學科獨立化起到了推波助瀾的積極作用。但是,建國初期的社會局勢比較動蕩,加之文化大革命對于文化研究的影響,使高等教育的研究難以深化。在1987年,社會形勢好轉之后,學術研究者又重挫高等教育的研究,開始對高等教育的學科獨立化進行思考與構想。建國初期的高等教育學研究,大多以工作性總結或者政策的分析為主要存在形式。高等教育學的相關研究者們大多以個人為主要研究單位,沒有進行集中研究,更沒有專門進行高等教育學研究專業教育人士。并且,只有少數的學者認識到了高等教育學的研究意義,所以,這一時期的高等教育學研究沒有實現大的突破,但為高等教育學的學科獨立創造了良好的基礎。
(二)高等教育學學科的初創時期
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后,國家鼓勵大力發展文化事業,我國的高等教育事業從那時起開始火熱。高等教育學研究先驅潘懋元先生的著作--《高等教育學講座》的完成,使我國的高等教育學研究熱潮正式被掀起。隨后,1978年,我國的首個以高等教育學為主要研究對象的學術研究機構--廈門大學高等教育科學研究室成立,使我國的高等教育研究工作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的階段。在以后的十年當中,高等教育的研究項目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我國各大高等院校當中,越來越多的高等教育專門機構涌現出來,許多有關于高等教育的研究成果被出版發行,出現在大眾的視線之中。在這個時期,潘懋元先生為高等教育學科的建立做出了極大的貢獻。1984年,潘懋元先生的著作《高等教育學》問世,成為了我國高等教育學科正式成立的重要標志。并且,在這本書的中,潘懋元先生發表了自己對于高等教育學學科建設的看法,高等教育學的學科體系雛形已經明確建立起來,為我國高等教育學的深入研究奠定了雄厚的理論基礎。其次,在《高等教育學》問世的前一年,我國已經把高等教育學納入了國家學科的專業目錄當中,自此之后,高等教育學以我國教育學公認的一個二級學科而存在,高等教育學的學科建設得以合法化,高等教育學成為一個獨立的學科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這一時期的高等教育學發展迅速,越來越多的相關學者參與到高等教育學的研究當上來,使高等教育學的研究逐漸形成了規模,理論研究也不斷深入,成果不斷增加,社會反響越來越大。
(三)高等教育學學科的全面發展時期
我國的高等教育學學科建設的四次年會的召開,使得我為的高等教育的研究以及高等教育學學科建設研究進入了全面發展的時期。第一次高等教育年會于1992年年末在廈門大學召開,其會議名稱為“全國高等教育學科建設研討會”;第二次年會于次年10月在華東師范大學召開,名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等教育理論體系”。第三次年會于1995年3月份在廣東汕頭大學舉辦,主題為“在新形勢下需要重新認識的基本理論問題”。這三次有關于高等教育學的年會以高等教育學的學科建設為主要研究內容,從高等教育學的概念和邏輯體系、學科性質與結構以及其主要的研究對象幾個方面對高等教育學進行了剖析,使得我國有關于高等教育學的理論層次進一步加深。第四次年會于1997年在天津舉行,會議名稱為“高等教育理論研究如何更好地為高等教育發展與改革實踐服務”,正是這次會議,把我國高等教育學學科的研究引入了新的境界,將理論付諸于教育行動作為了高等教育發展的方向。高等教育學作為一門新興的學科,正是從這個時期開始褪去稚嫩的外衣,逐漸走向成熟。在高等教育學學科的專門研究機構數量增多的基礎之上,這一時期,各大高等院校在紛紛設立了高等教育的本科、碩士、和博士試驗點,使得我國高等教育的研究人員數量不斷增大,專業程度越來越高,高等教育的研究自此得到了質和量的雙飛躍。
二、高等教育學學科建設的現有問題
眾多高等教育學學科的研究者致力于高等教育學的學科研究,其最終目的就是為了完成高等教育學的學科建設,從高等教育學出現之日起,相關學者分別在高等教育學科的學科建制與其主要研究對象、學科性質等方面進行研究論證,完善高等教育學的學科建設。下面,對其研究方面及其中存在的問題作簡要介紹:
(一)學科建制
高等教育學的學科建制是高等教育學的研究者的研究目標。相對于國外的高等教育學發展來說,我國的高等教育的學科建制過程十分具有中國特色。從上述的高等教育學學科的發展歷程來看,我國的高等教育學學科從無到有,經歷了高等院校設置專門的研究機構,比如說廈門大學的高等教育研究室,隨著其勢力的不斷擴大,將其錄入到國家學科專業目錄,以教育學科中的一個二級學科合法存在,之后就在高校設置相關的課程,開設相關的專業,增加碩士點、博士點,培養高等教育的專業人才,加大高等教育學學科的研究力度,增加其研究成果的出版與發行,建立高等教育學學科專有的圖書類別。高等教育學在我國經歷了產生、高潮、理論形成、實踐成果的過程,最終最確認成為一門新興學科。世界其它各國在高等教育學學科的建制發展上與我國還有一定的差距,西方各國的高等教育學還是以一個研究領域的形式存在,而我國因為中國特色使高等教育成為了一個合法化的學科,這對于加快我國高等教育學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我國與國外關于高等教育學的取向不同,使我國高等教育學的定義存在許多爭議。我國的高等教育學學科到底是一個研究領域還是一門學科,國內外學者看法一致性上存在著一些問題。外國學者認為,只有擁有其獨特的研究對象、獨立的概念體系和獨立的研究手段這三樣基本元素,才可以稱之為一門學科,否則,就應該定義為研究領域。以外國學者的標準來看,我國的高等教育學沒有相對獨立的研究對象、概念體系和研究手段,根本不具有成為一門學科的資格,只能被定義為研究理論。而我國的學者對于學科的判斷則有著不同的標準,我國學者認為,只要有了一定的學科組織形式和學科研究內容,就可以稱之為學科。而我國的高等教育學有其研究體系和研究內容,具備成為一門學科的條件。
(二)研究對象
具有一個獨立的研究對象是一門學科的重要特征,而在高等教育學的學科研究對象的看法上,學者們還有著許多不同的見解。有一些學者認為高等教育學,顧名思義,就是以高等教育為其獨立的研究對象,研究目的是為了發現與總結高等教育的內涵,發表提高高等教育人才素質的方法。還有學者認為,高等教育學是教育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以教育學已有理論為研究的基礎,研究高等教育學與教育學間的關系與沖突,解釋高等教育的發展規律。綜合來看,學者們在高等教育學的研究對象的看法上雖不盡相同,但還存在著一致性,那就是高等教育學的研究對象是高等教育,高等教育的研究對象地位不可動搖。而在研究高等教育的哪些內容和分支上,學者們還是存在著不少分歧,有些認為高等教育的規律比較重要,有些認為其應用比較重要。現在,有學者從社會多維度的角度來分析高等教育的研究對象,認為高等教育是一個十分復雜的動態學科系統,其中包涵了社會政治、文化、經濟等各個領域對于人才的需求,更關系著個人的發展,高等教育的前景十分光明。
三、加強高等教育學學科建設的對策
(一)對高等教育學的培養目標進行改革
要想實現我國高等教育學學科建設工作的發展,就必須要從高等教育學的培養目標進行改革。關于高等教育學的培養目標的改革,學者存在著一些不同的研究成果。比如說,我國的高等教育的培養目標改革應當以社會各個方面的需要為主要基礎,杜絕學生的綜合素質因高等教育的水平低下而下降,避免學生因為專業的狹隘而限制了思維,減輕社會功利思想對于學生的專業學習和素養提高的影響。只有這樣,對于我國的高等教育學的培養目標進行改革,才能凈化我國高等教育學學科建設的外部環境,以培養綜合素質型人才為主要目標,才能為高等教育學學科建設提供不竭的動力。
(二)轉變人才培養模式
要實現我國高等教育學學科建設,就要從各高校的人才培養模式入手。許多學者認為,把專業和通識兩種教育結合起來是一種好的人才培養模式,這樣一來,經過高等教育培養的人才才可以在具有其專業水平的同時更加專業化。高等教育應當把為社會培養相關的專業人才和國家需要的素質公民結合起來,以全方位人才為高等教育的培養模式。隨著高等教育學學科建設工作的不斷深入,我國的會才培養模式很可能轉變成為專業知識,實踐能力和人文素質共同培養與發展的人才培養模式。從我國的現實情況出發,可以參考以下的人才培養模式,我國的許多工科類院校在不斷地對其教學計劃進行調整,在實施社會科學教學的同時加強其工程理論的應用能力,以培養可以上一線的技術人才為主要目的;另外,還可以以我國重點大學為試點,開創本碩連讀的人才培養模式,為社會培養高知識、高水準、高素質的人才。小結本文以高等教育學學科建設的若干理論思考為題,從不同的角度與方面對我國的高等教育學學科建設的背景、現狀與對策進行了分析與總結,其中涵蓋了相關學者的研究成果與自己的一些看法,希望以此來促進我國相關研究者對于高等教育學學科建設重視,加快我國高等教育學學科建設的進程,切實為國家和社會培養所需人才。
作者:張宏波 單位:運城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