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3 | 素質教育論文
一、當前高中化學教育存在的問題
在教學方式上重灌入輕啟發。不能發揮學生的主管能動性,仍以教師的講授作為課堂的主要內容,缺乏學生活動。不能很好的使用合理的導學方法,建設和諧健康的師生關系。使用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注重知識的注入,而不是師生互動交流。只有親身體驗才能有刻骨銘心的記憶,只有深入探究過程,才能更好、更快的掌握化學基本概念和,理解化學研究和學習的方法,應用化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二、素質教育形式下的高中化學教學方法探究
(1)案例教學法
采用生產生活中一些典型的案例。通過對這些案例進行分析,培養和發展學生主動參與課堂討論,即學生能夠通過對這些過程的研究與發現來進行學習,在必要的時候回憶出并應用這些知識與技能。案例教學法有如下優點:
①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表達交流。在分析個案的同時可能會綜合應用到多個化學及與其相關學科的知識。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教師只給學生以必要的指導、評價,而不會給出解決問題的方案。這就要求學生能夠直面困難、有所擔當,真正地去思考,應用所學知識再創造,并修正已有知識的誤區。在分析案例過程中,不同學生的長處能夠做到互補,有助于培養團結協作的團隊精神。
②更注重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在交流過程中,不同學生可以取長補短、促進人際交流能力的提高,同時每個學生都可以有了努力的參照。能夠激發不同層次學生的內動力,形成積極進取,刻苦鉆研的優良學風。同時,學生在拿到案例后,必須要先對案例進行分析,必然要有知識的準備,對已有知識進行篩選、優化,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對方案進行考究。能夠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方法。
(2)問題導學法
問題導學法的核心是“問題”,即圍繞一個或幾個問題為中心展開教學,其基本形態就是教師“導”,學生“學”。教師設計導學提綱來讓學生初步認識教材、接觸學習內容;通過對問題的探究和系統的訓練,理解知識結構,掌握基本知識;通過隨堂練習、交流、反思將新知應用于實踐。一堂問題導學課實際上是“導”、“學”、“練”三位一體:導———提出問題,梳理出基本的解決思路;學———通過解決問題掌握新知,并初步形成知識體系;練———檢測學習成果、表達、交流、升華。“導”和“學”是相輔相成的。此處的“導”的功能有領導、引導、誘導、指導、輔導等幾個方面。
“導”是為“學”服務的,脫離了“學”,“導”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可是如果沒有教師“導”的作用,“學”將處于雜亂無序的狀態,一堂導學課也就無法系統的形成。導學課提問的切入點要有思維價值。設計的問題過于簡單,僅停留在簡單的是非選擇上,學生的思維能力難以得到提高。因此,精心設計具有思維價值的問題,有助于激發學生的思維興趣,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培養其良好的思維品質。
(3)“立體化”教學模式
課程標準提出了三維教學目標,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存在緊密聯系的,高中化學必須同時落實這三項教學目標。傳授知識同時發展技能、體驗學習過程中掌握學習方法、重視實踐能力同時培養科學態度與創新精神。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三者應該是相互滲透的。任何一堂課、教學的任何一個環節都不可能是單純完成某一層次的教學目標。
同時,化學教材是一個智能開放的系統,系統內部存在的縱向和橫向的聯系,各知識點、認知目標間存在著錯綜復雜的關系。系統外部,一方面與其他學科如物理、生物、數學等學科有著廣泛的聯系,與語文、歷史、地理等學科有著或多或少的聯系;另一方面,化學作為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必然與社會生產生活實踐聯系密切:不少化學知識在生活中能夠得到驗證,同時,化學知識又能夠反過來指導生活實踐。
因此,化學教學不能使孤立的完成知識傳授,我們應該在教學過程中把一個個點連成線、織成網,進而拓展成有層次的立體的三維結構。當然,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學生個體的差異,不同發展階段接受能力的差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適時、適當、適量的完成教學目標。
高中化學教學是一項系統的工程,不同的層次、水平的學生面對著不同層次的教學任務。最重要的是讓每個學生能有所發展、有所收獲,享受學習的過程。這才是素質教育的最終目的。
作者:程艷 單位:江蘇省濱海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