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3 | 醫學檢驗論文
一、醫學檢驗教育的現狀
1.科研方面
醫學檢驗專業由于學科起步晚,學科的科研氛圍相對薄弱,整體科研水平相對較低,醫學檢驗人員對科研價值認識不足。多學科間缺乏交叉綜合,一些科研方法及技術不能融入課堂及實驗過程,不能激發學生研究性學習和創新思維。缺乏對科研領域新理論和新技術的認識,及自身科技檢索水平不高的限制,檢驗人員不能及時掌握最新的科研動態,對當今科學發展的前沿問題和熱點問題認識不足,自主設計科研性、綜合性實驗的能力較低。檢驗醫學生進入臨床操作階段,在工作中多是按照標準操作程序進行重復性的工作,學生在檢驗過程中動手不動腦現象嚴重,導致科研素質相對偏低。
2.企業方面
現代化的檢驗技術在促進醫院醫學檢驗發展的同時,也促進了另一個產業,即醫學檢驗公司的發展。醫學檢驗公司,就是獨立醫學實驗室,產生于醫療服務的專業化分工,將原本屬于醫院檢驗科、病理科的診斷業務外包集中檢驗,具有顯著的規模效應。2005年浙江等地大幅降低臨床檢驗價格(估計20%左右),促使大量醫院將診斷業務外包,獨立實驗室行業快速發展。2009年開始的新醫改鼓勵居民基層就醫,加強基層醫療機構建設,基層醫療機構通過將其不具有檢驗能力的項目外包,助推獨立實驗室行業快速增長,近幾年增速達40%。目前國內有50多家獨立實驗室,如迪安醫學檢驗中心、金域醫學檢驗中心、艾迪康醫學檢驗中心、高新達安醫學檢驗中心等,由于醫療水平及觀念差異,不同地區發展差異較大,行業正處于全國范圍的網絡建設階段。
衛生部統計的2010年國內獨立實驗室行業創收僅占整個臨床檢驗規模的1.4%,相比成熟國家的30%有很大差距,因此獨立的醫學檢驗實驗室發展空間巨大。現在中國醫學檢驗界進入了規模化階段,需要形成強大的實力集團,這就需要包括高等院校、檢驗中心、有實力的檢驗科,以及廠家、科研單位共同參與進來,以盡快完成產業整合。只有學校、科研單位、企業三方形成一種真正的良性互動,才能有效提升我們國家醫學檢驗的水平。
二、產學研結合教育模式的探討
1.更新思想觀念,發展醫學檢驗的產學研結合教育
大力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調動主觀能動性,讓學生意識到創新的重要性,主動參與到學習、實踐中,大膽的對理論知識實驗過程提出質疑,自己根據興趣設計實驗。同時要改變對科研單位、企業公司的看法,不能只將思維固定在醫院,忽視對企業、科研單位實習、科研的重要性。讓產學研結合教育變成一種觀念,而不僅僅是一種教學形式。
2.實施教學改革,促進產學研結合教育
有研究顯示學校是核心因素,是產學研結合培養復合人才最大的影響因素,這就包括學校先進的辦學理念、配套的課程體系、教師和學生的創新能力、創新意識等。因此應首先把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作為課程設置的目標,把文化科學知識體系、能力培養體系和素質教育體系有機的結合起來,使知識、能力、素質三大功能協調融合。搞好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體系的改革,打破傳統課程結構,調整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比例,力求構建以學生基本素質和技術、應用能力培養為主線的課程體系,形成全新的產業促專業,專業帶產業的產學研結合科學體系。同時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增強教師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是產學研結合教育的保障。
3.加強產學研的有機結合,促進醫學檢驗的發展
加強學生實驗能力鍛煉,開展綜合性、設計性實驗,增強科研水平,用理論指導實驗,真正做到理論聯系實際,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開放性實驗往往會涉及教學經費不足、實驗場地緊張、實驗涉及部門多、難于管理的問題,這就對各單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積極促進學校,科研單位和企業的溝通交流,建立一體化的體系,是解決問題的有效機制。
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醫學檢驗系設有醫學檢驗實驗中心,為學生搭建了良好的實驗平臺。同時本系還注意加強與科研單位的合作,如派學生到腫瘤研究所進行實習、撰寫畢業論文,讓學生增強對科研的認識。因此,提倡產學研結合教育,實行以學校為中心,充分利用學校、科研院所、企業等不同教育環境和教育資源,培養復合型醫學檢驗人才,是適應醫學檢驗未來發展的較好的形式。
作者:趙艷華 張文玲 單位: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醫學檢驗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