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3 | 英語教學論文
一、營造寬松氛圍,激發學生英語學習興趣
英語是一種語言,英語學習最大的困難就來自于母語的干擾。教師要盡量為學生營造全英的學習環境,將學生置身于全英的學習環境中,幫助學生建立英語到英語的直接思維方式,避免母語的干擾。
一是對教室進行簡單的布置,張貼一些英語的名言警句等,使學生一進入教室就可以感受到濃郁的英語氣息。
二是盡量少用或不用漢語進行教學,采用全英式教學。要充分利用各種動作、表情、手勢等來輔助表達。讓學生處于全英的學習環境中,這樣更能使學生對英語產生濃厚的興趣,展開積極的英語思維,促進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全面提高。
二、掌握學習方法,讓學生掌握一定的詞匯量
詞匯是語言的三大要素之一,是基本的語言材料,是展開英語學習的基礎與前提。著名語言學家威爾金斯說過:“沒有語法,人們不能表達很多事物;而沒有詞匯,人們則根本無法表達任何事物。”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提高是建立在一定的詞匯量的基礎之上。而以往的教學中詞匯教學基本上是教師領讀、學生跟讀,死記硬背,處于機械的短暫記憶中,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習效率低下,學生并沒有掌握一定量的詞匯這也是制約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對詞匯教學進行全面改革,加強學生的理解、記憶與運用能力。
1.傳授音標知識。音標是學習英語的基礎
只有掌握好音標,才能讀準單詞,使得學生說一口標準流利的英語。因此,我們要重視音標的教學。一方面,可以集中時間進行音標的系統講述,讓學生充分認識到音標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滲透于學習的各個環節。不管是新詞的學習、語法的講解,抑或是學生讀錯時,我們都可以相機進行音標的講解。時間長了學生自然就能夠準確地掌握音標,學會發音,逐漸學會照著單詞表能夠讀,過渡到自由認讀。
2.傳授構詞法
英語詞匯雖然浩如煙海,但并不是雜亂無章,而是有著一定的內在學習規律,這就是構詞法。通過構詞法可以將分散的單詞串聯起來,從而讓學生掌握一類詞。如通過加前綴或后綴的方式可以改變詞性、詞義等。學生掌握了基本的構詞法,就可以有效地擴大詞匯量。
3.學會猜測
當遇到不認識的單詞時不要讓學生停下閱讀與思維的步伐,而是要學會根據具體的語境來學會猜測詞性與詞義,這樣可以保證思考與思維的完整性,不會因一個單詞不認識而停下步伐,而錯過更多有效的信息。在教學時,我們不能孤立地、片面地進行詞匯的學習,要堅持“詞不離句,句不離篇”的教學原則,將單詞的學習寓于句子與語境中,要讓學生學會根據前后文與具體的語境來猜測詞義。這是英語學習的一個重要方法與途徑。
三、開展多樣練習,在練中提高聽說讀寫能力
“紙上得來終覺淺,方知此事要躬行。”追根溯源,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還是需要在大量的練習中提升。我們要組織與開展各種形式的訓練,讓學生擁有更多聽說讀寫的機會,在運用中掌握與提高。總體說來,要利用好課堂與課外兩大陣地,使學生能夠真正“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促進學生英語素養的全面提升。
1.搞好課堂訓練
一是朗讀。通過分角色讀、齊讀、同桌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來朗讀教材,讓學生大聲地讀出來。二是發言。可以利用課前的幾分鐘讓學生來自由發言,也可以在教學中讓學生勇于發言,來回答教師問題,發表個人不同見解,讓學生有更多說的機會。在讀說訓練的同時可以促進學生知識的吸收與內化,讓學生擁有了更多聽的機會,這樣學生讀得多了,說得多了,聽得多了,寫的能力自然也會得到有效提高。
2.開展課外活動
課外有著更為充足的時間與寬廣的空間,我們要在立足課堂的同時延伸課外,為學生開辟第二課堂,以此來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增長學生的見識,讓學生擁有更多的訓練機會,在實踐活動中不斷提高學生英語的運用能力。如表演情景劇。讓學生自行選擇內容,進行情景劇的創編與表演,這樣可以讓學生真正將英語學習與現實生活結合起來,在生活中運用,在運用中提高,舉辦英語知識競賽。利用小學生好勝心強的特點來開展各種英語知識競賽活動,這樣學生會認真準備、積極參與。如此豐富的課外活動,使得學生擁有更多展現自我的平臺,既可以提高學生的英語語言綜合能力,同時也可以培養學生的特長,讓學生享受學習的樂趣,真正地愛上英語學習。
總之,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長期而系統的工程,我們要從小處著手,從點滴做起,讓學生擁有更多聽說讀寫的機會,讓學生在不斷的運用中提高英語綜合能力。
作者:王麗君 單位:撫寧縣留守營鎮張各莊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