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素質教育論文
一、合理組織教學內容,做到重點突出
《過程設備原理》這門課程理論性較強,習題類型多,課程內容多而散,經驗介紹、工作實際問題分析較多,涉及大量的工藝流程、機械設備等內容,學生學習起來普遍感覺難度較大。教師要教好這門課程,需要豐富的課堂教學經驗和現場實踐知識,只有使課堂教學形式豐富多彩,才能使學生不感到枯燥乏味。教師要根據課程特點,在教學中注意合理組織教學內容,重點介紹單元操作技術,減少理論公式推導,強化公式記憶和相關的訓練。從實際出發,引入物理量的概念和設備工作原理,用生活、生產實例介紹公式的應用,重點描述過程的規律,定性分析影響過程的因素,突出教學重點。同時,注重培養學生查圖表、手冊等技術資料的能力,并以此為原則組織教學內容,掌握增刪尺度。如“換熱器”的設計以選型核算為主要內容,應增加傳熱系數K的測定方法的討論;在“精餾”一章中,減少對雙組分的氣液相平衡等物化知識的介紹,重點在過程的操作分析,適當增加一些強化精餾過程途徑的討論分析等。
二、改進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要通過詳細備課,合理組織,豐富教學內容,做到重點突出,提高教學質量,以使學生樂于學習本門課程。如《過程設備原理》課程教學,具有概念多、經驗公式多、例題多等特點,包括理論教學、實驗教學、課程設計、認識實習等四大部分。對于理論教學,在可能的基礎上,適當增加習題課、討論課,啟發開闊學生思路。也可讓學生做“臨時教師”,即根據教學大綱、授課計劃的要求,節選出教材的某些章節,由學生提前預習,寫出相應的教案,然后由學生自己上課,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認識。在教學過程中引入先進輔助教學手段,是課程教學改革的關鍵。過去常用的掛圖、幻燈、錄像片有待于進一步修改與創新。如實物模型的應用,動態幻燈投影片的應用等。同時還應將原有的系列教學錄像片進一步剪輯,并增補一些新內容,特別是塔設備部分,以便更適用于教學。在授課時,教師要注意創造一個活潑的學習氣氛,每當講一個新章節時,總是先啟發學生思考有關問題,使學生產生興趣,主動參與學習。如在講“傳熱”章節時,首先讓學生分析生活中的傳熱現象,然后再講授其中的傳熱機理,以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同時,充分運用多種教學形式,使學生對較抽象的教學內容有一個全面、深入地了解,使其能更好地掌握所學內容。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才能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三、采取多種教學形式,加強實踐性環節的教學
在課程實驗、課程設計等實踐性環節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通過啟發式教學,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自覺性,提倡學生自主學習的同時,注重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如化工單元操作過程都涉及化工生產裝置、生產過程及工藝流程等,而學生很少有現場方面的知識,這就給教學帶來了相當的難度。對于實驗教學,除了應探討實驗功能及實驗室建設標準外,還應探討實驗教學法問題,如何更有效地培養學生動手能力,是實驗教學的一個關鍵。如《過程設備原理》實驗教學中,要求學生學會如何測量數據、整理數據、計算及結果分析等,更重要的是學習該課程實驗教學的特殊要求,通過實驗進一步了解化工生產中一般常用設備的操作方法。課程設計是課程教學中具有總結性的教學環節,是衡量課程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方面,課程設計的選題應能進行綜合考核,且能有一定的實用性。從而使學生通過課程設計過程,逐步培養工程設計的初步能力,學會應用微機來進行輔助設計。值得一提的是,教學計劃中列入認識實習作為教學的一種補充手段。由于學生都是由學校進入學校,對工程實際缺乏了解,因而專業課程教學之前,穿插l~2周的認識實習,能使學生了解生產的一般工藝過程及特點,主要設備及操作等情況,獲得必要的感性認識。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十分注重采取多種教學形式,加強實踐性環節的教學,并借此促進、提高教學質量。從而鍛煉學生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德育教育,做到教書育人
當然,在課程教改中教師的作用不容忽視,畢竟任何一門課程的整體教學效果的提高,必須依賴于教師的基本素質的提高,專業課程教學質量的綜合提高是教改的關鍵,而師資隊伍基本素質的綜合提高是必要的保證,是培養高質量的專業人才的前提。身為教師,必須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德育教育,真正做到“教書育人”,才能使學生在學習理論課程的同時,受到良好的職業道德、思想品德等方面的教育。在組織教學內容的同時,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突出教材的科學性、思想性,培養學生嚴謹的作風和科學的態度,特別是在實踐性環節的教學過程中,注重理論知識與專業知識的銜接教育,加強職業道德等方面的教育。總之,教師除了具有專業知識外,還必須不斷拓寬自己的知識面以適應新時期對教師的基本要求。必須在教學過程中,切實通過采用多種教學形式,改進教學方法、教學手段,不斷改進提高課堂教學、實踐性環節教學的質量,真正做到“教書育人”,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等全面發展。任何一門課程的改革都必須依附于專業改革。不同的課程應針對不同專業對該課程的需要,相繼完善自己的理論教學體系和實踐教學體系,綜合考慮主要教學因素和其他附加因素(如社會環境、學校環境、教師的職業品質等),提出本課程的綜合配套改革方案并推廣實施。在高校人才培養過程中,不同的高校都有自己的特色與做法,以課程教學為載體,強化專業素質教育,是一個需要長期探討的問題。
作者:伍廣 李雪斌 欒振輝 來永斌 周毅 鈞李坤 單位:安徽理工大學